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为某市大学科技园及教师住宅区详细规划方案示意图。规划总占地面积51 公顷,地块西边为城市主干道,道路东侧设置20 米宽城市公共绿带,地段中部的东西向道路为城市次干道,道路的北侧为大学科技园区,南侧为教师住宅区。 科技园区内保留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结合周边广场绿地,拟通过文物建筑修缮和改扩建作为园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教师住宅区的居住建筑均能符合当地日照间距的要求。设置的小学、幼儿园以及商业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均能满足小区需要。  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未设置机动车地面停车场的区域,均通过地下停车场满足停车需求。图2 某地详细规划方案示意图  【问题】  试问,该详细规划方案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为什么?

图2 为某市大学科技园及教师住宅区详细规划方案示意图。规划总占地面积51 公顷,地块西边为城市主干道,道路东侧设置20 米宽城市公共绿带,地段中部的东西向道路为城市次干道,道路的北侧为大学科技园区,南侧为教师住宅区。
 科技园区内保留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结合周边广场绿地,拟通过文物建筑修缮和改扩建作为园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教师住宅区的居住建筑均能符合当地日照间距的要求。设置的小学、幼儿园以及商业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均能满足小区需要。
  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未设置机动车地面停车场的区域,均通过地下停车场满足停车需求。



图2 某地详细规划方案示意图
  【问题】
  试问,该详细规划方案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为什么?


参考解析

解析:该详细规划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道路组织不合理。北侧科技园片区,保留建筑两侧的道路之间距离过小。且与次干道南侧两条南北向道路形成三个连续的错位丁字路口,交通流线复杂,容易产生拥堵,应调整为十字交叉口。南侧教师住宅片区内,小区级道路设计易使外部车流穿越用地,破坏居住区内部的安静安全。
  (2)地块内道路不宜向西侧城市干道开口。大学科技园区及教师住宅区车行道均在干道上开设出入口,不利于城市干道上人车快速通行,影响干道交通功能。
  (3)主干道东侧规划20m 宽绿带不应占用。应采取地面停车与地下停车相结合的形式。
  (4)幼儿园不宜临干道布置,幼儿园出入口宜开在小区内部道路上,远离城市干道。
  (5)公共绿地覆盖范围小,对住宅区服务性不好。

相关考题:

某北方城市拟在市中心地段新建一集公寓、办公、宾馆、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用地朝向为南偏东1 3°,用地情况为:东侧为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0m,退红线设10m宽绿带;南侧为城市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为30m,退红线设15m宽绿带;北侧为现状居民住区,全部为6层砖混住宅;西侧为现状某办公楼。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1)低层、多层建筑退绿线不少于5 m 。(2)高层建筑退绿线不少于15m。(3)建筑限高100m。(4)绿地率不少于15%。(5)停车车位:按照规范要求。(6)日照要求:板式建筑间距系数为1.61,塔式建筑间距为遮挡面面宽的1.2倍。设计要求提供的图纸如图3所示。【问题】 请按照我国现行相关规定及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划设计条件指出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

某建设单位通过参与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竞得某城市中心区两个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两地块面积共46公顷,规划性质为居住和公建,建设总量控制为住宅60万平方米,公建40万平方米。该地段西侧、北侧为城市公园,东侧为市级体育设施。地块南侧和东侧临城市主干路,西、北两侧为城市次干路,城市干路围合范围内的用地面积为85公顷,其中已建成三个居住小区,分别位于该地块的南侧和北侧,已按小区规模安排了配套设施,并已有一所中专学校。依据该两地块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分析还有哪些规划设计条件需要补充(地段现状如示意图2-30所示)。已给出的规划设计条件:1.用地情况:规划用地性质、规划用地面积、用地边界条件。2.土地使用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的规划控制指标。3.建筑后退要求(包括城市绿化带和建筑后退线)及间距规定。4.绿地率及集中绿地配置要求。5.建筑风格、体量、色彩等要求。6.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试补充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如图3 为某城市火车站地区局部的道路路网布局方案示意图,C—C 为城市快速路,与主干道⑤—⑤交叉处已建有互通式立交,与火车站相通的南北轴线B'5—B'7 为生活性干道。其他道路为城市主次干道。图3 某城市火车站地区局部的道路路网布局方案示意  【问题】  请你分析该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所示为某城市火车站地区局部的道路网布局方案示意。()为城市快速路,与主干道⑤-⑤交叉处已建有互通式立交,与火车站相通的南北轴线({图1})为生活性干道,其他道路为城市主次干道。{图2}【问题】请分析该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下图为中国北方某城市一个居住小区规划,基地面积含代征道路用地共计15 公顷。用地西侧为主干路,北侧为次干路,南侧和东侧为支路。用地内为高层住宅;沿东侧支路设置商业配套设施;另设片区中心小学一所和全日制幼儿园一所,市政设施齐全;地段内还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居住小区采用地下停车,车位符合相关规范。地段规划建筑限高45m。当地住宅日照间距系数约为1.3。规划住宅高2.95m,层数见下图。图3 居住区规划总平面示意图  【问题】  试分析该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理由。

开发建设单位拟在某市城区边缘地段内建设商品住宅,其性质与总体规划相符。该项目占地约26.2 hm2,其内有部分待改造的平房及工厂等;基地北侧临城市次干道;西侧为城市外围的快速路(过境交通东、南侧为已改造完成的住宅(楼房);北侧为规划风景区和已建成的度假别墅区。下图所示河流与水面已纳入市区雨水排放系统。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现已给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部分规划条件(基地现状如图4所示)。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2.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3.小区绿地配置要求。4.公建配套设施要求。5.市政设施及道路的配置要求。6.地块内应保留的现状设施。7.规划方案编制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 请补充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某北方城市拟在市中心地段新建一集公寓、办公、宾馆、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用地朝向为南偏东13°,用地情况为:东侧为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0m,退红线设10m宽绿带;南侧为城市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30m,退红线设15m宽绿带;北侧为现状居民住区,全部为6层砖混住宅;西侧为现状某办公楼。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1.低层、多层建筑退绿线不少于5 m。2.高层建筑退绿线不少于15 m。3.建筑限高100m。4.绿地率不小于15%。5.停车车位:按照规范要求。6.日照要求:板式建筑间距系数为1.61,塔式建筑间距为遮挡面面宽的1.2倍。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如图2-3-1所示。请按照我国现行相关规定及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划设计条件指出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

某城市拟在市中心地段新建一座集公寓、办公、宾馆、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用地朝向为南偏东13°,用地情况如下:  1.东侧为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20m,退红线设10m 宽绿化带;  2.南侧为城市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30m,退红线设15m 宽绿化带;  3.北侧为现状居民区,全部为6 层砖混住宅;  4.西侧为现状办公楼。  城乡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  1.低层、多层建筑退绿线不少于5m;  2.高层建筑退绿线不少于15m;  3.建筑高度100m;  4.绿地率不少于15%;  5.停车车位:按照规范要求;  6.日照要求:板式建筑间距系数为1.51,塔式建筑间距为遮挡面面宽的1.2 倍。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详见图6。图6-1 总平面图图6-2 南立面示意图  【问题】 请按照我国相关规定及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指出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

图5 为某城市中心区一25 公顷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和公建。  建设总量控制为居住建筑28 万平方米,公建12 万平方米。现状有少量平房,无保留价值。地块东侧为现有铁路支线,北侧规划有城市次干路、南侧为城市支路、西侧临城市快速路,快速路与次干路及城市支路的交叉口均规划为立交。  已给出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是:  (一)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总用地面积及居住、公建用地面积;  (二)土地使用强度(规划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限高、绿地率的控制指标;  (三)建筑后退要求、间距规定;  (四)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配置要求;  (五)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要求。地块位置示意图  【问题】  请补充其它必要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

图2-8-1所示为某城市火车站地区局部的道路网布局方案示意。?—?为城市快速路,与主干道⑤-⑤交叉处已建有互通式立交,与火车站相通的南北轴线B'5-B'7为生活性干道。其他道路为城市主次干道。请分析该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开发建设单位拟在某市城区边缘地段内建设商品住宅,其性质与总体规划相符。该项目占地约26.2公顷,其内有部分待改造的平房及工厂等;基地北侧临城市次干道;西侧为城市外围的快速路(过境交通);东、南侧为已改造完成的住宅(楼房);北侧为规划风景区和已建成的度假别墅区。图2—15所示河流与水面已纳入市区雨水排放系统。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现已给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部分规划条件(基地现状如图2—15所示):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2.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3.小区绿地配置要求。4.公建配套设施要求。5.市政设施及道路的配置要求。6.地块内应保留的现状设施。7.规划方案编制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请补充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下图为某大城市开放性小区重建的两个规划方案。该规划用地24hm2,东北侧为城市次干路,西北、东南、西南侧为支路,相邻地块均为居住区。两个方案均满足控制性详细规划给定的基本条件。图1 方案一示意图与方案二示意图  【问题】从建筑布局、道路交通、公建设施、街道空间方面分别评析方案一和方案二各自的主要优缺点。

开发建设单位拟在某市城区边缘地段内建设商品住宅,其性质与 总体规划相符。在做了初步测算后,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建设申请。该项目占 地约 26.2 公顷,其内有部分待改造的平房及工厂等;基地北侧临城市次干道;西侧为城市 外围的快速路(过境交通);东、南侧为已改造完成的住宅(楼房);北侧为规划风景区和 已建成的度假别墅区。图中所示河流与水面已纳入市区雨水排放系统。城市规划行政主管 部门现已给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部分规划条件(基地现状详见图 6): 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  2.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  3.小区绿地配置要求;  4.公建配套设施要求;  5.市政设施及道路的配置要求;  6.地块内应保留的现状设施;  7.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图6 某市某住宅规划设计  【问题】  请补充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开发建设单位拟在某市城区边缘地段内建设商品住宅,其性质与总体规划相符。该项目占地约26. 2hm2,其内有部分待改造的平房及工厂等;基地北侧临城市次干道;西侧为城市外围的快速路(过境交通);东、南侧为已改造完成的住宅(楼房);北侧为规划风景区和已建成的度假别墅区。图6所示河流与水面已纳入市区雨水排放系统。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现已给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部分规划条件(基地现状详见图6)。(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2)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3)小区绿地配置要求。(4)公建配套设施要求。(5)市政设施及道路的配置要求。(6)地块内应保留的现状设施。(7)规划方案编制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问题】请补充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某市城区一个地块面积为24 ha,规划性质为居住和公建,公建在地块东侧带状布置。地块内现状无保留建筑,建设总量控制为居住建筑面积22万m2,公建面积12万m2。地块北侧为已建成的配套齐全的居住区;西侧、南侧为城市河流,沿河建设有城市绿带公园;东北侧和东南侧临城市主干路,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规划为立交。东北侧主干路下敷设有地铁交通线路,并在规划范闱内设车站(图2-9-6)。已给出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2.土地使用强度(规划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的控制指标。3.建筑后退要求及间距规定。4.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市政公共设施及竖向设计要求。5.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请补充其他必要的国有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条件。

某市城区一个地块面积为24公顷,规划性质为居住和公建,公建在地块东侧带状布置。地块内现状无保留建筑,建设总量控制为居住建筑面积22万m2,公建面积12万m2。地块北侧为已建成的配套齐全的居住区;西侧、南侧为城市河流,沿河建设有城市绿带公园;东北侧和东南侧临城市主干道,主干道与主干道交叉口规划为立交。东北侧主干路下敷设有地铁交通线路,并在规划范围内设车站。规划用地位置示意图如图2—29所示。已给出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2. 土地使用强度(规划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的控制指标。3.建筑后退要求及间距规定。4.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市政公共设施及竖向设计要求。5.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请补充其他必要的国有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条件。

某北方城市拟在市中心地段新建一集公寓、办公、宾馆、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用地朝向为南偏东13°,用地四至情况如下:东侧为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20m,退红线设10m宽绿带;南侧为城市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30m,退红线设15m宽绿带;北侧为现状居民住区,全部为6层砖混住宅;西侧为现状某办公楼。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1.低层、多层建筑退绿线不少于5 m。2.高层建筑退绿线不少于15 m。3.建筑限高100 m。4.绿地率不小于15%。5.停车车位:按照规范要求。6.日照要求:板式建筑间距系数为1. 61,塔式建筑间距为遮挡面面宽的1.2倍。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如图2—30所示。请按照我国现行相关规定及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划设计条件指出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

图3 为北方寒冷地区某城市一居住小区规划,基地面积含代征道路用地共计15.1 公顷。用地北侧为城市快速路,东侧为主干路,南侧为次干路,西侧为支路。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地段内配建幼儿园、小学各一座,以及一定数量的地区商业服务设施。当地日照间距系数为1.7。规划方案中,住宅层高2.7 米,层数见图面所示。经评审,该方案环境良好、市政设施齐备。某居住小区规划方案示意图  【问题】  试分析该方案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并简述其理由。

开发建设单位拟在某市城区边缘地段内建设商品住宅,其性质与总体规划相符。该项目占地约26. 2 ha,其内有部分待改造的平房及工厂等;基地北侧临城市次干道;西侧为城市外围的快速路(过境交通);东、南侧为已改造完成的住宅(楼房);北侧为规划风景区和已建成的度假别墅区。图2-1-4所示河流与水面已纳入市区雨水排放系统。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现已给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部分规划条件(基地现状如图2-1-4所示)。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2.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3.小区绿地配置要求。4.公建配套设施要求。5.市政设施及道路的配置要求。6.地块内应保留的现状设施。7.规划方案编制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请补充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设计条件 1.某市体育场总平面图如图所示,其西侧为公园,南侧、东侧及北侧均为城市道路,且东侧已有出入口和内部道路通至已建办公楼(高18m)。 2.城市规划要求建筑物退后道路红线5m。当地日照间距系数为1.2。 3.欲在用地内新建体育馆、训练馆、餐厅各一栋,以及运动员公寓两栋(高20m)。各建筑平面形状及尺寸如图所示。4.当地日照间距系数1.2。 运动员公寓在场地的( )。 A.东北侧 B.西北侧 C.西南侧 D.居中

设计条件 1.某市体育场总平面图如图所示,其西侧为公园,南侧、东侧及北侧均为城市道路,且东侧已有出入口和内部道路通至已建办公楼(高18m)。 2.城市规划要求建筑物退后道路红线5m。当地日照间距系数为1.2。 3.欲在用地内新建体育馆、训练馆、餐厅各一栋,以及运动员公寓两栋(高20m)。各建筑平面形状及尺寸如图所示。4.当地日照间距系数1.2。 4000m停车场位于场地的( )。 A.东侧 B.西侧 C.居中 D.北侧

1.任务要求 某县历史上以陶瓷制品称绝于世,今欲兴建陶瓷专题博物馆一座。总建筑面积为 1750 ㎡,面积均以轴线计,允许±10%的浮动。 2.场地要求 地块基本是一个 58 m×55 m 的矩形,用地位置如下图所示该地段地形平坦,场地南侧为城市主干道,场地西侧是城市广场,场地东侧为高层办公区,场地北侧为城市次干道。 3.一般要求 建筑退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应不小于 5m。根据规划要求,设计应完善广场空间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4.制图要求 (1)用尺和工具画出一层与二层平面图,一层平面应包括场地布置。 (2)标注总尺寸、出入口、建筑开间、进深。 (3)画出场地道路与外部道路的关系。 (4)标出各房间名称与轴线尺寸。 5.流线要求(如下图所示) 6.建筑面积要求(见下表)

某市城区一个地块面积为24公顷,规划性质为居住和公建,公建在地块东侧带状布置,地块内现状无保留 建筑,建设总量控制为居住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公建面积12万平方米,地块北侧为已建成的配套齐全的居住区;西侧,南侧为城市河流,沿河建设有城市绿带公园;东北侧和东南侧临城市主干路,主干路和主干路交叉口规划为立交,东北侧主干路下敷设地铁交通线路,并在规划范围内设车站。 已给出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 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 2.土地使用强度(规划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的控制指标; 3.建筑后退要求及间距规定; 4.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市政公共设施及竖向设计要求; 5.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请补充其他必要的国有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条件。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应确定()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的标高。A、城市主干道B、城市次干道C、各级道路D、各级支路

()道路全长1.638公里,设计为城市I级主干道,道路红线宽60米,这条绿色长街是江西省地级市中最宽的一条城市道路。A、客家大道B、红旗大道C、东阳山路D、八一四大道

单选题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应确定()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的标高。A城市主干道B城市次干道C各级道路D各级支路

多选题我国除大城市设有快速道外,大多数城市划分城市道路采用的规划指标是()。A交通性道路B生活性道路C主干道D次干道E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