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地区中心城市,自然山水景观丰富,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该市有东江、西江两条河流,东江源于市域的北部山区且贯穿南北,其南段是景点集中分布的风景河段;西江的部分河段流经市域西部。该市中心城区城市总体布局分为4 个组团,在主城组团内亦有众多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1 某市市域规划示意图  【问题】请根据上述资源环境条件,结合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市总体上不应发展重污染工业,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允许在中心城区安排一定的二类工业区。从合理布局角度看,二类工业区应安排在下列哪个组团?为什么?  (1)主城组团  (2)北部组团  (3)西部组团  (4)南部组团  2.东江下游的碧莲镇历史悠久,现有小型客运和货运码头,商贸繁荣,是一座城景交融且很精致的小山城,如果只考虑在原地发展,那么其城镇的性质应确定为下列哪一种?为什么?  (1)货物集散的港口城镇  (2)风景旅游城镇  (3)工贸型城镇  3.为了加强该市与南部另一中心城市的联系,计划修建一条从中心城区往南延伸的高速公路。下列两个选线方案相比较,宜选哪个?为什么?  (1)利用现有的岩碧公路拓宽、延长,提高等级;  (2)沿风景区西侧选线。

 我国某地区中心城市,自然山水景观丰富,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该市有东江、西江两条河流,东江源于市域的北部山区且贯穿南北,其南段是景点集中分布的风景河段;西江的部分河段流经市域西部。该市中心城区城市总体布局分为4 个组团,在主城组团内亦有众多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



1 某市市域规划示意图
  【问题】
请根据上述资源环境条件,结合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市总体上不应发展重污染工业,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允许在中心城区安排一定的二类工业区。从合理布局角度看,二类工业区应安排在下列哪个组团?为什么?
  (1)主城组团
  (2)北部组团
  (3)西部组团
  (4)南部组团
  2.东江下游的碧莲镇历史悠久,现有小型客运和货运码头,商贸繁荣,是一座城景交融且很精致的小山城,如果只考虑在原地发展,那么其城镇的性质应确定为下列哪一种?为什么?
  (1)货物集散的港口城镇
  (2)风景旅游城镇
  (3)工贸型城镇
  3.为了加强该市与南部另一中心城市的联系,计划修建一条从中心城区往南延伸的高速公路。下列两个选线方案相比较,宜选哪个?为什么?
  (1)利用现有的岩碧公路拓宽、延长,提高等级;
  (2)沿风景区西侧选线。


参考解析

解析:1.
  (1)该工业区应安排在西部组团。
  (2)主要原因如下:①西部组团位于风景名胜区之外,有利于保护风景名胜区;②西部组团属于西江流域及城市下风向,有利于工业污染物浓度的自然降低。
  2.
  (1)城镇的性质应确定为风景旅游城镇。
  (2)主要原因如下:①该镇历史悠久,景观富有特色;②该城镇靠近核心景区,容易产生群聚效应,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3.
  (1)高速路宜在沿风景名胜区西侧边缘选线。
  (2)主要原因如下:①在沿西侧边缘选线对风景名胜区影响小;②有利于过境交通与旅游交通的分离。

相关考题:

图1一17为某市25万人口的城市主城区总体规划示意图。该市的东、南有高速公路和铁路,南部设有客货兼营火车站一座,西边为一湖泊。东南方向离某特大城市约70km,西北方向离某地级市约50km。该市确定以发展无污染工业和旅游度假服务为主导的综合性城市。规划以河流、绿带为轴,贯穿城市中部,分北城区、南城区、东组团三片。北城区为全市公共活动中心和居住区,南城区为工业、仓储区,东组团为新规划的居住区。沿湖风景优美,规划两座度假村。请指出该总体规划布局的主要不当之处及其理由。

某地级市总体规划确定,主城区在现状基础上仍分为5个组团,该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3条河流,主导风向东北风,主城区现状常住人口 60万,规划人口规模为90万。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现状示意图如图4-1所示,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规划示意图如图4-2所示。规划要点如下。1.城市性质:省城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2.总体布局:为“二主三副”的组合型空间布局结构,两个核心为A、E组团,三副为B、C、D功能组团。各组团之间以农田和生态绿地进行分隔。3.道路交通:增建高速公路出人口 3,规划连接各组团的城市快速路系统。4.工业布局:规划1处工业区,在A组团安排机械制造和生物制药园区;C组团安排新型建材及水泥厂;E组团安排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园区;B组闭安排物流中心;D组团安排旅游设施;规划1处均不安排大的工业项目。5.在组团隔离带内留出高压电力线走廊,新规划1个水厂、4个污水处理厂。请指出上述规划要点中不合理之处,并简述理由。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一个,县城6 个,其它建制镇34 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 个镇,市域交通规划基本符合发展要求。图1-1 某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示意图某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2004~2020)  【问题】  试结合该市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在该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图为某市市区总体规划示意图,该市位于我国中部丘陵地区,为人口规模约7 0万的大城市。某河流将该市分为南北两个组团,其中南组团为城市中心区,北组团为城市新区,重点是教育科研产业。河流两岸有大片滨河绿地,河流中有一小岛(D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问题】试评析道路网结构的不合理之处。

图1一7为某地级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该市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有两条国道呈十字叉形在市域内通过。1.该市沿海有N、D、W三个县城。东部海岸为砂质岸线,砂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中部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m处水深可达20~25m;西部沿海有大面积的盐田。规划拟在W城市局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80万千瓦)和焦化厂;在D城建深水码头,用进口铁矿石结合当地的煤炭资源,建大型钢铁基地及发展相关的产业;N城拟建盐化工基地。2.该市市区由三个组团构成,相距均在20 km左右。Z组团为中心组团,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70万。G是以煤炭开采为主的矿区,人口25万。F为新型工业区,是全市的副中心,人口30万。Z与G、Z与F、Z与N有国道连接,N与D有公路连接。规划还拟分别从Z城、G城建高等级公路与W连接。3.为保护环境,中心城市各组团都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如图1 一7所示)。F城与G城之间有一水库,这个水库是城市水源。指出该规划在工业布局、公路建设及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的不合理之处,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意见。

图2 -1 - 2所示为某地级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该市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有两条国道呈十字交叉形在市域内通过。1.该市沿海有N、D、W三个县城。东部海岸为沙质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中部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 m处水深可达20~25 m;西部沿海有大面积的盐田。规划拟在W城建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80万kW)和焦化厂;在D城建深水码头,用进口铁矿石并结合当地的煤炭资源,建大型钢铁基地及发展相关的产业;N城拟建盐化工基地。2.该市市区由三个组团构成,相距均在20 km左右。Z组团为中心组团,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 70万。G是以煤炭开采为主的矿区,人口 25万。F为新型工业区,是全市的副中心,人口 30万。Z与G、Z与F、Z与N有国道连接,N与D有公路连接。规划还拟分别从Z城、G城建高等级公路与W连接。3.为保护环境,中心城市各组团都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图2-1-2)。F城与G城之间有一水库,这个水库是城市水源。指出该规划在工业布局、公路建设及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的不合理之处,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意见。

图3所示为人口25万的某城市主城区总体规划示意图。该市的东、南有高速公路和铁路,南部设有客货兼营火车站一座,西边为一湖泊,东南方向离某特大城市约70 km,西北方向离某地级市约50 km。该市确定以发展无污染工业和旅游度假服务为主导的综合性城市。规划以河流、绿带为轴,贯穿城市中部,分北城区、南城区、东组团3片。北城区为全市公共活动中心和居住区,南城区为工业、仓储区,东组团为新规划的居住区。沿湖风景优美,规划两座度假村。请指出该总体规划布局的主要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 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问题】试结合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曲。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试结合该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图(图2-1)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图2-2所示),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某地级市总体规划确定,主城区在现状基础上仍分为5个组团,该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3条河流,主导风向东北风,主城区现状常住人口60万人,规划为90万人。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现状示意图如图1一5所示,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规划示意图如图1一6所示。规划要点:1.城市性质:省城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2.总体布局:为“二主三副”的组合型空间布局结构,二个核心为A、E组团,三副即B、C、D功能组团。各组团之间保留农田和生态绿地进行分隔。3.道路交通:增建高速公路出入口 3,规划连接各组团的城市快速路系统。4.工业布局:规划1处工业区,在A组团安排机械制造和生物制药园区;C组团安排新型建材及水泥厂;E组团为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园区;B组团安排物流中心;D组团安排旅游设施;规划1处均不安排大的工业项目。5.在组团隔离带内留出高压电力线走廊,新规划1个水厂,4个污水处理厂。请指出上述规划要点中不合理之处,并简述理由。

图1 为某地级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该市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有两条国道呈十字交叉形在市域内通过。  1.该市沿海有N、D、W 三个县城。东部海岸为沙质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中部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 米处水深可达20~25 米;西部沿海有大面积的盐田。  规划拟在W 城布局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80 万千瓦)和焦化厂;在D 城建深水码头,用进口铁矿石,结合当地的煤炭资源,建大型钢铁基地及发展相关的产业;N 城拟建为盐化工基地。  2.该市市区由三个组团构成,相距均在20 公里左右。Z 组团为中心组团,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70 万。G 为以煤炭开采为主的矿区,人口25 万。F 为新型工业区,全市的副中心,人口30 万。  Z 与G、Z 与F、Z 与N 有国道连接,N 与D 有公路连接。规划还拟分别从Z 城、G 城建高等级公路与W 连接。  3.为保护环境,中心城市各组团都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位置见图)。F 城与G 城之间有一水库,这个水库是城市水源。图1   【问题】  请指出该规划在工业布局、公路建设及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的不合理之处,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意见。

A市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丘陵地区。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在周边城镇群中定位为滨海旅游城市。区域概况:该市周边分布有甲、乙、丙三个城市,其中甲市位于A市西侧,距A市约200km,为我国东南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已建成国际机场一座;乙市在A市北侧,距A市约140km,是我国重要的加工业产业基地;丙市为港口城市,距A市约160km。自 然条件:该市自然生态环境较好,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北部部分山体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沿海地区中部海岸为约2km的平坦的沙质 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西部主要为礁石海岸,但水深较浅;东部沿海为我国著名的红树林及海洋生物保护区。为充分发挥地域区位优势,进一步推动A市经济发展,根据A市在城镇群内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结合A市城市发展现状,该市编制了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如下:(1)等级结构:分为A、B、C、D四级。A为市域中心城市;C为市域副中心城市,未来城市发展区域;B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2)职能结构及产业定位:①A为市域中心城市,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②C市为现状县城,拟作为未来城市的副中心,为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定位为县级市,建设新型工业区,并布局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80万KW)一座。③B1、B2、B3为现状县城,拟作为重点发展市域副中心城市,其中B1定位为工业型城市,并拟建设大型深水码头;B2定位为商贸城市;B3拟建设为东南地区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④D1为重点旅游城镇,为旅游集散中心,D2、D3、D4、D5重点发展工业。(3)交通规划:①为把该市建设成重要的港口城市,拟在B1进行建设深水港码头。②考虑到A市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定于市域西侧建设机场。③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完善道路交通体系网,拟加快环形公路网建设,重点建设L1、L2、L3三条道路,其中L1为连接B1、A及D1的高速公路,L2为B2、A及C的高速公路,L3为连接甲、B1及C的滨海道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问题】请指出:该规划在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及产业布局、交通等方面中的不合理之处,并简要提出改进意见。

某地级市总体规划确定,主城区在现状基础上仍分为5个组团。该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3条河流,主导风向东北风。主城区现状常住人口60万人,规划为90万人。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现状示意图如图1-1所示,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规划示意图如图1-2所示。规划要点如下:(1)城市性质:省城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2)总体布局:为“二主三副”的组合型空间布局结构,两个核心为A、E组,三副为B、C、D功能组团。各组团之间以农田和生态绿地进行分隔。(3)道路交通:增建高速公路出入口3,规划连接各组团的城市快速路系统。(4)工业布局:规划1处工业区;在A组团安排机械制造和生物制药园区;C组团安排新型建材及水泥厂;E组团安排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园区;B组团安排物流中心;D组团安排旅游设施;均不安排大的工业项目。 (5)在组团隔离带内留出高压电力线走廊,新规划1个水厂、4个污水处理厂。【问题】请指出上述规划要点中不合理之处,并简述理由。

A市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丘陵地区。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在周边城镇群中定位为滨海旅游城市。 区域概况:该市周边分布有甲、乙、丙三个城市,其中甲市位于A市西侧,距A市约200km,为我国东南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已建成国际机场一座;乙市在A市北侧,距A市约140km,是我国重要的加工业产业基地;丙市为港口城市,距A市约160km。自然条件:该市自然生态环境较好,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北部部分山体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沿海地区中部海岸为约2km的平坦的沙质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西部主要为礁石海岸,但水深较浅;东部沿海为我国著名的红树林及海洋生物保护区。为充分发挥地域区位优势,进一步推动A市经济发展,根据A市在城镇群内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结合A市城市发展现状,该市编制了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如下:(1)等级结构:分为A、B、C、D四级。A为市域中心城市;C为市域副中心城市,未来城市发展区域;B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2)职能结构及产业定位:①A为市域中心城市,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②C市为现状县城,拟作为未来城市的副中心,为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定位为县级市,建设新型工业区,并布局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 8 0万KW)一座。③B1、B2、B3为现状县城,拟作为重点发展市域副中心城市,其中B1定位为工业型城市,并拟建设大型深水码头;B2定位为商贸城市;B3拟建设为东南地区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④D1为重点旅游城镇,为旅游集散中心,D2、D3、D4、D5重点发展工业。(3)交通规划:①为把该市建设成重要的港口城市,拟在B1进行建设深水港码头。②考虑到A市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定于市域西侧建设机场。③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完善道路交通体系网,拟加快环形公路网建设,重点建设L1、L2、L3三条道路,其中L1为连接B1、A及D1的高速公路,L2为B2、A及C的高速公路,L3为连接甲、B1及C的滨海道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问题】请指出:该规划在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及产业布局、交通等方面中的不合理之处,并简要提出改进意见。

附图为某市市区总体规划示意图,该市位于我国中部丘陵地区,为人口规模约70万人的大城市,某河流将该市分为南北两个组团,其中南组团为城市中心区,北组团为城市新区,重点是教育科研产业,河流两岸有大片滨河绿地,有一个岛(D),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试评析道路网络结构的不合理之处。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 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 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试结合现状(图2-4-2)和规划示意图(图2-4-3),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图2为某市市Ⅸ总体规划示意图,该市位于我国中部丘陵地区,为人口规模约70万的大城市。某河流将该市分为南北两个组团,其中南组团为城市中心区,北组团为城市新区,重点是教育科研产业。河流两岸有大片滨河绿地,河流中有一小岛(D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问题】试评析道路网结构的不合理之处。

“标明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敏感区以及重要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位置和范围”的是( )。A.市域空间管制示意图B.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图C.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方案图D.市域城镇分布现状图

中心城区集聚了市域范围内大量的资源,首位度高,其他城镇的分布呈现围绕中心城区、依赖中心城区的态势,中心城区往往是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市域城镇空间组合类型为( )。A:均衡式B:单中心集粒式C:分片组团式D:轴带式

平度市“一主两副四组团”,一主即优化拓展主城区,两副是建设()两个城市副中心,四组团即明村组团、云山组团、大泽山组团、蓼兰组团。

珠江汉域是一个复合的流域,由()等4个水系组成。A、西江B、北江C、东江D、南江E、珠江三角洲诸河

流经江门的河流主要有()A、西江B、东江C、潭江D、南海

单选题中心城区集聚了市域范围内大量的资源,首位度高,其他城镇的分布呈现围绕中心城区、依赖中心城区的态势,中心城区往往是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市域城镇空间组合类型为()。A均衡式B单中心集核式C分片组团式D轴带式

多选题河源市的三大河流包括(  )。A北江B东江C新丰江D韩江E西江

问答题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其规划示意图如图2-12所示。 试结合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问答题某地级市总体规划确定,主城区在现状基础上仍分为5个组团,该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3条河流,主导风向东北风,主城区现状常住人口60万人,规划为90万人(见现状图和规划示意图) 规划要点: 1.城市性质:省城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 2.总体布局:为"二主三副"的组合型布局结构,二个核心为A,E组团;三副即B,C,D功能组团;各组团之间 保留农田和生态绿地进行分隔 3.道路交通:增建告诉公路出入口3,规划连接各组团的城市快速路系统 4.工业布局:规划4处工业区,在A组团安排机械制造和生物制药园区:C组团安排新型建材及水泥厂,E组团为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园区,B组团安排物流中心 5.在组团隔离带内留出高压电力线走廊,新规划1个水厂,4个污水处理厂 试指出上述规划中不合理之处。

问答题南方某市为一县级市A,地处连接该省内陆山区与发达地区的缓冲地带,是中国革命圣地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生态环境与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拥有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A市和周边三个城市(两个地级市、一个县市级)共同组成省级重要的经济功能区。为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国家和省均加大投入,支持该市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并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级绿色工业示范区。经相关部门批准,目前要对该市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问题:在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分析和研究A市城市性质时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