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卡环组固位臂的坚硬部分仅应A、在观测线上缘B、与观测线平齐C、在观测线上方0.1mmD、在观测线下方0.1mmE、在观测线下方0.2mm

RPA卡环组固位臂的坚硬部分仅应

A、在观测线上缘

B、与观测线平齐

C、在观测线上方0.1mm

D、在观测线下方0.1mm

E、在观测线下方0.2mm


相关考题:

如果用RPA卡环组代替RPI卡环组,则圆环形卡环臂的坚硬部分应位于基牙的 ( )A.颊侧近中,观测线上方的非倒凹区B.颊侧近中,观测线下方的倒凹区C.颊侧远中,观测线上方的非倒凹区D.颊侧远中,观测线上缘E.颊侧远中,观测线下方的倒凹区

RPA卡环组固位臂的坚硬部分仅应A.与观测线平齐B.在观测线上缘C.在观测线上方0.1mmD.在观测线下方0.1mmE.在观测线下方0.2mm

RPA卡环臂的坚硬部分应位于基牙的A、颊侧近中,观测线上方的非倒凹区B、颊侧远中,观测线下方的倒凹区C、颊侧远中,观测线上方的非倒凹区D、颊侧近中,观测线下方的倒凹区E、颊侧远中,观测线上缘

关于RPA卡环,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常用于远中游离端义齿B、基牙下存在有软组织倒凹C、口腔前庭深度不足D、卡环臂的坚硬部分位于观测线上方E、卡环臂坚硬部分与观测线上缘接触

患者,女,60岁,缺失,余留牙正常,口底至舌侧龈缘的距离为10mm。设计铸造支架义齿,采用RPI卡环组如果用RPA卡环组代替RPI卡环组,基牙颊侧圆环形卡环臂的坚硬部分应位于A.颊侧近中,观测线上方的非倒凹区B.颊侧近中,观测线下方的倒凹区C.颊侧远中,观测线上方的非倒凹区D.颊侧远中,观测线上缘E.颊侧远中,观测线上方的非倒凹区

RPA卡环臂的坚硬部分应位于基牙的A.颊侧近中,观测线下方的倒凹区B.颊侧近中,观测线上方的非倒凹区C.颊侧远中,观测线上方的非倒凹区D.颊侧远中,观测线下方的倒凹区E.颊侧远中,观测线上缘

患者,女,50岁,缺失,余牙正常,口底至舌侧牙龈距离为10mm,设计铸造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设计RPI卡环组。如果用RPA卡环组代替RPI卡环组,则圆环形卡环臂的坚硬部分应位于基牙的A.颊侧近中,观测线上方的非倒凹区B.颊侧近中,观测线下方的非倒凹区C.颊侧远中,观测线上方的非倒凹区D.颊侧远中,观测线上缘E.颊侧远中,观测线下方的倒凹区

患者女,50岁。缺失,余牙正常,口底至舌侧牙龈距离为10mm,设计铸造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设计RPI卡环组。如果用RPA卡环组代替RPI卡环组,则圆环形卡环臂的坚硬部分应位于基牙的A.颊侧近中,观测线上方的非倒凹区B.颊侧近中,观测线下方的非倒凹区C.颊侧远中,观测线上方的非倒凹区D.颊侧远中,观测线上缘E.颊侧远中,观测线下方的倒凹区

患者,女,58岁,缺失,余牙正常、均稳固,舌系带至牙龈距离为l0mm,下颌舌侧牙槽骨形态为垂直型,设计铸造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设计RPI卡环组。如用RPA卡环组代替RPI卡环组,则圆环形卡环臂的坚硬部分应位于基牙的A.颊侧远中,观测线上缘B.颊侧近中,观测线下方的非倒凹区C.颊侧远中,观测线上方的非倒凹区D.颊侧近中,观测线上方的非倒凹区E.颊侧远中,观测线下方的倒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