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克劳特在他所做的慈善捐献实验中发现,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说成是"慈善的人"愿意再次捐钱的概率比其他人要高,这是( )在起作用。 A.贴标签效应B.巴纳姆效应C.首因效应D.登门坎效应

著名心理学家克劳特在他所做的慈善捐献实验中发现,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说成是"慈善的人"愿意再次捐钱的概率比其他人要高,这是( )在起作用。

A.贴标签效应

B.巴纳姆效应

C.首因效应

D.登门坎效应


相关考题: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慈善,似乎是“达官贵人”们的事。确实,慈善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可是,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尽管有人捐赠5000万元,但也有乞讨老人把讨来的零钱换成整钱捐了105元,还有更多的人自发地从全国各地赶往灾区做志愿者,认领孤儿的热线电话也被打爆……可见,慈善并不是富人的专利。一个家产只有100块钱的穷人,如果他能捐出1%,他就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而一个有数百亿资产的大富翁,即使捐出了一半,谁敢说他就一定比那个穷人更有爱心呢?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在当代有了新发展B.虽然穷人捐款数额有限。但其却包含了更高的慈善价值C.爱心不以捐钱的多少为衡量标准。穷人的慈善一样可贵D.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更多的穷人应成为慈善的主力军

著名心理学家克劳特在他所做的慈善捐献实验中发现,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说成是"慈善的人"愿意再次捐钱的概率比其他人要高,这是“首因效应”在起作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著名心理学家克劳特在他所做的慈善捐献实验中发现,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说成是"慈善的人"愿意再次捐钱的概率比其他人( )。 A.一样多B.要高C.没有规律D.要低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慈善,似乎是“达官贵人”们的事。确实,慈善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可是,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尽管有人捐赠5000万元,但也有乞讨老人把讨来的零钱换成整钱捐了l05元,还有更多的人自发地从全国各地赶往灾区做志愿者,认领孤儿的热线电话也被打爆??可见,慈善并不是富人的专利。一个家产只有100块钱的穷人,如果他能捐出l%,他就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而一个有数百亿资产的大富翁,即使捐出了一半,谁敢说他就一定比那个穷人更有爱心呢?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在当代有了新发展B.虽然穷人捐款数额有限,但其却包含了更高的慈善价值C.爱心不以捐钱的多少为衡量标准,穷人的慈善一样可贵D.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更多的穷人应成为慈善的主力军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慈善,似乎是“达官贵人”们的事。确实,慈善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可是,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尽管有人捐赠5000万元,但也有乞讨老人把讨来的零钱换成整钱捐了105元,还有更多的人自发地从全国各地赶往灾区做志愿者,认领孤儿的热线电话也被打爆……可见,慈善并不是富人的专利。一个家产只有100块钱的穷人,如果他能捐出1%,他就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而一个有数百亿资产的大富翁,即使捐出了一半,谁敢说他就一定比那个穷人更有爱心呢?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在当代有了新发展B.虽然穷人捐款数额有限,但其却包含了更高的慈善价值C.爱心不以捐钱的多少为衡量标准,穷人的慈善一样可贵D.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更多的穷人应成为慈善的主力军

给定资料:  自2015年8月12日天津塘沽爆炸发生以来,各界人士发动爱心捐款对其进行援助,舆论也掀起了逼捐潮,其中马云首当其冲。马云微博评论被清一色的“逼捐款”留言所覆盖。部分网友言辞激烈,直指马云为何不捐款,“首富就应该捐1个亿”“你有钱,你应该捐款”“人家娱乐明星都捐款了,你更应该捐款”……理性地看,这些言论不仅偏激,有的甚至是要挟,属于典型的道德绑架。慈善并非哪个人的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权力要求他人捐赠或者向谁捐赠以及捐赠多少。  人们没有权利要求一个人一定要从事慈善事业,即便这个人很有钱。因为财富并不是慈善与否的凭证,有钱人可以不慈善,没钱的人也可以慈善。如果认为自己的意图是善良的,就强迫别人做非强制性义务的事情,则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好心办坏事,个体的权利得不到应有保证。所以,即便人们再心急,也应该清楚义务和权利的关系,不能以自己认为正确的目的,进行道德绑架。  有人会反问,那些要求马云捐款的人自己捐了吗?如此一问,很多质问者可能就会自感理亏,因为他们在理解慈善时,首先想到的是有钱人而不是自己。当然,很多人还会振振有词:我又没有钱,我捐一点钱有什么意义?马云可不一样,马云可是首富。这反映了人们在道德绑架时,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混逻辑”:把责任加给别人,谈及自己时,总提及特殊性。所以,马云是必须捐款的,因为他是首富;而我是不必捐款的,因为我是穷人。于是,慈善在悄然之间已经被认定为有钱人的事业。这是一种责任的推卸,也是一种对有钱人和慈善事业的扭曲理解。  对于慈善事业,更重要的呼吁与呵护,是对慈善生态的一种关注与建设。在这一点上,舆论表达有时落在了社会现实的后头。比如因为“被逼捐”,马云被媒体“挖”出这些年干的公益一点也不少。几年前就建立了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2014年还以145亿元在胡润慈善榜上荣列榜首,被誉为“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这种致力于把慈善制度化、长期化的行为,是最该被赋予掌声的,也是“慈善舆论”最该寻找的落点。  慈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事业,需要“润物无声”的从容与涵养。经过多年的发展,不管是公益基金、企业联盟,还是民间组织,公益慈善事业在中国已经奠定了初步基础,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这样的情况下,舆论对于慈善事业的关注,也不能止步于“捐了是作秀,不捐是冷漠;捐早是求名,捐晚是被迫;捐少是抠门,捐多是炒作”的低水平指责,而应该将民众期待引导到健康的慈善文化、积极的慈善心理、健全的慈善制度等轨道上去。  从慈善事业的健全与完善角度,舆论更需关注的,是企业家们当前做慈善的困境、慈善运作平台的短板以及多元的慈善渠道、有效的慈善监管等。或许,这才是更高层次、更有水准的“社会逼捐”,才能期待“逼”出一个健康的慈善生态来。  天津塘沽爆炸发生以后,马云微博评论被清一色的“逼捐款”留言所覆盖,其中有网友提到“你有钱,你应该捐款”。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该网友观点。  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充实;(2)语言流畅,条理清晰,有说服力;(3)不超过300字。

某市统计局开展了一次关于市民参加慈善捐助活动的专题调查,成功访问了该市2003位16周岁及以上的常住市民。调查显示,47.5%的市民在过去一年中参加过不同种类的慈善捐助活动。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捐款市民中,超过一成的人愿意月均捐助100元以上B.受访市民中,中年市民比青年市民更倾向于以不留名方式参加慈善捐助活动C.愿意参加慈善捐助的人中,月均收入超过1万元的人选择钱物捐助的比例比有稳定收入但月均收入2500元及以下的人高10个百分点以上D.不到一半的受访中年市民愿意参加慈善捐助且倾向以不留名方式捐助

单位倡导捐钱给灾民时,你通常的做法是( )。A.不捐B.尽力捐献C.捐一点D.看别人捐多少再说

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捐款的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 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真正的捐款者是()。A.甲B.乙C.丙D.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