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六年(1890)宜昌海关在报告中说:“印度棉纱和(中国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材料现象()A、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B、导致清政府提高关税税率C、传统纺纱业日益走向破产D、使中国沦为西方经济附庸

光绪十六年(1890)宜昌海关在报告中说:“印度棉纱和(中国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材料现象()

  • A、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 B、导致清政府提高关税税率
  • C、传统纺纱业日益走向破产
  • D、使中国沦为西方经济附庸

相关考题: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中国是个海陆兼备、面积广大的国家。中国位于北半球,处在亚洲的东部,东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A、印度洋B、太平洋C、大西洋

威海水师学堂建于清光绪十六年,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有迹可寻的水师学堂。

关于缅甸的地理位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位于东南亚,西临印度洋,西南临安达曼海B、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相邻,东北与中国接壤C、东南至印度

中国生产手表需8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12个和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A、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B、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C、印度宜生产和出口手表D、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水稻原产于印度及中国()。现世界各地广有栽培。A、中部B、东部C、北部D、南部

2011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国家依次是:()。A、中国、美国、欧盟和印度B、美国、中国、欧盟和印度C、中国、美国、印度和欧盟D、印度、中国、美国和欧盟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西岸。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北冰洋

为什么说佛教诞生在印度,发展在中国?

下列关于我国的海陆位置,表述正确的是()。A、亚洲东南部和印度洋西北部B、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岸C、亚欧板块东部和太平洋板块北部D、亚欧板块东南部和印度洋板块西南部

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D、北冰洋

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印度海

单选题北太平洋最大风速和浪高的海区在何处?()A阿留申群岛西部B日本海C菲律宾东部D中国近海

单选题中国位于亚洲东部,()西岸。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北冰洋

单选题2011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国家依次是:()。A中国、美国、欧盟和印度B美国、中国、欧盟和印度C中国、美国、印度和欧盟D印度、中国、美国和欧盟

单选题北太平洋最大风速和浪高的海区处在()A菲律宾东部B中国近海C日本海D阿留申群岛西部

问答题为什么说佛教诞生在印度,发展在中国?

单选题全球没有热带气旋发生的海域有()。 Ⅰ.南印度洋;Ⅱ.南太平洋东部;Ⅲ.墨西哥湾;Ⅳ.加勒比海;Ⅴ.南大西洋;Ⅵ.孟加拉湾。AⅡ,Ⅴ,ⅥBⅡ,ⅤCⅠ,Ⅱ,ⅤDⅢ,Ⅵ

单选题光绪十六年(1890)宜昌海关在报告中说:“印度棉纱和(中国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材料现象()A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B导致清政府提高关税税率C传统纺纱业日益走向破产D使中国沦为西方经济附庸

单选题世界完整的佛教和完整的佛教经典分别在()。A印度、中国B中国、印度C中国、中国D印度、印度

单选题清光绪十六年(1890),为解塘栖生员赴杭"轮月课士"不便之苦,仁和县知事高积勋准里人之请,在冯家弄且适园旧址创办学堂,并立(),碑文讲述办学缘起,反映塘栖崇文良风。A余杭县肇建启圣祠碑B明伦堂碑C栖溪讲舍碑D乾隆御碑

单选题1795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巨大,而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基本为零。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基本为零的背景是()A“海禁”政策的保护B棉纺织业相当发达C经济发展水平高D小农经济的抵制

单选题中国是个海陆兼备、面积广大的国家。中国位于北半球,处在亚洲的东部,东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A印度洋B太平洋C大西洋

填空题台风的源地,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发生生在()、北太平洋东部、()、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南太平洋西部、()和南印度洋西部。

单选题朝廷在浙江停止征漕,终结漕运历史是在()。A清同治四年B清同治六年C清光绪二十六年D清光绪二十七年

判断题大洋暖池,又称热库或暖堆,一般指的是热带西太平洋及印度洋东部多年平均海表温度在28℃以上的暖海区。A对B错

单选题中国生产手表需8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12个和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A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B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C印度宜生产和出口手表D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