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上,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亿万观众的心弦。有人无限伤感,吐槽“很累”、抱怨“好忙”;有人追求一种“慢生活”,细细品味每一天,伤感不如珍惜。下列与材料体现的观点相一致的有()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④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央视春晚上,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亿万观众的心弦。有人无限伤感,吐槽“很累”、抱怨“好忙”;有人追求一种“慢生活”,细细品味每一天,伤感不如珍惜。下列与材料体现的观点相一致的有()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④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相关考题:
案例:时间都去哪儿了 ①早晨醒来,一边洗漱,一边听着电视里的新闻;上班途中,坐着拥挤的电车,仍不忘用手机玩玩小游戏;工作间隙,打开浏览器闲逛门户网站,各大论坛......现代化的生活中,人们迈着最匆忙的步子,用着最琐碎的时间,做着最休闲的事情。当我们感慨我们多么抓紧时间时,我们突然懊恼地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②当我们迈进信息时代,享用着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我们以为有了科技便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便可以过闲适自由的生活。是的,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沟通交流,可以畅通无阻地了解这个世界,但我们拥用更多的空闲时间了吗?没有。 ③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生活中 ,有科学高效的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化意味着高效,意味着花更少的时间换来更多的成果。因此,我们有理由减少工作时间,更何况《劳动法》中有明确的条文保障我们的休息时间。然而,我们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了吗?没有。 ④当人们在问“时间都去哪儿了”时,这往往会演变为对时代、对现代文明的痛斥。这个时代给与了我们最优越的条件,为我们增加休闲时间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当你在空余时间玩手机游戏,逛门户网站时,你怎能怪罪科技抢走了你的时间?当你本可以依照劳动合同在家休息时。你却依然去加班夜战,你又怎能痛斥现代社会抢走了你的时间?当你把“杀死时间”的罪名推给科技、社会时,为什么商业大厦深夜不息的灯光还是如此刺眼?这不就是在享受着现代文明的同时,又在痛斥着现代文明吗? ⑤为什么我们打着利用时间的旗号,实质上却把时间消耗于无用之处?为什么我们要在休息时仍需为名利奔波?因为我们要得太多,我们太贪婪了:我们既想要休闲,又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然而,这两者往往不能兼得。为了满足我们的贪婪,我们只好挤占休闲时间去实现我们的欲望。殊不如,人的贪欲是无法满足的,所以自然进入恶性循环中,自然会发出“时间去哪儿了”之问。 ⑥像嵇康,放弃仕途的争斗,过弹琴打铁的生活;像某知名食品企业总裁,放弃商业帝国,搞热爱的摄影。放弃对名利的追逐,把追逐名利的时间分给自己热爱的生活,时间便回来了。是否懂得放弃,是否不再贪婪,我们就拥有了时间。 ⑦时间都去哪儿了?放弃贪心,寻回时间。指出该作文的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2分)
案例:时间都去哪儿了 ①早晨醒来,一边洗漱,一边听着电视里的新闻;上班途中,坐着拥挤的电车,仍不忘用手机玩玩小游戏;工作间隙,打开浏览器闲逛门户网站,各大论坛......现代化的生活中,人们迈着最匆忙的步子,用着最琐碎的时间,做着最休闲的事情。当我们感慨我们多么抓紧时间时,我们突然懊恼地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②当我们迈进信息时代,享用着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我们以为有了科技便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便可以过闲适自由的生活。是的,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沟通交流,可以畅通无阻地了解这个世界,但我们拥用更多的空闲时间了吗?没有。 ③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生活中 ,有科学高效的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化意味着高效,意味着花更少的时间换来更多的成果。因此,我们有理由减少工作时间,更何况《劳动法》中有明确的条文保障我们的休息时间。然而,我们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了吗?没有。 ④当人们在问“时间都去哪儿了”时,这往往会演变为对时代、对现代文明的痛斥。这个时代给与了我们最优越的条件,为我们增加休闲时间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当你在空余时间玩手机游戏,逛门户网站时,你怎能怪罪科技抢走了你的时间?当你本可以依照劳动合同在家休息时。你却依然去加班夜战,你又怎能痛斥现代社会抢走了你的时间?当你把“杀死时间”的罪名推给科技、社会时,为什么商业大厦深夜不息的灯光还是如此刺眼?这不就是在享受着现代文明的同时,又在痛斥着现代文明吗? ⑤为什么我们打着利用时间的旗号,实质上却把时间消耗于无用之处?为什么我们要在休息时仍需为名利奔波?因为我们要得太多,我们太贪婪了:我们既想要休闲,又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然而,这两者往往不能兼得。为了满足我们的贪婪,我们只好挤占休闲时间去实现我们的欲望。殊不如,人的贪欲是无法满足的,所以自然进入恶性循环中,自然会发出“时间去哪儿了”之问。 ⑥像嵇康,放弃仕途的争斗,过弹琴打铁的生活;像某知名食品企业总裁,放弃商业帝国,搞热爱的摄影。放弃对名利的追逐,把追逐名利的时间分给自己热爱的生活,时间便回来了。是否懂得放弃,是否不再贪婪,我们就拥有了时间。 ⑦时间都去哪儿了?放弃贪心,寻回时间。找出第④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和第⑥段中的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8分)
2014年,人们纷纷发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这一研究成果印证了()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演出10时开始,但早有人来排队等候入场,从第一个观众来到时,每分钟来的观众人数一样多。如果开3个入场口,10点08分就不再有人排队了,如果开5个,10点04分就不再有人排队了,那么第一个观众到的时间是()A、9∶42B、9∶44C、9∶46D、9∶50
材料一:2014年6月12日,环境保护部等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14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会议要求以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二:2014年央视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人们感动于父母之爱的同时,也激起人们对青春的反思和对生活的追问。 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朴实细腻的歌词、深情舒缓的旋律,配以网友30年与父母的合影作为背景,深深触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老人“精神赡养”等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有评论认为,是央视春晚的舞台成就了这首歌曲,更是亿万公众的共鸣使歌曲爆红。 材料三:有“中国油茶之乡”的粤东某市,一位尝到种茶甜头的农民被问起成功的“诀窍”时,他说:“80年代我看到油茶有发展前景,便凭着热情和经验,大种老品种油茶,因产量低,近乎亏本;90年代,我看了很多农业科技书,按照书上的介绍去做,也没多少收获;进入新世纪,我认真研究了茶山土质酸碱成份,引进了新的油茶品种,并根据土质、气候特点来施肥和管理,终于摸索出一条种茶致富之路。”,他的成功之路还在当地通过电视台作了宣传。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务院八部委联合部署环保专项行动的原因。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时间都去哪了》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是因为它揭示了()A、发展具有普遍性B、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矛盾具有普遍性D、认识具有无限性
材料一:2014年6月12日,环境保护部等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14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会议要求以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二:2014年央视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人们感动于父母之爱的同时,也激起人们对青春的反思和对生活的追问。 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朴实细腻的歌词、深情舒缓的旋律,配以网友30年与父母的合影作为背景,深深触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老人“精神赡养”等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有评论认为,是央视春晚的舞台成就了这首歌曲,更是亿万公众的共鸣使歌曲爆红。 材料三:有“中国油茶之乡”的粤东某市,一位尝到种茶甜头的农民被问起成功的“诀窍”时,他说:“80年代我看到油茶有发展前景,便凭着热情和经验,大种老品种油茶,因产量低,近乎亏本;90年代,我看了很多农业科技书,按照书上的介绍去做,也没多少收获;进入新世纪,我认真研究了茶山土质酸碱成份,引进了新的油茶品种,并根据土质、气候特点来施肥和管理,终于摸索出一条种茶致富之路。”,他的成功之路还在当地通过电视台作了宣传。你认为该歌曲走红的原因是什么?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进行简要分析。
2011年刚刚开始,一部《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电视剧热播齐鲁荧屏,该剧真实反映了“80后”与“50后”在爱情以及生活方面的交流与差异,切中了社会现实,扣动了人的心弦,紧紧吸引着观众的眼球,这启示文化创新应()A、坚持批判与继承的统一B、以我为主,博采众长C、立足实践,面向大众D、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文化创新
2014年央视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爆红,它深深触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精神赡养”等当下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时间都去哪儿了”迅速成为一句流行语,也引发了全民的感叹潮。在2014两会上,它同样叩问着人大代表们,对代表们而言,“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对责任和担当的切切拷问。发声在会上,功夫在平时,只有深入了解,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表达意见,代表履职尽责的时间多一点,民众的切身利益就会增一分,代表的辛苦指数高一些,人民的幸福指数就会升一点。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知识,分析人大代表的时间应该“去哪儿?”
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打动了全国各地的观众,抒发亲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演变成全方位的“去哪儿体”,人们开出了长长的“去哪儿了清单”,有戏谑,有吐槽,有感伤,更有真真切切的疑问。这说明() ①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 ②各民族文化逐步走向趋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 ③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追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 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不少人的心弦,我们为自己开出一串长长的ldquo;去哪儿了rdquo;的清单:家人、爱人、自我、友情、健康hellip;hellip;材料蕴含的哲理有()①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②自在事物联系也有客观性③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④联系具有主观能动性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 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时间都去哪儿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这一研究成果印证了()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句句歌词直戳心扉,掀动了多少人的感慨。材料体现了()。A、物质运动具有绝对性B、世界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D、物质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
2014年央视马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爆红,它以朴实细腻的歌词、深情舒缓的旋律,配以网友30年与父母的合影作为背景,深深触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并且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老人“精神赡养”等当下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有评论认为,是央视春晚的舞台成就了这首歌曲,更是亿万公众的共鸣使歌曲爆红。你认为该歌曲走红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进行简要分析。
材料央视马年春晚中,公益广告《筷子篇》用充满情感的镜头传递出筷子里蕴含的家的味道,《中国年篇》反映出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衷于过中国年,世界各地的情感通过春节连在一起。两个广告都传递了中国情感,弘扬了中国文化,感动了国内外亿万观众。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筷子篇》、《中国年篇》的播出为什么能够感动国内外亿万观众。
单选题央视春晚上,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亿万观众的心弦。有人无限伤感,吐槽“很累”、抱怨“好忙”;有人追求一种“慢生活”,细细品味每一天,伤感不如珍惜。下列与材料体现的观点相一致的有()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④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演出10时开始,但早有人来排队等候入场,从第一个观众来到时,每分钟来的观众人数一样多。如果开3个入场口,10点08分就不再有人排队了,如果开5个,10点04分就不再有人排队了,那么第一个观众到的时间是()A9∶42B9∶44C9∶46D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