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命的追问》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展示诗歌《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死了,但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已经死了,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一起今天的课程:《生命的追问》。环节二:新课讲授1.人为什么活着?活动一:自由探究学生针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自由发言。回答后教师总结:经过大家的回答可以发现,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学习,有的人为了养育后代,为了帮助他人……大家的回答也许各不相同。当然大家的回答都对,但是对于有些人而言,是为了让生命有意义,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2.怎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活动二:案例分析1.江苏省灌云县唯一一个海上哨所——开山岛民兵哨所,是军事要塞连云港的右翼前哨阵地,也是当年日军侵占连云港时的一个跳板。该岛远离人烟、面积只有12000平方米,仅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岛上无电无树无淡水,除去几排空荡荡的营房便只剩下满山的野草和呼啸的海风。因受恶劣环境的影响,1986年7月前的短短几个月中,连续换了4批人,有的甚至只呆了几天便忍受不了海岛的孤寂与苦闷,带着那冷却的满腔热血,落荒而逃。而当年才27岁的小伙子、如今已是白发星布的王继才,却从1986年7月接任至今,干了整整25个年头,他那份执着的海岛情、爱国情依然如初。2003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圆了他一生最大的心愿。2.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19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通过案例思考:他们的人生是怎样的,这样的人生值得过吗?教师:他们都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实现了人生的自我价值,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继而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应该如何更好的过好自己的一生,让学生自由回答。环节三:巩固提高有人说,不要为别人而活;也有人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更有价值。针对这两个观点学生进行辩论:学生甲:人应该为自己而活,不应该为别人而活。学生乙:为别人而活生命才会更加有意义。教师进行总结:这里的不要为别人而活主要强调每个人要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不要浑浑噩噩,人云亦云。这个角度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认为只是为了自己而活,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的需要,则是错误的。而为别人而活是看到了人的生命是相互关联的,热衷于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当然如果认为只有别人重要,自己只是为别人而活,也是错误的。所以,人既要为自己而活,也要为别人而活。环节四:小结作业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课后作业:给自己列出一个规划表,如何使自己的人生过的更加有意义。五、板书设计1.在本节课中人生的意义是什么?2.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命的追问》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展示诗歌《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死了,但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已经死了,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一起今天的课程:《生命的追问》。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人为什么活着?
活动一:自由探究
学生针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自由发言。
回答后教师总结:经过大家的回答可以发现,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学习,有的人为了养育后代,为了帮助他人……大家的回答也许各不相同。当然大家的回答都对,但是对于有些人而言,是为了让生命有意义,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2.怎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
活动二:案例分析
1.江苏省灌云县唯一一个海上哨所——开山岛民兵哨所,是军事要塞连云港的右翼前哨阵地,也是当年日军侵占连云港时的一个跳板。该岛远离人烟、面积只有12000平方米,仅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岛上无电无树无淡水,除去几排空荡荡的营房便只剩下满山的野草和呼啸的海风。因受恶劣环境的影响,1986年7月前的短短几个月中,连续换了4批人,有的甚至只呆了几天便忍受不了海岛的孤寂与苦闷,带着那冷却的满腔热血,落荒而逃。而当年才27岁的小伙子、如今已是白发星布的王继才,却从1986年7月接任至今,干了整整25个年头,他那份执着的海岛情、爱国情依然如初。2003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圆了他一生最大的心愿。
2.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19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通过案例思考:他们的人生是怎样的,这样的人生值得过吗?
教师:他们都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实现了人生的自我价值,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继而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应该如何更好的过好自己的一生,让学生自由回答。
环节三:巩固提高
有人说,不要为别人而活;也有人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更有价值。
针对这两个观点学生进行辩论:
学生甲:人应该为自己而活,不应该为别人而活。
学生乙:为别人而活生命才会更加有意义。
教师进行总结:这里的不要为别人而活主要强调每个人要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不要浑浑噩噩,人云亦云。这个角度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认为只是为了自己而活,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的需要,则是错误的。而为别人而活是看到了人的生命是相互关联的,热衷于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当然如果认为只有别人重要,自己只是为别人而活,也是错误的。所以,人既要为自己而活,也要为别人而活。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课后作业:给自己列出一个规划表,如何使自己的人生过的更加有意义。
五、板书设计



1.在本节课中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2.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


参考解析

解析:1.
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②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的大小,都能承担自己的责任。
③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的基础上。
2.
(1)教学中要避免仅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本节课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所以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可以多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熟悉的案例进行分析,更好的理解人生的意义所在。
(2)本节课在进行辩论赛的时候要注意辩论的节奏和课堂氛围,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注意课堂纪律。

相关考题:

法治宣传教育应当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 A、计划性B、针对性C、实效性D、有效性

法治要体现道德理念、强化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道德要滋养法治精神、强化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以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唯有植根深厚的道德土壤,法治精神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这句话说明( )A.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B.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C.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D.要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下面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依法治国就是不讲道德或少讲道德B.倡导以德治国要淡化法律的强制性C.德治是目的。法治是手段D.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B、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C、建设法治国家,就是要将国家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纳入到依法治理的轨道D、法治以其感召力和强制力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下面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依法治国就是不讲道德或少讲道德B.倡导以德治国要淡化法律的强制性C.德治是目的,法治是手段D.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纳税》一、考题回顾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一、考题回顾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相长》一、考题回顾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命的追问》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5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生命的追问2.内容:人为什么活着?为了学习,为了养育后代,为了帮助他人……人们的回答也许各不相同。对于有些人来说,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和生命无穷的奥秘已经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了。但是,对有些人而言,是为了让生命有意义,他们认为探索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怎样得一生是值得过的?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3.基本要求:(1)讲解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2)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3)要有师生互动。(4)试讲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答辩题目1.在本节课中人生的意义是什么?2.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

材料:下面是对某校学生进行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表1学生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 问题:依据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理论,分析说明该校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20分)

多元文化与多样价值观念是当代初中学生面临的生活现实。请简要谈谈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提升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下列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的理解中正确的有()A、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互促进B、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都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的范畴C、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要求D、在道德标准与法律标准发生冲突的场合,最终应当坚持法律的立场,依法办事

道德可以滋养法治精神和支撑法治文化。

职业道德与政治、经济、阶级、法治没有关系。

发挥好道德的()作用,必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A、领导B、教化C、知道D、积极

()是法治的生命线。A、道德B、公正C、民主D、效率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包含了()。A、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B、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C、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D、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要坚持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坚持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A、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B、初中学生的独立思考C、初中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D、初中学生的道德践行

伦理道德知识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我与他人和集体”版块中如何解读?

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要把()有机结合起来。A、知与行B、自律与他律C、示范与引领D、道德与法治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既(),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A、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B、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C、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D、以道德制约法律,以法律来规范社会行为

对自我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追问是西方文学的重要特点。

法治文化建设与道德息息相关,并且,()。A、道德建设的标准比法律高B、道德建设的标准比法律低C、道德建设的标准与法律相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

单选题法治文化建设与道德息息相关,并且,()。A道德建设的标准比法律高B道德建设的标准比法律低C道德建设的标准与法律相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

单选题发挥好道德的()作用,必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A领导B教化C知道D积极

判断题对自我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追问是西方文学的重要特点。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