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渡槽过水能力不足的方式有() A.减少过水断面的糙率B.加大过水断面面积C.调整渡槽上、下游比降D.调整槽身比降或调换槽身形式
在观测比降水位的河段上应设置上、下两个比降断面,上、下比降断面宜等距布设在()的上、下游。A.测流B.大断面C.观测河段D.基本水尺断面
某站上、下比降断面间距为500m,一次流速仪法流量测验过程中,开始时上、下比降断面水位分别为23.385m、23.305m,结束时上、下比降断面水位分别为23.365m、23.275m,则该次流量测验对应的水面比降为()。A、1.3×10-4B、1.5×10-4C、1.7×10-4D、1.9×10-4
比降水尺水位观测时,当上、下比降断面的水位差小于()cm时,比降水位应读记至0.5cm。A、10B、15C、18D、20
同一组(),宜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当因地形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时,其最上游与最下游水尺的水位落差不应超过1cm。A、比降上断面水尺B、比降下断面水尺C、基本水尺D、比降水尺
浮标法测流断面的设置,上、下浮标断面必须平行于()并等距,且其间河道地形的变化小。A、流速仪法测流断面B、浮标中断面C、上、下比降断面D、基本水尺断面
基本水位断面是水文站为经常()而设置的断面。一般设在测验河段的中央或具有断面控制地点的上游附近,大致垂直于流向。A、测流B、观测水位C、观测比降D、施测大断面
同一组(),如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偏离断面线的距离不得超过5m,同时任何两支水尺的顺流向距离偏差不得超过上、下断面间距的1/200。A、基本水尺B、比降上断面C、比降下断面D、比降水尺
比降水尺断面布设时,要求上、下比降断面的()应使测得比降的综合不确定度不超过15%。A、间距B、高差C、起点距D、高程
水面比降数值等于上、下比降断面观测的()除以上、下比降断面间距,并以万分率表示。A、水尺零点高差B、水尺读数差C、水位高差D、水位高程
在观测比降水位的河段上应设置上、下两个比降断面,上、下比降断面宜等距布设在()的上、下游。A、测流B、大断面C、观测河段D、基本水尺断面
利用浮标法测流时,应观测()。A、测流断面水尺水位B、浮标断面水尺水位C、基本断面水尺水位D、比降断面水尺水位
根据不同用途,水文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和各种断面,即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及上、下辅助断面、比降断面。
水面比降数值等于上、下比降断面观测水位的差值除以上、下比降断面的(),并以万分率表示。A、垂直距离B、水平距离C、水面距离D、河底距离
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A、0.25B、2.5C、2.5%D、2.5‰
水文测验的各种断面包括()。A、基本水尺断面B、流速仪测流断面C、比降观测上、下断面D、浮标测流上、下断面E、浮标测流中断面
单选题同一组(),宜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当因地形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时,其最上游与最下游水尺的水位落差不应超过1cm。A比降上断面水尺B比降下断面水尺C基本水尺D比降水尺
多选题进行河段比降测绘时应标出水文断面、桥位断面位置和( )。A河床高程B河床比降线C测时水面比降线D历次洪水比降线
单选题比降水尺断面布设时,要求上、下比降断面的()应使测得比降的综合不确定度不超过15%。A间距B高差C起点距D高程
多选题利用浮标法测流时,应观测()。A测流断面水尺水位B浮标断面水尺水位C基本断面水尺水位D比降断面水尺水位
多选题水文测验的各种断面包括()。A基本水尺断面B流速仪测流断面C比降观测上、下断面D浮标测流上、下断面E浮标测流中断面
单选题水面比降数值等于上、下比降断面观测水位的差值除以上、下比降断面的(),并以万分率表示。A垂直距离B水平距离C水面距离D河底距离
单选题基本水位断面是水文站为经常()而设置的断面。一般设在测验河段的中央或具有断面控制地点的上游附近,大致垂直于流向。A测流B观测水位C观测比降D施测大断面
单选题比降水尺水位观测时,当上、下比降断面的水位差小于()cm时,比降水位应读记至0.5cm。A10B15C18D20
单选题浮标法测流断面的设置,上、下浮标断面必须平行于()并等距,且其间河道地形的变化小。A流速仪法测流断面B浮标中断面C上、下比降断面D基本水尺断面
单选题水面比降数值等于上、下比降断面观测的()除以上、下比降断面间距,并以万分率表示。A水尺零点高差B水尺读数差C水位高差D水位高程
单选题某站上、下比降断面间距为500m,一次流速仪法流量测验过程中,开始时上、下比降断面水位分别为23.385m、23.305m,结束时上、下比降断面水位分别为23.365m、23.275m,则该次流量测验对应的水面比降为()。A1.3×10-4B1.5×10-4C1.7×10-4D1.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