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一7为某地级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该市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有两条国道呈十字叉形在市域内通过。1.该市沿海有N、D、W三个县城。东部海岸为砂质岸线,砂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中部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m处水深可达20~25m;西部沿海有大面积的盐田。规划拟在W城市局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80万千瓦)和焦化厂;在D城建深水码头,用进口铁矿石结合当地的煤炭资源,建大型钢铁基地及发展相关的产业;N城拟建盐化工基地。2.该市市区由三个组团构成,相距均在20 km左右。Z组团为中心组团,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70万。G是以煤炭开采为主的矿区,人口25万。F为新型工业区,是全市的副中心,人口30万。Z与G、Z与F、Z与N有国道连接,N与D有公路连接。规划还拟分别从Z城、G城建高等级公路与W连接。3.为保护环境,中心城市各组团都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如图1 一7所示)。F城与G城之间有一水库,这个水库是城市水源。指出该规划在工业布局、公路建设及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的不合理之处,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意见。

图1一7为某地级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该市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有两条国道呈十字叉形在市域内通过。

1.该市沿海有N、D、W三个县城。东部海岸为砂质岸线,砂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中部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m处水深可达20~25m;西部沿海有大面积的盐田。
规划拟在W城市局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80万千瓦)和焦化厂;在D城建深水码头,用进口铁矿石结合当地的煤炭资源,建大型钢铁基地及发展相关的产业;N城拟建盐化工基地。
2.该市市区由三个组团构成,相距均在20 km左右。Z组团为中心组团,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70万。G是以煤炭开采为主的矿区,人口25万。F为新型工业区,是全市的副中心,人口30万。
Z与G、Z与F、Z与N有国道连接,N与D有公路连接。规划还拟分别从Z城、G城建高等级公路与W连接。
3.为保护环境,中心城市各组团都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如图1 一7所示)。F城与G城之间有一水库,这个水库是城市水源。
指出该规划在工业布局、公路建设及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的不合理之处,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意见。


参考解析

解析:1.工业布局:
W城不具备作为工业城的条件,因为一是会破坏海岸自然环境,二是公路运输不便,其布置污染大的电厂、焦化厂不合理。
建议:W城应发展旅游业;D城位置居中,并有深水港,可发展区域电厂及建设焦化厂;工业区可在Z城南发展或在N和D城发展。
2.公路建设:
从Z城到W城和从G城到W城分别设置高等级公路不太合理,应规划为一条。
W城与D城没有公路不合理,应有公路连接。
G城与N城具有高速公路不合理,应设置公路。
D城结合深水港作为公路交通枢纽城市。
3.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污水处理厂设置不合理,N城和D城无污水处理厂,F城污水处理厂过于接近水库保护区。建议:F城污水处理厂移至西河或不建,N和D城共建污水处理厂。

相关考题:

我国某大城市,市域内北部为丘陵地区,南部为平原地区,市域范围内现状有两个主要城市Y和Z,两城市相距60km,另外有若干中小城市。城市Y为市域的中心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100万,城市Z为临海的港口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40万,其他的中小城市人口规模为10万~20万不等。现状有一条国家级的髙速公路南北向穿过市域,为协调市域城镇发展,配合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出了以石化为主的工业区A、以电子为主的工业区B、区域性物流园区C及4D级新机场等的规划布局意见,同时还规划了环形高速公路等内容。根据提供的规划示意图(图1一11),指出该规划在项目布局和道路交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市域内现有中心城市1个,一般县6个,一条河流自西向东流经中心城市北部,在中心,城市东北方向河中有一河心岛,在东部沿海有甲、乙、丙3个港口,其中甲为渔港,乙、丙为货港。按照规划方案拟依托甲港发展化工业,依托乙、丙港发展重化工业;在机场附近安排了机械工业,在河心岛上设有工业用地,6个一般县均设工业园区。【问题】根据以上说明及规划示意图(图),请指出该市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选址及交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意见。

某城镇西部为低丘陵地貌,南部邻海,东部与内陆某省接壤,邻海岸线有一段沙滩海岸,沙质细软、干净,每年大部分时间风和日丽、风平浪静,另有一段礁石海岸,其余大部分海岸水文条件良好,适宜作深水码头。该城镇体系内有多个城镇,其中A为中心城市,人口约100万,C为大型化工城市,D建有大型码头。各城镇之间有公路、铁路相连,并且规划在B与D、A与D之间修建两条高速公路。城市A、C、D建有污水处理厂,A、B、E、G、H建有供水厂。该城镇体系规划图如图2-3-2所示。对该城镇体系中的沿海城镇功能、各城镇之间交通及大型基础设施规划进行分析,并指出问题及调整建议。

我国某大城市,市域内北部为丘陵地区,南部为平原地区,市域范围内现状有两个主要城市Y和Z,两城市相距60km,另外有若干中小城市。城市Y为市域的中心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100万,城市Z为临海的港口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40万,其他的中小城市人口规模为10万~20万不等。现状有一条国家级的高速公路南北向穿过市域,为协调市域城镇发展,配合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出了以石化为主的工业区A、以电子为主的工业区B、区域性物流园区C及4D级新机场等规划布局意见,同时还规划了环形高速公路等内容。根据提供的规划示意图(如图5所示),指出该规划在项目布局和道路交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一个,县城6 个,其它建制镇34 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 个镇,市域交通规划基本符合发展要求。图1-1 某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示意图某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2004~2020)  【问题】  试结合该市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在该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图为某市市区总体规划示意图,该市位于我国中部丘陵地区,为人口规模约7 0万的大城市。某河流将该市分为南北两个组团,其中南组团为城市中心区,北组团为城市新区,重点是教育科研产业。河流两岸有大片滨河绿地,河流中有一小岛(D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问题】试评析道路网结构的不合理之处。

图2 -1 - 2所示为某地级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该市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有两条国道呈十字交叉形在市域内通过。1.该市沿海有N、D、W三个县城。东部海岸为沙质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中部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 m处水深可达20~25 m;西部沿海有大面积的盐田。规划拟在W城建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80万kW)和焦化厂;在D城建深水码头,用进口铁矿石并结合当地的煤炭资源,建大型钢铁基地及发展相关的产业;N城拟建盐化工基地。2.该市市区由三个组团构成,相距均在20 km左右。Z组团为中心组团,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 70万。G是以煤炭开采为主的矿区,人口 25万。F为新型工业区,是全市的副中心,人口 30万。Z与G、Z与F、Z与N有国道连接,N与D有公路连接。规划还拟分别从Z城、G城建高等级公路与W连接。3.为保护环境,中心城市各组团都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图2-1-2)。F城与G城之间有一水库,这个水库是城市水源。指出该规划在工业布局、公路建设及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的不合理之处,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意见。

外商根据东、西两个海湾均具有建深水港的良好条件和场、区位等其他因素的综合考虑, 计划在该市投巨资兴建大型石油项目。据此,该市编制了以发展石油化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其要点如下。1.等级结构:分A、B、C、D四级。A为市域中心城市;B为市域副中心城市;C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2.职能结构:C1、C2、C3、C4、C5以发展石化工业为主要职能;D13、D14、D15以发展旅游 业为主要职能;其余均为综合职能。3.交通:考虑到东湾已有的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在东湾进行局部填海,建设 深水港码头。为促进市域协调发展,规划建设环状高速公路网和若干条一、二级公路,以加强 各城镇之间的联系。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如图2-6-1所示。根据以上说明及规划示意图,指出港口选址、石化工业布局及高速公路选线存在什么问 题,并说明主要理由和提出改进意见。

某城镇西部为低丘陵地貌,南部邻海,东部与内陆某省接壤,邻海岸线有一段沙滩海岸,沙质细软、干净,每年大部分时间风和日丽、风平浪静。另有一段礁石海岸,其余大部分海岸水文条件良好,适宜作深水码头。该城镇体系内有多个城镇,其中A为中心城市,人口约100万,C为大型化工城市,D建有大型码头。各城镇之间有公路、铁路相连,并且规划在B与D、A与D之间修建两条高速公路。城市A、C、D建有污水处理厂,A、B、E、G、H建有供水厂。该城镇体系规划图如图1—8所示。对该城镇体系中的沿海城镇功能、各城镇之间交通及大型基础设施规划进行分析,并指出问题及调整建议。

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丘陵地区,盛产水果、海产品,风景旅游资源丰富,部分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东湾为水产资源保护区,沿海分布大量红树林、湿地、沙滩和礁石。外商根据东、西两个海湾均具有建深水港的良好条件和场、区位等其他因素的综合考虑,计划在该市投巨资兴建大型石油项目。据此,该市编制了以发展石油化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其要点如下:1.等级结构:分为A、B、C、D四级。A为市域中心城市;B为市域副中心城市;C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2.职能结构:C1、C2、C3、C4、C5以发展石化工业为主要职能;D13、D14、D15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职能;其余均为综合职能。3.交通:考虑到东湾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在东湾进行局部填海建设深水港码头。为促进市域协调发展规划建设环状高速公路网和若干条一、二级公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如图1一9所示。根据以上说明及规范示意图,指出港口选址、石化工业布局及高速公路选线存在什么问题,并说明主要理由和提出改进意见。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 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问题】试结合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曲。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试结合该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图(图2-1)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图2-2所示),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图1 为某地级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该市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有两条国道呈十字交叉形在市域内通过。  1.该市沿海有N、D、W 三个县城。东部海岸为沙质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中部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 米处水深可达20~25 米;西部沿海有大面积的盐田。  规划拟在W 城布局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80 万千瓦)和焦化厂;在D 城建深水码头,用进口铁矿石,结合当地的煤炭资源,建大型钢铁基地及发展相关的产业;N 城拟建为盐化工基地。  2.该市市区由三个组团构成,相距均在20 公里左右。Z 组团为中心组团,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70 万。G 为以煤炭开采为主的矿区,人口25 万。F 为新型工业区,全市的副中心,人口30 万。  Z 与G、Z 与F、Z 与N 有国道连接,N 与D 有公路连接。规划还拟分别从Z 城、G 城建高等级公路与W 连接。  3.为保护环境,中心城市各组团都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位置见图)。F 城与G 城之间有一水库,这个水库是城市水源。图1   【问题】  请指出该规划在工业布局、公路建设及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的不合理之处,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意见。

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丘陵地区,盛产水果,海产品,风景旅游资源丰富,部分地区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东湾为水产资源保护区,沿海分布大量红树林,湿地、沙滩和礁石。外商根据东、西两个海湾均具有建深水港的良好条件和场、区位等其它因素的综合考虑,计划在该市投巨资兴建大型石油项目。据此,该市编制了以发展石油化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其要点如下:  1.等级结构:分为A、B、C、D 四级。A 为市域中心城市;B 为市域副中心城市;C 为重点发展城镇;D 为一般城镇。  2.职能结构:C1、C2、C3、C4、C5 以发展石化工业为主要职能;D13、D14、D15 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职能;其余均为综合职能。3.交通:考虑到东湾现有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在东湾进行局部填海建设深水港码头。为促进市域协调发展,规划建设环状高速公路网和若干条一、二级公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图1 某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  【问题】根据以上说明及规划示意图,请指出港口选址、石化工业布局及高速公路选线存在什么问题,并说明主要理由和提出改进意见。

某城镇西部为低丘陵地貌,南部邻海,东部与内陆某省接壤,邻海岸线有一段沙滩海岸,沙质细软、干净,每年大部分时间风和日丽、风平浪静,另有一段礁石海岸,其余大部分海岸水文条件良好,适宜作深水码头。该城镇体系内有多个城镇,其中A城为中心城市,人口约100万,C城为大型化工城市,D城建有大型码头。各城镇之间有公路、铁路相连,并且规划在B城与D城、A城与D城之间修建2条高速公路。城市A、C、D建有污水处理厂,城市A、B、E、G、H建有供水厂。该城镇体系规划图如图6所示。对该城镇体系中的沿海城镇功能、各城镇之间交通及大型基础设施规划进行分析,并指出问题及调整建议。

A市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丘陵地区。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在周边城镇群中定位为滨海旅游城市。区域概况:该市周边分布有甲、乙、丙三个城市,其中甲市位于A市西侧,距A市约200km,为我国东南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已建成国际机场一座;乙市在A市北侧,距A市约140km,是我国重要的加工业产业基地;丙市为港口城市,距A市约160km。自 然条件:该市自然生态环境较好,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北部部分山体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沿海地区中部海岸为约2km的平坦的沙质 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西部主要为礁石海岸,但水深较浅;东部沿海为我国著名的红树林及海洋生物保护区。为充分发挥地域区位优势,进一步推动A市经济发展,根据A市在城镇群内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结合A市城市发展现状,该市编制了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如下:(1)等级结构:分为A、B、C、D四级。A为市域中心城市;C为市域副中心城市,未来城市发展区域;B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2)职能结构及产业定位:①A为市域中心城市,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②C市为现状县城,拟作为未来城市的副中心,为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定位为县级市,建设新型工业区,并布局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80万KW)一座。③B1、B2、B3为现状县城,拟作为重点发展市域副中心城市,其中B1定位为工业型城市,并拟建设大型深水码头;B2定位为商贸城市;B3拟建设为东南地区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④D1为重点旅游城镇,为旅游集散中心,D2、D3、D4、D5重点发展工业。(3)交通规划:①为把该市建设成重要的港口城市,拟在B1进行建设深水港码头。②考虑到A市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定于市域西侧建设机场。③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完善道路交通体系网,拟加快环形公路网建设,重点建设L1、L2、L3三条道路,其中L1为连接B1、A及D1的高速公路,L2为B2、A及C的高速公路,L3为连接甲、B1及C的滨海道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问题】请指出:该规划在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及产业布局、交通等方面中的不合理之处,并简要提出改进意见。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其规划示意图如图2—12所示。试结合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丘陵地区,盛产水果、海产品,风景旅游资源丰富,部分山体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东湾为水产资源保护区,沿海分布大量的红树林、湿地、沙滩及礁石。外商根据东、西两个海湾均具有建深水港的良好条件和对市场、区位等其他因素的综合考虑,计划在该市投巨资兴建大型石化项目。据此,该市编制了以发展石化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其要点如下: (1)等级结构:A、B、C、D四级。 A为市域中心城市;B为市域副中心城市;C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2)职能结构:C1、C2、C3、C4、C5以发展石化工业为主要职能;D13、D14、D15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职能;其余均为综合职能。(3)交通:考虑到东湾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规划拟在东湾进行局部填海建设深水港码头。为促进市域协调发展,规划建设环状高速公路网和若干条一、二级公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如图4所示:【问题】根据以上说明和规划示意图,指出港口选址、石化规划布局及高速公路选线存在什么问题,说明主要理由并提出改进意见。

A市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丘陵地区,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在周边城镇中定位为滨海旅游城市。区域概况:该市周边分布有甲、乙、丙三个城市,其中甲市位于A市西侧,距A市约200km,为我国东南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已建有国际机场一座;乙市在A市北侧,距A市约140km,是我国重要的加工业产业基地;丙市为港口城市,距A市约160?km。自然条件,该市自然生态环境较好,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北部山体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沿海地区中部海岸为约2km的平坦沙质岸线,附近有海岛;西部主要为礁石海岸,但水深较浅;东部沿海为红树林及海洋生物保护区。为充分发挥地域区位优势,进一步推动A市经济发展,根据A市在城镇群内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结合其发展现状,该市编制了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如下:(1)等级结构及产业定位:1)A市为市域中心城市,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C市定位为未来城市的副中心,为未来城市发展方向,拟建设新型工业区,并布局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80万kW)一座。3)B1、B2和B3拟作为重点发展城镇,其中B1定位工业城镇,并拟建设大型深水码头;B2定位商贸城镇;B3拟建设东南地区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4)D为一般城镇。(2)交通规划1)为把该市建设成重要的港口城市,拟在B1建设深水码头;2)考虑A市现状基础条件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定于市域西侧建设机场;3)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拟加快环形公路网建设,重点建设L1、L2、L3三条道路,其中L1为连接B1、A市及D1的高速公路,L2为连接B2、A市及C市的高速公路,L3为连接甲市、B1及C市的滨海道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请指出该规划在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及产业布局、交通等方面的不合理之处,简要提出修改意见。

我国某大城市,市域内北部为丘陵地区,南部为平原地区。市域范围内现状有两个主要城市Y 和Z,两城市相距约60km,另外有若干中小城市。城市Y 为市域的中心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100 万;城市Z 为临海的港口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40万;其他中小城市人口规模为10 万~20 万不等。现状有一条国家级的高速公路南北向穿过市域,为协调市域城镇发展,配合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出了以石化为主的工业区A、以电子为主的工业区B、区域性物流园C 及4D 级新机场等的规划布局意见,同时还规划了环形高速公路等内容。图1 某市规划示意图  【问题】  根据提供的规划示意图,指出该规划在项目布局和道路交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A市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丘陵地区。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在周边城镇群中定位为滨海旅游城市。 区域概况:该市周边分布有甲、乙、丙三个城市,其中甲市位于A市西侧,距A市约200km,为我国东南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已建成国际机场一座;乙市在A市北侧,距A市约140km,是我国重要的加工业产业基地;丙市为港口城市,距A市约160km。自然条件:该市自然生态环境较好,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北部部分山体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沿海地区中部海岸为约2km的平坦的沙质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西部主要为礁石海岸,但水深较浅;东部沿海为我国著名的红树林及海洋生物保护区。为充分发挥地域区位优势,进一步推动A市经济发展,根据A市在城镇群内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结合A市城市发展现状,该市编制了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如下:(1)等级结构:分为A、B、C、D四级。A为市域中心城市;C为市域副中心城市,未来城市发展区域;B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2)职能结构及产业定位:①A为市域中心城市,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②C市为现状县城,拟作为未来城市的副中心,为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定位为县级市,建设新型工业区,并布局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 8 0万KW)一座。③B1、B2、B3为现状县城,拟作为重点发展市域副中心城市,其中B1定位为工业型城市,并拟建设大型深水码头;B2定位为商贸城市;B3拟建设为东南地区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④D1为重点旅游城镇,为旅游集散中心,D2、D3、D4、D5重点发展工业。(3)交通规划:①为把该市建设成重要的港口城市,拟在B1进行建设深水港码头。②考虑到A市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定于市域西侧建设机场。③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完善道路交通体系网,拟加快环形公路网建设,重点建设L1、L2、L3三条道路,其中L1为连接B1、A及D1的高速公路,L2为B2、A及C的高速公路,L3为连接甲、B1及C的滨海道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问题】请指出:该规划在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及产业布局、交通等方面中的不合理之处,并简要提出改进意见。

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丘陵地区,盛产水果、海产品,风景旅游资源丰富,部分山体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东湾为水产资源保护区,沿海分布大量的红树林、湿地、沙滩及礁石。外商根据东、西两个海湾均具有建深水港的良好条件和对市场、区位等其他因素的综合考虑,计划在该市投巨资兴建大型石化项目。据此,该市编制了以发展石化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其要点如下:(1)等级结构:A、B、C、D四级A为市域中心城市;B为市域副中心城市;C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2)职能结构:C1、C2、C3、C4、C5以发展石化工业为主要职能;D13、D14、D15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职能;其余均为综合职能。(3)交通:考虑到东湾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规划拟在东湾进行局部填海建设深水港码头。为促进市域协调发展,规划建设环状高速公路网和若干条一、二级公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如图1所示:【问题】:根据以上说明和规划示意图,指出港口选址、石化规划布局及高速公路选线存在什么问题,说明主要理由并提出改进意见。 图1某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 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 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试结合现状(图2-4-2)和规划示意图(图2-4-3),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图2为某市市Ⅸ总体规划示意图,该市位于我国中部丘陵地区,为人口规模约70万的大城市。某河流将该市分为南北两个组团,其中南组团为城市中心区,北组团为城市新区,重点是教育科研产业。河流两岸有大片滨河绿地,河流中有一小岛(D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问题】试评析道路网结构的不合理之处。

我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要建设北方精品钢材基地,并将东北钢铁工业发展的空间重 点作出调整,其调整方向是 ( ) A.由西部向东部转移 B.由南部向北部转移C.由山区向平原转移 D.由内陆向沿海转移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就是以()为依托,以主城区和黄岛区、崂山区、胶州湾北岸三个辅城为支撑。A、海洋B、青岛海岸线C、青岛市区D、胶州湾

莆田,位于福建省沿海福厦黄金海岸线()。A、北部B、中部C、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