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应设位移观测断面。A、软土路基B、区间软土及松软土C、桥路过渡D、高路堤及道岔区

()段应设位移观测断面。

  • A、软土路基
  • B、区间软土及松软土
  • C、桥路过渡
  • D、高路堤及道岔区

相关考题:

每个无缝道岔应设位移观测桩()。A.3对B.5对C.7对D.不设

调节器应设()对位移观测桩。 A.1B.2C.3D.4

普通线路正线(不含站内)应设置位移观测桩,有防爬设备地段每0.5km应设置1对;无防爬设备地段每1km应设置1对。位移观测桩应埋设牢固,标记清楚,便于检查。()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桥上位移观测桩应设置在固定端(调节器设置位移观测桩除外),内侧应距线路中心不小于3.5m。()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桥上位移观测桩应设置在固定端(调节器设置位移观测桩除外),内侧应距()不小于3.1m。 A.左股钢轨B.右股钢轨C.线路中心D.钢轨中心

建筑物变形观测主要包括( )。A.沉降观测、倾斜观测、位移观测B.垂直观测、沉降观测、位移观测C.沉降观测、倾斜观测、角度观测D.角度观测、倾斜观测、位移观测

视准线法观测大坝水平位移,观测墩上应设置强制对中盘,底盘对中精度不应低于0.2mm。

请问路基在何种地段应设置沉降观测断面?何种地段应设位移观测断面?

堤岸防护工程上的位移观测标志一般直接埋设在()上。A、纵断面B、堤顶轴线C、堤脚D、观测断面

大坝坝基扬压力观测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坝基地质条件和渗流控制的工程措施等设计布置,一般应设纵向观测断面()个,横向观测断面至少()个。

混凝土坝基扬压力观测一般应设纵向观测断面1~2个,横向观测断面至少()。A、1个;B、2个;C、3个;D、4个。

在观测比降水位的河段上应设置上、下两个比降断面,上、下比降断面宜等距布设在()的上、下游。A、测流B、大断面C、观测河段D、基本水尺断面

速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A、沿线路方向间距不大于50米B、一个观测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C、对地质、地形条件变化较大地段一般间距不大于25米,在变化点附近应设置观测断面D、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监测江河某段水质时,应设几种断面,各断面的个数和位置如何确定?

普通线路正线(不含站内)应设置位移观测桩,有防爬设备地段每0.5km应设置1对;无防爬设备地段每1km应设置1对。位移观测桩应埋设牢固,标记清楚,便于检查。

应做好无缝线路钢轨位移观测,位移观测可采用仪器观测或弦线测量。累计位移量出现异常时,即锁定轨温变化超过()℃,工务段应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无缝线路地段设置位移观测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普通无缝线路每段应设位移观测桩5~7对B、跨区间和全*区间无缝线路,单元轨条长度大于1200m时,设置7对位移观测桩C、单元轨条长度不大于1200m时,设置5对位移观测桩D、无缝道岔设3对观测桩

每段无缝线路应设位移观测桩5~7对,()较长时,可适当增加对数。

填空题应做好无缝线路钢轨位移观测,位移观测可采用仪器观测或弦线测量。累计位移量出现异常时,即锁定轨温变化超过()℃,工务段应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多选题无缝线路地段设置位移观测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普通无缝线路每段应设位移观测桩5~7对B跨区间和全*区间无缝线路,单元轨条长度大于1200m时,设置7对位移观测桩C单元轨条长度不大于1200m时,设置5对位移观测桩D无缝道岔设3对观测桩

单选题每段无缝线路应设位移观测桩不少于()对。A4B5C6D7

填空题每段无缝线路应设位移观测桩5~7对,()较长时,可适当增加对数。

问答题请问路基在何种地段应设置沉降观测断面?何种地段应设位移观测断面?

单选题在观测比降水位的河段上应设置上、下两个比降断面,上、下比降断面宜等距布设在()的上、下游。A测流B大断面C观测河段D基本水尺断面

单选题堤岸防护工程上的位移观测标志一般直接埋设在()上。A纵断面B堤顶轴线C堤脚D观测断面

填空题大坝坝基扬压力观测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坝基地质条件和渗流控制的工程措施等设计布置,一般应设纵向观测断面()个,横向观测断面至少()个。

单选题()段应设位移观测断面。A软土路基B区间软土及松软土C桥路过渡D高路堤及道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