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A 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均偏转较大B 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均几乎不偏转C 电压表指针偏转较大,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D 电压表指针几乎不偏转,电流表指针偏转较大

单选题
A

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均偏转较大

B

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均几乎不偏转

C

电压表指针偏转较大,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

D

电压表指针几乎不偏转,电流表指针偏转较大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下表是小明同学拟出的实验报告.请将上述报告中的三处空白补充完整.实验名称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目的测定未知电阻R的阻值实验原理欧姆定律实验电路图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_________,使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②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③根据测量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求出R的阻值。实验记录电压U/V电流I/A电阻R/Ω2.00.20实验结论略

电路中电阻的连接方式为首端与首端连接,尾端与尾端连接,称为()。 A、串联关系B、并联关系C、电阻变换关系D、电容变换关系

图示两电路相互等效,由图b)可知,流经10电阻的电流IR = 1A,由此可求得流经 图a)电路中10电阻的电流I等于:A. 1A B. -1A C. -3A D. 3A

电路如图所示,若R、US、IS均大于零,则电路的功率情况(  )。A. 电阻吸收功率,电压源与电流源供出功率 B. 电阻与电流源吸收功率,电压源供出功率 C. 电阻与电压源吸收功率,电流源供出功率 D. 电阻吸收功率,供出功率无法确定

欧姆定律体现了线性电路元件上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与电路的连接方式有关。( )

案例:初中物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一段课堂教学实录如下:老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复习了并联电路的总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那么,串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参与串联、并联的各电阻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掌握欧姆定律之后这个问题已经不难解决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老师!请看大屏幕(图9).思考一下老师提出的问题后再提出你们的猜想。甲同学:总电阻会增大,它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乙同学:对,串联电阻的电压加起来就是总电压,并联电路的电流加起来就是总电流,所以.总电阻就是各部分电阻加起来。丙同学:不对.老师刚才说了要用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电压加起来就是总电压,并联电路的电流加起来就是总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以算出总电阻保持不变。丁同学:你说的肯定不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各部分电阻之间的关系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各部分电阻之间的关系会一样的书上都有计算公式的,你们翻开看看。甲同学:对.我刚才说的是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的分电阻加起来。老师:甲同学说得很好!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猜想,串联电路的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同学们思考:如果将5 Ω和10Ω两个电阻串联起来,总电阻是多少戊同学:老师.什么是总电阻啊(还有部分同学也用疑问的眼光看着老师)老师:怎么理解总电阻呢我找位同学回答。丁同学:两个电阻一起连接起来测出的电阻就是总电阻。老师:很好。都懂了吧,下面我们来设计实验电路图。问题:(1)上述课堂实录中请对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2)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改进教学的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片段、教学活动等)。

案例: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课,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待测电阻(阻值为25kΩ),电流表(量程为500μA,内阻约为300Ω),电压表(量程为15V,内阻约为100kΩ),直流电源(24V,允许最大电流为1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kΩ,额定功率1W),电键和导线若干。 某实验小组连接的电路图如图所示,老师检查电路后与该组同学进行如下讨论: 老师:你们连接的线路不对.应该按照老师给出的电路图连接。 学生:这样连接也可以呀,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的是流过电阻的电流, 利用欧姆定律就可以得到电阻的阻值。 老师:刚才老师讲的时候你们都没有听吗 这样测量实验误差很大。 老师边说边自己动手改接了学生的电路.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测量。 问题: (1)请对上述教学情境进行评析。(10分) (2)根据上述情境中电路连接的问题,画出电路图的合适接法。(5分) (3)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认识上述情境中实验误差较大的原因,掌握伏安法测电 阻时电表的正确连接方法。(15分)

案例:某老师在进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教学时,希望通过对实验原理、电路连接以及数据处理的讨论.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下面是该老师教学过程的3个?环节:环节1:讲述实验原理,要求学生在不翻阅教科书的情况下。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测量电路图.引导学生讨论存在问题,绘制出正确的电路图。其中,学生甲绘制的运用E=U+Ir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图如图10所示。环节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连接电路存在的问题.正确连接电路。图11为老师展示的学生乙根据E=U+Ir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连接的电路。环节3: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学习利用U一I图像求出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方法。问题:(1)指出学生甲绘制的电路图存在的问题,画出正确的电路图。(6分)?(2)设计一个教学过程,了解学生乙的想法,引导学生讨论并正确连接电路。(15分)?(3)简述利用U-I图像求出电源电动势E和内电阻r的教学思路。(9分)?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有如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滑师:同学们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时,要注意滑动变阻器保护电路的作用,不要连错了。生1:嗯,滑动变阻器要在最右端,差点忘了。生2:我的这个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流怎么一直为零呢?师:肯定是哪个地方断路了。现在,大家让电压保持一定,看一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生:将R=10 Q的电阻接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的值,再换成R:15 Ω的电阻,记下电流的值……师:你保持电压一定了吗,这样得出的数据肯定不正确。生3:我保持电压一致,得到电流和电阻成反比的关系。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电阻成反比。问题:(1)请对该教师的教学片段进行评述。(15分)(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学习。(15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内容要 求为:“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材料二初中物理某版本教科书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一节中有关“探究电流与电 压的关系”实验内容如下: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你认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存在怎样的关系 将你的猜想写在下面。 设计实验 怎样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U 怎样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I 要研究通过电阻的电流, 怎样随着电阻两端的电压U的改变而变化,需要确定改变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想一想,如果用干电池做实验,怎样改变电压 如果用学生电源做实验。怎样改变电压 如果用滑动变阻器,怎样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在右边方框中画出能改变电压并可以同时测量电压和电流的电路图。.进行实验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R=_________Ω 电压U/V 电流I/A .分析和论证 分析表中的数据.看看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 分析数据时也可以采用图像法.用图像的方法有时会更直观地看出两个量间的变化关系。请同学们根据上表的数据.在图17.1—1中画出各组数据对应的点.然后将各点平滑地连接起来,看看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存在怎样的关系。 结论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______。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 任务: (1)简述欧姆定律。(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叙述式等)。(24分)

初中物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一课,李老师检查同学连接的电路,发现小明连接的电路有问题(如图l)。由此图可以判断,若小明合上电源,则()。A.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均偏转较大B.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均几乎不偏转C.电压表指针偏转较大.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D.电压表指针几乎不偏转.电流表指针偏转较大

案例: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有如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两节干电池、定值电阻R(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导线若干。 师:同学们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时,要注意滑动变阻器保护电路的作用,不要连错了。 生1:恩,滑动变阻器要在最右端,差点忘了。 生2:我的这个电路闭合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流怎么一直为零啊 师:肯定是哪个地方断路了。现在,大家让电压保持一定,看一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生:将R=10Ω的电阻接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的值,再换成R=15Ω的电阻,记下电流的值……师:你保持电压一定了吗,这样得出的数据肯定不正确。 生3:我保持电压一致,得到电流和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问题: (1)请对该教师的教学片段进行评述。 (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学习。

电学实验课上,学生分组做《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老师要求学生按大屏幕上的电路图及实验要求(图11)连接电路并进行实验,下面为某小组实验过程的片段。学生:老师,我们合上开关后,无论怎么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都不偏转。老师:检查一下电路,看是否哪个接线柱没拧紧断路了。(学生依次检查,没问题)学生:老师,还是您来看看吧,我们每根导线都拧得很紧。(老师检查了一下电路,发现学生连接的电路如图12)老师:你们的滑动变阻器连接错误,想想到底怎么连接,再重新连接一下。(学生讨论后重新连接如图13,合上开关后,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正常了)学生:谢谢老师。老师:那就自己继续做吧。问题:(1)指出图12中的连接错误并给出正确的连接方式。(2)按照图13进行实验能否达到实验要求,为什么(3)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述。

某老师“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教学片段如下:老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请大家将桌上的器材按照屏幕(图7)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读出各电流表的示数,看看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学生甲:老师,我们小组的电路接好了(连接的电路如图8所示,注:三块电流表最左侧为负接线柱)。老师:哦,那就接通电源开始实验吧。学生甲:(闭合开关,记录数据)老师,并联电路支路电流表A1、A2的读数相等。老师:你换个灯泡看看。学生甲:老师,灯泡换了,电流表A1、A2的读数还是相等。老师:我看看,哦,你们的电路接错了。(老师边说边把接错的导线连接到正确的位置)老师:好了.你们接着实验,把数据记录下来。学生甲:(读出并记录三个电流表的示数)老师,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组发现了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问题:(1)本案例中老师的教学有什么不妥之处(2)指出图8中连接错误的导线(用序号表示),同时说明正确的连接方法。(3)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连接、检查电路。

如图7-8所示,两电路相互等效,由图(b)知,流经10Ω电阻的电流IR=1A, 由此可求得流经图(a)电路中10Ω电阻的电流I等于( )。A. 1A B. -1A C. -3A D. 3A

放大电路中,凡是并联反馈,其反馈量在输入端的连接方法是()。A、与电路输入电压相加减B、与电路输入电流相加减C、与电路输入电压或电流相加减D、与电路输入电阻并联

电流互感器的原绕组与被测量的电路的连接关系是串联,其目的是测量电路的()A、电感B、电流C、电阻D、电压

星形连接的电阻电路可以和三角形连接的电阻电路相互进行等效变换。

有两个放大电路Ⅰ和Ⅱ,其|AV|都为100,它们分别与具有相同内阻的电压源连接后,测得V01=4.85V,V02=4.95V,由此得知电路Ⅱ比Ⅰ好,因为它的()A、放大倍数大B、输入电阻高C、输出电阻小D、频带宽

开路时电路特点,下列连接正确的是()。A、电路中没有电流B、电路中有电流C、负载上有电压D、电阻最大

对于非电流隔离式电路的接地连续性:应在()时测量本质安全电路与接地点之间的接地连接电阻。A、初始检查B、定期检查C、抽样检查D、连接监督

问答题案例:初中物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一段课堂教学实录如下:师:同学们,在之前我们学习过电流、电压、电阻,还记得它们对于一个电路都有什么作用?生: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师:很好,看来大家对之前的知识掌握非常到位了,那么,流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及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我们来用实验验证一下,要想探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应采用什么方法和原理?生:控制变量法,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的值。师:对,研究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我们要控制第三个物理量不发生改变。那我们做这个实验都需要哪些器材呢?生: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电源、导线、开关。师: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呢?生:保护电路。师:好的,那现在同学们就来自己动手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到表格中。师:实验结束了,大家观察自己测量的数据,有什么发现?生:对于一个电阻,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成反比。师: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细致,反应也很快。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流经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即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两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问题:(1)请对上述课堂实录中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15分)(2)请设计一段教学片段,以改进上述问题。(15分)

填空题小明所连接的实物电路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是____联.

判断题在采用电流驱动的喷油器控制电路中,无附加电阻,直接与蓄电池连接。A对B错

问答题案例:李老师在初中物理“电路”一课的教学中,讲述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概念后,展示了两个电路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李老师:同学们,谁能说出这幅图片都是什么类型的电路吗?小亮:第一幅图是串联电路,第二幅是并联电路。李老师:非常好,看来这位同学对今天的内容已经完全掌握了。小兰:老师,我还是不理解,电流怎么还能够分成串联和并联,所有的开关和电灯是连在一起的。李老师:不要紧,你记住这个基本的电路图,下去多做几个题就理解了。问题:(1)针对上述案例,指出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2)指出上面教学片段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3)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后的教学思路。

问答题案例: 初中物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一段课堂教学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在之前我们学习过电流、电压、电阻,还记得他们对于一个电路都有什么作用么? 生: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之前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到位了,那么,流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及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我们采用实验验证一下.要想探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应采用什么方法和原理7 生:控制变量法,电阻不变,藏变电压的值。 师:对,研究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我们要控制第三个物理量 不发生改变。那我们做这个实验都需要哪些器材呢? 生: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电源、导线、开关。 师: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呢 ? 生:保护电路, 师:还有补充的么? 生: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采改变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 师:好的,那现在同学们就来自己动手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到表格中。 师:实验结束了,大家观察自己测量的数据,有什么发现么? 生:对于一个电阻,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成反比。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非常细致,反应也很快,其他人的数据也具有这个规律么? 生:是。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流经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两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问题: (1)请对上述课堂实录中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15分)(2)请设计一段教学片段,以改进上述问题。(15分)

单选题电流互感器的原绕组与被测量的电路的连接关系是串联,其目的是测量电路的()A电感B电流C电阻D电压

问答题案例:初中物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一段课堂教学实录如下:师:同学们,在之前我们学习过电流、电压、电阻,还记得它们对于一个电路都有什么作用?生: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越大,电流越小。师:很好,看来大家对之前的知识掌握非常到位了,那么,流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及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我们来用实验验证一下,要想探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应采用什么方法和原理?生:控制变量法,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的值。师:对,研究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我们要控制第三个物理量不发生改变。那我们做这个实验都需要哪些器材呢?生: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电源、导线、开关。师: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呢?生:保护电路。师:好的,那现在同学们就来自己动手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到表格中。师:实验结束了,大家观察自己测量的数据,有什么发现?生:对于一个电阻,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成反比。师: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细致,反应也很快。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流经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两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问题:(1)请对上述课堂实录中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15分)(2)请设计一段教学片段,以改进上述问题。(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