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有两位老师在讲解乙酸的相关内容时。分别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两种不同的教学情境。 老师l: 【引入】请一位学生上讲台表演哑剧,剧情是吃鱼不小心误将鱼刺卡在喉部,喝一口醋,鱼刺变软变脆,顺利咽下。 【设问】吃鱼的时候不小心误将鱼刺卡在喉部,为什么喝一口醋可使鱼刺变软? 【过渡】这个问题的所在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乙酸。 教师2: 【引入】师: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这里上课,相信我们能够成功合作。听说三门有句老话,我说上句,不知道大家能否接上下句:“好——做——酒,坏——做——?” 学生接上:“坏做醋”。 师:对,在酒中存在着某些微生物可以使部分乙醇氧化,转化为乙酸,酒就有了酸味了。今天我们就学习和醋有关的知识。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请就上述两位老师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分析与评价。 (2)简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化学学习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有两位老师在讲解乙酸的相关内容时。分别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两种不同的教学情境。
老师l:
【引入】请一位学生上讲台表演哑剧,剧情是吃鱼不小心误将鱼刺卡在喉部,喝一口醋,鱼刺变软变脆,顺利咽下。
【设问】吃鱼的时候不小心误将鱼刺卡在喉部,为什么喝一口醋可使鱼刺变软?
【过渡】这个问题的所在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乙酸。
教师2:
【引入】师: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这里上课,相信我们能够成功合作。听说三门有句老话,我说上句,不知道大家能否接上下句:“好——做——酒,坏——做——?”
学生接上:“坏做醋”。
师:对,在酒中存在着某些微生物可以使部分乙醇氧化,转化为乙酸,酒就有了酸味了。今天我们就学习和醋有关的知识。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请就上述两位老师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分析与评价。
(2)简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化学学习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解析

解析:(1)老师l运用让学生表演哑剧的形式,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引入课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老师2结合当地实情,运用当地的一句老话引入课题,
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但老师2引入课题的情境创设相对来说不够生动。
(2)创设化学学习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①情境作用的全面性:情境创设既要为认知学习和行为服务,也要为情感学习服务。②情境创设的全程性:情境创设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③情境作用的发展性: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还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④情境的真实性: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越可靠,就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使学生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⑤情境的可接受性:情境创设要设计好“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

相关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小说片段,回答下列 30~32 小题。第 30 题 从这段文字的描写来看,赵七爷是个怎样的人物?

阅读《大同》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隐:作:兵:小康:

阅读小说片段,回答下列 36~38 小题。第 36 题 这段文字塑造人物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

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阅读《苦恼》中的一段文字,回答 30~32 小题。第 30 题 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 33~35 小题。第 33 题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7~29 小题。第 27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贰:庸:及: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逆:就:滋:淫辞: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暗:穿:

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 33~35 小题。第 33 题 概述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阅读《报刘一丈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袭:盥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上述改进后的实验有哪些优点?(6分)(2)在平时改进化学实验时,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7分)

阅读下列语句,回答文后的问题。

阅读曹操《短歌行》中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当:(2)这段文字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原:(2)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关于PQRST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指先预习要记住的内容BQ指向自己提问与内容有关的问题CR指回答问题DS指反复陈述阅读过的资料ET指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检验自己的记忆

关于PQRST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指先预习要记住的内容B、Q指向自己提问与内容有关的问题C、R指回答问题D、S指反复陈述阅读过的资料E、T指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检验自己的记忆

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至于怨诽之多……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概括这段文字的层次大意?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告知之臭。解释下这段文字中划线字的含义。

下列有关开放教育阅读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网上通过关键字或关键词可快速寻找课程的重要资料和信息B、文字教材便于携带,可随时随地阅读C、阅读的材料只包括文字教材

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至于怨诽之多……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文中驳斥了怎样的论点?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告知之臭。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问答题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至于怨诽之多……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文中驳斥了怎样的论点?

问答题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至于怨诽之多……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概括这段文字的层次大意?

问答题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告知之臭。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