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相长》一、考题回顾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相长》
一、考题回顾




参考解析

解析: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查找字典,分别了解“教”“相”“长”的读音和意义进而解释教学相长的含义,从而导入本节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教学相长的含义
过渡语:通过查找字典,我们知道了教学相长就是教与学中师生互相陪伴,互相促进,共同成长。那同学们能从生活中找到一些事例吗?
学生思考、回答。例如:老师在教学中了解的学生的需求进而调整教学进度等。
在简短的交流中,使同学们明白,教学相长的含义。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过渡语:在学习中,老师引领和指导大家学习,但是大家才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同学们要养成主动学习,勤学好问的态度。但是在我们互相进步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大家看以下的案例。
案例一:
2017年11月,湖南省益阳市浣江三中发生了一起学生刺死老师的案件。“他成绩很好,是班级里第一名”,就是这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学霸,却因为一次与老师关于是否要写视频观后感作业的问题争吵而最终酿成悲剧。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你觉得酿成惨剧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你是该学生,你会如何做?
(3)通过这件事情,你想给老师哪些建议?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选派代表发言。
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使同学们明白:师生之间存在问题,要理性的思考,用正确的方式沟通,真诚恰当的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见解。
过渡语:在生活中有很多师生之间的矛盾,我们都要学会正确的沟通方法。老师如果对大家不闻不问,那就是不负责任,是老师的失职。但是还有很多时候同学们对老师的工作不理解,我们来看下面这则新闻。
新闻: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老师不敢批评学生”,谁之过?》。文章指出:一遇批评,孩子往往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要么“揭竿而起”、离家出走,要么向家长“告状”。可悲的是,“熊孩子”背后往往是“熊大人”,一听孩子受了“委屈”,心里便老大不痛快:我都舍不得批评,你竟敢批评,那还了得?。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你觉得孩子的做法正确吗?
(2)如果你是孩子的家长你会怎么做?
(3)如果你是这些孩子的老师你会怎么做?
学生分组讨论,找学生代表回答。
师生总结:其实这些都是源于相互不理解造成的恶果,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如果老师对学生的错误不闻不问,那孩子未来的路就不仅是知识上的欠缺,甚至影响健全人格的养成。当然作为老师也不能一味的批评孩子,也要视具体情况。
案例二:
在生活中,家长们或多或少的遇到过孩子受了批评,回家哭诉的情况。
Danny妈也不例外,有一次Danny哭着回家,说自己受了批评,情况是这样的,因为Danny的数学一直比较不错,但是这次考试却错了几个非常简单的题。结果Danny不仅被数学老师叫到办公室批评,更是在班上点名批评了他。Danny哭着说:“我只是犯了一点小错,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也不是故意的,我现在有点讨厌上学了,不想看见数学老师了。”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应该怎样面对老师的批评呢?
(2)如果你是Danny的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呢?
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明白:老师也有错误的时候,要真诚的和老师沟通。而老师也会反思自己的行为,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同学们进步。有时候表扬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信,但是面对表扬一样不能沾沾自喜。总之就是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也要对每位同学负责。
环节三:巩固提高
过渡语:请同学们分析教材第67页的案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怎么做了吗?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交流,选派小组代表发言,并把发言的答案填写在教材第67页的旁白处。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本节课《教学相长》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含义,尤其是正确面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等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能够在生活中用正确的方法和老师沟通解决问题。
作业:续写案例二,如果你是Danny的数学老师,你会怎么改变自己,根据Danny的日常表现,如果表扬会达到什么效果?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问你认为如何做才能处理好师生关系?
【参考答案】
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时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情感、性格等的差异性,不同老师的处事方法和风格也各不相同。但总结下来我认为要想处理好师生关系可以有如下做法。
首先,老师不能做学生的指挥者,要做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新课改中倡导要以学生为主体,我们不仅在教学中这样,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同样要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的感受。
其次,老师要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真诚相待、相互关心。我们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情感体验。
最后,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要渗透思想性教育,在学生遇到问题和困惑时能够及时找老师帮忙,要学生学会接受个体差异,学会接受不同老师不同风格并学习他人长处。
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慢慢建立的,靠的是相互理解和真诚相待,我们不仅作为学生的师长,还是学生的朋友。
2.学生不喜欢某位老师,但某下午这个老师的课有三节,很多学生都想请假回去,作为班主任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现在的日常教学中确实有很多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而不愿意上课,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也影响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在初中阶段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首先,作为班主任,要对这些请假回家不上课的同学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生的主业是学习,不能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就不学习相应的科目,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也不利于自己的全面发展。要尊重老师,端正学习态度。
其次,许多同学都不喜欢该老师,可能该老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为人处事的某些地方有所欠缺。作为班主任同事,我要先了解清楚症结所在,如果确实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会与该老师进行沟通,委婉地指出该老师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说明怎样做会比较好一些,会更容易被同学们接受。
再次,我会和学校相关人员沟通排课事宜,最好不要出现三节相同的科目连排的情况,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对于这个科目的学习。
总之,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学科的教学工作,还要做好班级建设和管理的工作,成为学生与其他任课教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真正担任起班级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保证班级健康、有序发展。

相关考题:

法治宣传教育应当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 A、计划性B、针对性C、实效性D、有效性

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把法治教育与( )结合起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实践。A.公民教育B.基础教育C.高等教育D.道德教育

法治要体现道德理念、强化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道德要滋养法治精神、强化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以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唯有植根深厚的道德土壤,法治精神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这句话说明( )A.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B.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C.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D.要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下面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依法治国就是不讲道德或少讲道德B.倡导以德治国要淡化法律的强制性C.德治是目的。法治是手段D.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的具体路径有() A.要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B.强化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C.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D.运用德治手段解决法治领导突出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B、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C、建设法治国家,就是要将国家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纳入到依法治理的轨道D、法治以其感召力和强制力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结合起来,以()滋养()精神。 A.法治;道德B.道德;法治C.法律;思想D.思想;法律

下面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依法治国就是不讲道德或少讲道德B.倡导以德治国要淡化法律的强制性C.德治是目的,法治是手段D.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纳税》一、考题回顾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一、考题回顾

材料:下面是对某校学生进行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表1学生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 问题:依据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理论,分析说明该校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20分)

多元文化与多样价值观念是当代初中学生面临的生活现实。请简要谈谈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提升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道德可以滋养法治精神和支撑法治文化。

职业道德与政治、经济、阶级、法治没有关系。

发挥好道德的()作用,必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A、领导B、教化C、知道D、积极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包含了()。A、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B、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C、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D、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要坚持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坚持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A、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B、初中学生的独立思考C、初中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D、初中学生的道德践行

伦理道德知识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我与他人和集体”版块中如何解读?

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要把()有机结合起来。A、知与行B、自律与他律C、示范与引领D、道德与法治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既(),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A、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B、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C、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D、以道德制约法律,以法律来规范社会行为

法治文化建设与道德息息相关,并且,()。A、道德建设的标准比法律高B、道德建设的标准比法律低C、道德建设的标准与法律相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

判断题职业道德与政治、经济、阶级、法治没有关系。A对B错

单选题法治文化建设与道德息息相关,并且,()。A道德建设的标准比法律高B道德建设的标准比法律低C道德建设的标准与法律相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

多选题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既(),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A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B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C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D以道德制约法律,以法律来规范社会行为

单选题发挥好道德的()作用,必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A领导B教化C知道D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