已知大麦籽粒有壳(N)对无壳(n),有芒(H)对无芒(h)为完全显性。现以有芒、有壳大麦×无芒、无壳大麦,所得子代有1/2为有芒有壳,1/2为无芒有壳,则亲本有芒有壳的基因型必为:()。 A.NNHHB.NnHhC.NNHhD.NnHH

已知大麦籽粒有壳(N)对无壳(n),有芒(H)对无芒(h)为完全显性。现以有芒、有壳大麦×无芒、无壳大麦,所得子代有1/2为有芒有壳,1/2为无芒有壳,则亲本有芒有壳的基因型必为:()。

A.NNHH

B.NnHh

C.NNHh

D.NnHH


相关考题: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A.1/8 B.3/8 C.1/16 D.3/16

水稻中有芒对无芒是显性,抗稻瘟病是显性,它们的控制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且都是单基因控制,现以有芒抗病的纯合品种和无芒感病的纯合品种杂交,希望得到稳定的无芒抗病品系,问:⑴所需的稳定类型在第几代开始出现?占多大比例?到第几代才能予以肯定?⑵希望在F3获得100个该稳定类型株系,F2最少应种多少株?

已知小麦无芒(A)与有芒(a)为一对相对性状,用适宜的诱变方式处理花药可导致基因突变。为了确定基因A是否突变为基因a,有人设计了以下4个杂交组合,杂交前对每个组合中父本的花药进行诱变处理,然后与未经处理的母本进行杂交。若要通过对杂交子一代表现型的分析来确定该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A.5无芒×早有芒(6 AA ×早aa)B.6无芒×早有芒(6 Aa×早aa)C.6无芒×早无芒(6 Aa ×早Aa)D.6无芒×早无芒(6 AA×早Aa)

有一大麦杂交组合,在F2的芒性状表型有钩芒、长芒和短芒三种,观察计得其株数依次分别为348、115、157。试测验是否符合9∶3∶4的理论比率?[答案:=0.0482,不显著]

光颖、抗锈、无芒(ppRRAA)小麦和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小麦杂交,希望从F3选出毛颖、抗锈、无芒(PPRRAA)的小麦10个株系,试问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的小麦多少株?(答案需提供计算分析过程)

1、有一大麦杂交组合,在F2芒性状表现型有钩芒、长芒和短芒中,观察统计得其株数依次为361、111、176。问大麦杂交组合F2的3种芒性状表现型分配是否符合9:3:4的理论比例? 请用SPSS进行适合性检验,要求给出以下结果(可在回复框回复,也可存在word文档上传附件): 1、数据输入(截图) 2、SPSS操作步骤(可文字表述,也可截图) 3、SPSS结果(截图) 4、分析过程(假设、P值、决策、结论)

1、光颖、抗锈、无芒(ppRRAA)小麦和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小麦杂交,希望从F3选出毛颖、抗锈、无芒(PPRRAA)的小麦10个株系,试问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的小麦多少株?A.10株B.27株C.270株D.630株

光颖、抗锈、无芒(ppRRAA)小麦和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小麦杂交,希望从F3选出毛颖、抗锈、无芒(PPRRAA)的小麦10个株系,试问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 _A_ )的小麦多少株?

已知小麦抗锈基因(R)与无芒基因(A)都是显性,它们之间的重组率为20%,现以一个抗锈有芒(RRaa)品种与一个感锈无芒(rrAA)品种杂交,希望从F2中选出抗锈无芒纯合基因型(RRAA)的植株10株,试问F2群体至少应种植多少株?(答案需提供计算分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