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之初》一、考题回顾

小学语文《人之初》
一、考题回顾



参考解析

解析: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有趣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播放《三字经》音频)你们听清小朋友们唱的是什么了吗?你们能尝试着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吗?对,每句歌词只有三个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恰好就是《三字经》中的内容。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学一学《人之初》这篇课文。(板书标题)
(二)提出生字
小声读课文,圈画“我会认”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三)教学生字
1.认读生字
(1)同桌之间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互相检查。
出示课件,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读生字和带有拼音的词语。
(3)男女生对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强调“初、善、专”是翘舌音,“性”是后鼻音。)
(4)分享识字认字的方法。
2.教写生字
(1)教写“之”“相”
观察字形
教师范写
学生书空
(2)教写“远”“近”
教师范写“远”“近”,先写里面的,再写走之儿。注意走之儿的写法,点的下面是两笔,不能一笔写成。
视频播放写字步骤,先描红,再照着范字写。注意正确的姿势。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展示书写,学生互评,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改进。
3.理解课文
(1)朗读“人之初”段落,思考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提问:这段话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明确】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2)朗读“子不学”段落,思考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提问:如果家长老师教育我们,我们要怎么做呢?
【明确】努力学习,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成才。
(四)巩固练习
1.通过摘苹果游戏巩固字词。
2.给生字找朋友,进行组词比赛。
(五)小结作业
1.小结:朗读诗歌,结束课堂。
2.作业:回家后,把这篇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你对本课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人之初》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二)第8课。本课精选《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共八行,四句。第1个片段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2个片段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在古代蒙学教材中也较有代表性。它以三字断句,句句压韵,读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两个片段意思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大体了解意思,并熟读成诵,为今后更好地理解、领悟、印证打下基础。本课的学习,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请说一说你对《三字经》的了解。
【参考答案】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相关考题:

确定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有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质与价值取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年龄特点及语文的人文性的重要性。()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小学语文教学论本质上属于学科教学论,是从“语文教授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材教法”等发展而来的。()

论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

把培养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明确定位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的是() A.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B.1992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C.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D.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评估就是根据一定的指标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及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报语文还是小学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美育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语文美育的()性,语文美育的相对()。

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A热爱学生,诲人不倦B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C热爱小学语文教育工作D严于律己,为人师表E增强语文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提出来的。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小学语文学法

突破“听”、“说”分开表述的传统并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的理念是()文件。A、1952年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B、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C、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D、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中国传统语文学被称作()。A、交际学B、语文学C、语言学D、小学

掌握小学语文、数学两门主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对小学教师的()。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合理、辩论的大纲是()。A、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B、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C、1978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D、《义务教育大纲》

建国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有()A、蒙学读本B、国文教科书C、《国语教科书》D、《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

()第一次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A、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B、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C、1978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D、1987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和()。

作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向着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的标志性教材是()A、各地依据1978年教学大纲编写的实验教材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C、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D、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单选题()第一次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A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B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C1978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D1987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名词解释题小学语文学法

单选题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合理、辩论的大纲是()。A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B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C1978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D《义务教育大纲》

单选题下面对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学语文基本功训练是综合性的训练。B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是分段进行的。C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是直线式上升的。D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完成需要经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判断题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提出来的。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