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连续数据的测量系统,P/T,%PV/T(%StudyVar)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般情况下,必须不大于30%B.在使用上完全等价,只要一个符合要求就可以,如出厂检验C.任何情况下,两者都必须同时符合要求D.都能表示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对于连续数据的测量系统,P/T,%PV/T(%StudyVar)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般情况下,必须不大于30%

B.在使用上完全等价,只要一个符合要求就可以,如出厂检验

C.任何情况下,两者都必须同时符合要求

D.都能表示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相关考题:

某测量工具对车床加工的若干根支撑轴之直径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存在波动,波动可看成是测量对象间的波动以及测量系统波动叠加而成。计算得到测量值的总波动的方差为10,量具重复性方差为3,再现性方差为4,基于上述数据,正确的结论是:() A.测量系统能力很好B.测量系统能力尚可,处于临界状态C.测量系统能力不足,必须进行改进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

采用千分尺对钳工加工的工件进行测量,随机选取了20个工件和3名测量员,对测量结果的分析表明重复性标准差为2,再现性标准差为2,部件之间波动的标准差为10,从%P/TV的角度可以认为:() A.测量系统完全可以接受B.测量系统勉强可以接受C.测量系统能力不足D.无法判断

在改变了测量条件的情况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 A.测量结果的重复性B.测量结果的复现性C.测量结果的连续性D.测量结果的关联性

在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GR&R)中,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连续性数据不可测量两次B.每个测量系统必须使用数字显示的计量器量测C.操作员和零件间可能有交互作用D.测量系统误差会影响被测量物的真实值

在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中,零件对零件的变异影响() A.操作员导致的测量系统误差B.总体变异C.测量系统的准确性D.分析需要的操作员的最小数量

在测量系统分析中,再现性占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GR&R)中的贡献值为98%() A.表示假如独立分类小于5个就可接受B.表示一个能力很差的测量系统C.表示数据在98%的情况下可重复D.表示由于再现性引起的测量误差是98%

在测量系统分析中,P/T比率:() A.不可在P值小于0.05时使用B.不可在P值小于α时使用C.表示流程改进活动的测量系统的接受能力D.表示针对规格标准检验产品的测量系统的接受程度

使测量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到技术保证的是测量的( )。A.重复性B.再现性C.可比性D.溯源性

()是在测量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A、准确度B、精确度C、重复性D、再现性

再现性的区别在于()。A、两者虽然都是指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但其前提不同B、重复性是在测量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C、再现性是在测量条件改变了的情况下,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D、重复性测量中的一致性是定量的,而再现性测量中的一致性是定性的

某汽车生产商对结构件厚度的要求:公差范围为9±0.6mm,标准差为0.16mm。在测量系统分析中发现重复性标准差为0.03mm,再现性标准差为0.04mm。从%P/T及%RR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如下:()A、本测量系统的%P/T合格,但%RR勉强合格B、本测量系统的%P/T勉强合格,但%RR不合格C、本测量系统的%P/T合格和%RR均合格D、上述数据不能得到%P/T及%RR值,从而无法判断

对同一个测量对象重复进行测量,不同测量者进行测量时测量结果的差异一般被称为()A、测量系统的稳定性B、测量系统的重复性C、测量系统的再现性D、测量系统的线性

某测量工具对车床加工的若干根支撑轴之直径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存在波动,波动可看成是测量对象间的波动以及测量系统波动叠加而成。计算得到测量值的总波动的方差为10,量具重复性方差为3,再现性方差为4,基于上述数据,正确的结论是:TV2=PV2+AV2+EV2()A、测量系统能力很好总波动平方=测量对象间的波动重复性再现性B、测量系统能力尚可,处于临界状态P/TV=RR/TV=根号(3+4)/根号10=C、测量系统能力不足,必须进行改进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

冰箱中的除露管是一个重要零部件,其去锌长度是关键质量特性,其长度的公差限为15±2毫米。在测量系统分析中发现重复性标准差为0.12毫米,再现性标准差为0.16毫米。从%P/T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得到结论()A、该测量系统从%P/T角度来说是完全合格的B、该测量系统从%P/T角度来说是勉强合格的C、该测量系统从%P/T角度来说是不合格的D、上述数据不能得到%P/T值,从而无法判断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判定:()。A、由于P/T%=23.34%,小于30%,所以测量系统能力充分B、由于RR%=37.37%,大于30%,所以测量系统能力不足C、再现性变异是RR的主要部分D、重复性变异是RR的主要部分

关于测量系统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重复性一般考察的是设备的一致性能力B、再现性一般考察的是人员的一致性能力C、重复性和再现性误差是可以完全消除的D、MSA可以运用MAI等各个阶段

某产品的长度是关键质量特性,其规格限为20±3mm。在测量系统分析中发现重复性方差为0.0009mm,再现性方差为0.0016mm。过程能力分析结果表明Cp=1.0,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该测量系统的P/T%=5%,RR=5%B、该测量系统的P/T%=0.833%,RR=5%C、该测量系统的P/T%=5%,RR=10%D、该测量系统的P/T%=0.833%,RR=10%

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RR)小于10%是可接受的,()是条件接受,>30%是不可接受的。

车床加工轴棒,其长度的公差限为180±3毫米。在测量系统分析中发现重复性标准差为0.12毫米,再现性标准差为0.16毫米。从%P/T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得到结论().A、本测量系统从%P/T角度来说是完全合格的B、本测量系统从%P/T角度来说是勉强合格的C、本测量系统从%P/T角度来说是不合格的D、上述数据不能得到%P/T值,从而无法判断

单选题()是在测量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A准确度B精确度C重复性D再现性

单选题某汽车生产商对结构件厚度的要求:公差范围为9±0.6mm,标准差为0.16mm。在测量系统分析中发现重复性标准差为0.03mm,再现性标准差为0.04mm。从%P/T及%RR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如下:()A本测量系统的%P/T合格,但%RR勉强合格B本测量系统的%P/T勉强合格,但%RR不合格C本测量系统的%P/T合格和%RR均合格D上述数据不能得到%P/T及%RR值,从而无法判断

多选题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判定:()。A由于P/T%=23.34%,小于30%,所以测量系统能力充分B由于RR%=37.37%,大于30%,所以测量系统能力不足C再现性变异是RR的主要部分D重复性变异是RR的主要部分

单选题在项目的测量阶段,某六西格玛团队就测量系统的校准和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RR)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分歧,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只要测量设备校准没有问题,没有必要分析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B只要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没有问题,说明设备校准一定没有问题C如果测量设备没有经过校准,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一定很差D即使设备经过校准,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也不一定没有问题

单选题对同一个测量对象重复进行测量,不同测量者进行测量时测量结果的差异一般被称为()A测量系统的稳定性B测量系统的重复性C测量系统的再现性D测量系统的线性

多选题某产品的长度是关键质量特性,其规格限为20±3mm。在测量系统分析中发现重复性方差为0.0009mm,再现性方差为0.0016mm。过程能力分析结果表明Cp=1.0,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该测量系统的P/T%=5%,RR=5%B该测量系统的P/T%=0.833%,RR=5%C该测量系统的P/T%=5%,RR=10%D该测量系统的P/T%=0.833%,RR=10%

多选题关于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重复性表示的是几乎相同的测量条件B重复性衡量的是测量结果的最大差异C再现性表示的是完全不同的条件D再现性衡量的是测量结果的最小差异E重复性和再现性是精密度的两个极端值,所对应的极端的测量条件不相同

单选题某测量工具对车床加工的若干根支撑轴之直径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存在波动,波动可看成是测量对象间的波动以及测量系统波动叠加而成。计算得到测量值的总波动的方差为10,量具重复性方差为3,再现性方差为4,基于上述数据,正确的结论是:TV2=PV2+AV2+EV2()A测量系统能力很好总波动平方=测量对象间的波动重复性再现性B测量系统能力尚可,处于临界状态P/TV=RR/TV=根号(3+4)/根号10=C测量系统能力不足,必须进行改进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