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的卷筒和滑轮应满足以下要求()。A、卷筒两侧边缘的高度应超过最外层钢丝绳,其值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5倍B、卷筒上钢丝绳尾端的固定装置,应有防松或自紧性能C、滑轮槽应光洁平滑,不应有损伤钢丝绳的缺陷D、滑轮应有防止钢丝绳跳出轮槽的装置

起重机的卷筒和滑轮应满足以下要求()。

  • A、卷筒两侧边缘的高度应超过最外层钢丝绳,其值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5倍
  • B、卷筒上钢丝绳尾端的固定装置,应有防松或自紧性能
  • C、滑轮槽应光洁平滑,不应有损伤钢丝绳的缺陷
  • D、滑轮应有防止钢丝绳跳出轮槽的装置

相关考题:

《塔式起重机》(GB/T5031—2008)规定,()均应设有钢丝绳防脱装置,该装置表面与滑轮或卷筒侧板外缘间的间隙不应超过钢丝绳直径的20%,装置可能与钢丝绳接触的表面不应有棱角。 A.滑轮B.起升卷筒C.小车变幅卷筒D.动臂变幅卷筒

卷筒安全使用() A.卷筒两侧边缘超过最外层钢丝绳的高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倍B.卷筒两侧边缘超过最外层钢丝绳的高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3倍C.卷筒上的钢丝绳至少应保留3圈D.卷筒上的钢丝绳至少应保留6圈

下列不符合卷筒规定的是()。 A、卷筒两侧边缘的高度应超过最外层钢丝绳B、卷筒两侧边缘的高度值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倍C、卷筒上钢丝绳尾端的固定装置应有防松或自紧性能D、卷筒不应有裂纹或轮缘破损

卷筒上钢丝绳尾端的固定装置应有防松和自紧的性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发现以下问题,滑轮应禁止使用( )A.轮缘部分有破损损伤B.滑轮槽面磨损深度超过钢丝绳直径的20%C.滑轮没有防止钢丝绳跳出轮槽的装置D.钢丝绳与滑轮槽的偏角超过6°

卷筒上钢丝绳尾端的固定装置应有防松或自紧的性能,并不能有缺陷。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卷筒上钢丝绳尾端的固定装置,应有防松或自紧的性能;A对B错

《塔式起重机》(GB/T 5031—2008)规定,()均应设有钢丝绳防脱装置,该装置表面与滑轮或卷筒侧板外缘间的间隙不应超过钢丝绳直径的20%,装置可能与钢丝绳接触的表面不应有棱角。A、滑轮B、起升卷筒C、小车变幅卷筒D、动臂变幅卷筒

塔式起重机的滑轮、起升卷筒等均应设有钢丝绳防脱装置,该装置与滑轮卷筒侧板最外缘的间隙不应超过钢丝绳直径的()A、15%B、20%C、25%D、30%

卷筒是在钢丝绳尾端的固定装置,应有()的性能。A、夹紧B、防松或自紧C、滑动D、润滑

滑轮与卷筒应该安装钢丝绳防脱装置,该装置与滑轮和卷筒最外缘的间隙不应大于钢丝绳直径的()A、10%B、15%C、20%D、25%

滑轮轮槽表面应光洁平滑,不应有损伤()的缺陷。A、滑轮罩B、吊钩C、吊具D、钢丝绳

卷筒上钢丝绳尾端的固定装置应有防松或自紧的性能,并不能有缺陷。

卷筒安全使用()A、卷筒两侧边缘超过最外层钢丝绳的高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倍B、卷筒上的钢丝绳至少应保留3圈C、卷筒两侧边缘超过最外层钢丝绳的高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3倍D、卷筒上的钢丝绳至少应保留6圈

卷筒上钢丝绳尾端的固定装置,应有防松或自紧的性能,对钢丝绳尾端的固定情况,应()检查一次。A、每天B、每周C、半个月D、每月

滑轮、起升卷筒及动臂变幅卷筒均应设有钢丝绳防脱装置,该装置与滑轮或卷筒侧板最外缘的间隙不应超过钢丝绳直径的()。A、20%B、30%C、40%D、50%

卷筒上钢丝绳尾端的固定装置应有()或()性能。

钢丝绳防脱装置是用来防止滑轮、卷筒的钢丝绳脱离滑轮或卷筒

卷筒上钢丝绳尾端的固定装置,应有防松或自紧的性能。

塔机各滑轮,卷筒应设钢丝绳防脱装置,该装置与滑轮或卷筒侧板最外缘的间隙不应大于钢丝绳直径的()。A、10%B、20%C、30%D、40%

钢丝绳防脱装置是用来防止滑轮、卷筒的钢丝绳()滑轮或卷筒。

通过滑轮及卷筒的钢丝绳不准有接头。滑轮、卷筒的槽底或细腰部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应遵守下列规定:起重滑车:机械驱动时不应小于();人力驱动时不应小于()。

判断题卷筒上钢丝绳尾端的固定装置,应有防松或自紧的性能;A对B错

单选题塔式起重机的滑轮、起升卷筒等均应设有钢丝绳防脱装置,该装置与滑轮卷筒侧板最外缘的间隙不应超过钢丝绳直径的()A15%B20%C25%D30%

判断题滑轮、起升卷筒及动臂变幅卷筒均应设置钢丝绳防脱装置,该装置表面与滑轮或卷筒侧板外缘间的间隙不应超过钢丝绳直径的30%,与钢丝绳接触的表面不应有棱角。A对B错

单选题卷筒上钢丝绳尾端的固定装置,应有防松或自紧的性能,对钢丝绳尾端的固定情况,应()检查一次。A每天B每周C半个月D每月

单选题滑轮、起升卷筒及动臂变幅卷筒均应设有钢丝绳防脱装置,该装置与滑轮或卷筒侧板最外缘的间隙不应超过钢丝绳直径的()。A10%B20%C30%D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