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劳动市场统计资料表明:劳动力市场上有5万个求职者。其中,1万个能力强的同质劳动者,要求月薪不低于8 000元;有4万个劳动能力一般的同质劳动者,要求月薪不低于3 000元。同时,假设这个市场上又有5万个招聘岗位,其中有1万个岗位需要能力强的那些人;4万个岗位需要能力一般的那些人。招聘方愿意支付的最高工资为10 000和5 000元。(1)如果这个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的,作图表示这个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标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①本题为回忆版,题目中所说的材料暂缺失。但对考生做题没有影响。量。并且说明这个劳动力市场是有效率的。(2)如果这个劳动力市场存在隐形特征——求职者了解自己的能力强弱,而招聘者只了解求职者实际能力的概率分布,并不了解每个求职者的能力强弱。作图表示这个劳动力市场可能存在的均衡,标明可能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并且说明这个劳动力市场是无效率的。(3)如果劳动力市场存在着这样的两种现象:一是招聘企业都要求求职者提供关于教育和培训的资料,还有部分招聘企业要求试用求职者之后再决定是否录取;二是即使招聘企业没有要求求职者提供有关教育和培训的资料,部分求职者还是会准备一份简历,并乐于向招聘方提供。请分别说明招聘企业和求职者的这些做法会如何影响这个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某个劳动市场统计资料表明:劳动力市场上有5万个求职者。其中,1万个能力强的同质劳动者,要求月薪不低于8 000元;有4万个劳动能力一般的同质劳动者,要求月薪不低于3 000元。同时,假设这个市场上又有5万个招聘岗位,其中有1万个岗位需要能力强的那些人;4万个岗位需要能力一般的那些人。招聘方愿意支付的最高工资为10 000和5 000元。(1)如果这个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的,作图表示这个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标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①本题为回忆版,题目中所说的材料暂缺失。但对考生做题没有影响。量。并且说明这个劳动力市场是有效率的。(2)如果这个劳动力市场存在隐形特征——求职者了解自己的能力强弱,而招聘者只了解求职者实际能力的概率分布,并不了解每个求职者的能力强弱。作图表示这个劳动力市场可能存在的均衡,标明可能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并且说明这个劳动力市场是无效率的。(3)如果劳动力市场存在着这样的两种现象:一是招聘企业都要求求职者提供关于教育和培训的资料,还有部分招聘企业要求试用求职者之后再决定是否录取;二是即使招聘企业没有要求求职者提供有关教育和培训的资料,部分求职者还是会准备一份简历,并乐于向招聘方提供。请分别说明招聘企业和求职者的这些做法会如何影响这个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参考解析

解析:(1)在完全的劳动力市场中,用N表示劳动力的供求(单位为“万人”),用叫表示月薪(单位为“千元”)。根据题意,劳动供给曲线为:

劳动需求曲线为:

作出劳动供给陆线和需求曲线,如图1—3所示。(万人)

图1-3劳动力市场均衡 Ns与Nd的交点E即为劳动市场的均衡点,均衡数量为4万人,均衡价格为5千元。该情形下的劳动市场是有效率的,因为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如果w略小于5千元,劳动供给量Ms=4万人,但劳动需求量Nd =5万人,劳动市场未达到均衡,存在1万人的需求缺口。如果叫略大于5千元,劳动供给量Ns=4万人,但劳动需求量Nd=1万人,劳动市场未达到均衡,存在3万人的供给过剩,存在失业现象。因此,这种市场均衡达到了帕累托最优,此时的劳动力市场是有效率的。(2)在求职者明确知道自己能力强弱时,劳动供给曲线不变。劳动供给曲线为:

而招聘方只知道求职者的实际能力概率分布,即1/5的能力强者,4/5的能力弱者。招聘者为了全局考虑,只能给出一个期望月薪w=

因此,劳动的需求曲线Nd为:叫w=6,为一条水平线。劳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如图1—4所示。

图1-4信息不对称下的劳动市场均衡N,与Nd的交点E'即为劳动市场的均衡点,均衡数量为4万人,均衡价格为6千元。该情形下的劳动市扬是无效率的,因为存在帕累托改进。在均衡价格为6千元时,招聘到的4万人是能力一般的人。从事后来看,企业只愿意提供最高5千元的月薪来招聘他们,而能力一般的人的期望月薪只要高于3千元即可。因此,w=5是一种帕累托改进,能力一般的人在这个月薪下愿意被招聘,而企业通过降低薪酬也没有减少招聘的人数。(3)通过第(2)问可知,劳动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会出现“逆向选择”,即薪资水平低会赶走能力强的求职者,而企业预先知道开出的薪资只能招聘到低水平的人,从而进一步降低薪资水平,进一步赶走能力强的求职者。因此,这将会导致劳动市场变得更加无效率。一般来说,解决劳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有两种方式:信号甄别和发送信号。①在第一种情况下,招聘企业要求求职者提供有关教育和培训的资料,或者在正式聘用之前进行试用,这就是“信号甄别”。招聘企业为了缓解信息不对称,主动设计机制来甄别信号——求职者能力的强弱,从而为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合理定“价”,避免出现“逆向选择”的情况。②在第二种情况下,求职者主动向企业投递简历,这就是“发送信号”。求职者通过自己的简历告诉招聘企业自己能力的大小,让招聘方能获得关于自己的更多信息,从而为雇佣自己开出合适的薪酬,主动避免出现“逆向选择”的情况。

相关考题:

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交换的是自己的劳动能力,而不是交换自身。( )

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交换的是自己的劳动能力,而不是交换人自身。( )

在网络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网络工程师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劳动力短缺,而与此同时有许多低技能劳动者却找不到工作。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优等劳动力市场出现劳动力供给短缺,而次等劳动力市场上出现劳动力过剩,两种现象共存是正常的B: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传播受到了阻碍C:如果劳动力流动是充分的,则优等劳动力市场和次等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应当是一致的D:网络工程师处于内部劳动力市场,而失业者处于外部劳动力市场E:次等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者不能进入优等劳动力市场的主要障碍在于技能不足

下列关于劳动力供给的描述,正确的是()。A:劳动者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劳动力的质量有多高也是劳动力供给的一个重要方面B:劳动力的异质性是劳动力市场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C:劳动力供给是求职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表现的,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愿意提供以及提供多少劳动的意愿D:可以用换算的办法在理论上将劳动力看作是同质的E:劳动力市场上对不同的个人所提供的小时工资率的差别,不是对劳动力质量差别的一种衡量。

()不是决定劳动力在市场上议价能力的因素。A:劳动者所属的同种劳动力在市场上的供求状况B:劳动者个人的技术、能力和经验等C:劳动力质量要素水平D:劳动者的社会背景

岗位性质在( )方面对招聘的设计有影响。 A.工作岗位的需求B.产品、服务市场状况C.劳动力市场D.岗位的挑战和职责 E.岗位的发展和晋升机会

劳动力市场均衡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在现实中,经常会存在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状态,这与劳动力供求双方在劳动力市场上遭遇的摩擦力有关。例如,企业并不都是按照所谓的通行市场工资率来支付工资,也不总是根据需要任意调整雇佣的劳动力数量;而对于劳动者来说,他们也并非为获得更高的工资就经常性地变换雇主,或者因为对当前雇主支付的工资水平不满意就立即辞职。[问题1][不定项选择题]关于理想的劳动力市场均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力市场均衡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劳动者和企业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存在较小差异B.劳动力市场均衡意味着在一个既定的市场工资率上,劳动力供给数量和劳动力需求数量正好相等C.在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下,不存在失业情况,但可能会存在劳动力短缺D.劳动力市场均衡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被打破

共用题干劳动力市场均衡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在现实中,经常会存在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状态,这与劳动力供求双方在劳动力市场上遭遇的摩擦力有关,例如企业并不都是按照所谓的通行市场工资率来支付工资,也不总是根据需要任意调整雇佣的劳动力数量;而对于劳动者来说,他们也并非为获得更高的工资就经常性地变换雇主,或者因为对当前雇主支付的工资水平不满意就立即辞职。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关于理想的劳动力市场均衡的说法,正确的是()。A:劳动力市场均衡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劳动者和企业的劳动力供求调整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可以在无成本情况下完成B:劳动力市场均衡意味着在一个既定的市场工资率上,劳动力供给数量和劳动力需求数量正好相等C:在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下,不存在失业情况,但可能会存在劳动力短缺D:劳动力市场均衡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被打破

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A.可以反映一个充分利用自己劳动力资源的社会所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情况B.反映的是比较常见的市场劳动力供给状况C.表明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市场劳动力供给总量不断增加D.是在劳动者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劳动力市场曲线E.当某一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率提高时,有可能从其他劳动力市场上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甚至把原来不愿意工作的人也拉入到劳动力市场中来

关于内部劳动力市场,说法正确的是( )。A.存在于大企业内部 B.这种市场的高层级人员都是从外部雇佣的C.较低级岗位的劳动者从内部提供 D.可以脱离外部劳动力市场而存在E.企业通常只从外部雇用填补较低级岗位的劳动者

决定劳动力在市场上议价能力的因素不包括(  )。A.劳动者所属的同种劳动力在市场上的供求状况B.劳动者个人的技术、能力和经验等C.劳动力质量要素水平D.劳动者的社会背景

如果一个垄断厂商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同时雇佣了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那么厂商支付给他们的工资将与他们的边际生产力成比例。

效率工资理论以具有不完全信息的异质劳动力市场为分析对象,要比以完全信息和同质劳动力市场为假定前提的传统理论现实得多。

关于内部劳动力市场,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企业通常从内部调动填补较低级别岗位的劳动者B、采用内部劳动力市场做法也会存在较高的成本C、内部的中高层职位一般都是通过内部晋升来实现D、内部劳动力市场不能脱离外部劳动力市场而独立存在

哪一项不是影响招聘周期的因素()。A、岗位的不同B、劳动力市场的发达程度C、招聘投入的大小D、人力资源规划的质量

招聘周期的影响因素有()。A、岗位的不同B、劳动力市场的发达程度C、招聘投入的大小D、人力资源规划的质量

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议价能力主要取决于( )。A、劳动者所属的同种劳动力在市场上的需求情况B、劳动者所属的同种劳动力在市场上的供给情况C、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D、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水平E、劳动者的个人能力和工作经验

关于优等劳动力市场和次等劳动力市场的说法,正确的是()。A、优等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原因是存在劳动力市场垄断B、优等劳动力市场就业条件好,工资福利水平高,但职业保障性较差C、次等劳动力市场就业条件差,工资福利水平较低,职业保障性也较差D、次等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者是无法进入优等劳动力市场的

多选题劳动力市场均衡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在现实中,经常会存在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状态,这与劳动力供求双方在劳动力市场上遭遇的摩擦力有关。例如,企业并不都是按照所谓的通行市场工资率来支付工资,也不总是根据需要任意调整雇佣的劳动力数量;而对于劳动者来说,他们也并非为获得更高的工资就经常性地变换雇主,或者因为对当前雇主支付的工资水平不满意就立即辞职。关于劳动力供给方在劳动力市场上遭遇的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现实中,即使在同一职业中拥有相同技能的劳动者之间也可能存在工资差别,这是一种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现象B在现实中,之所以出现同一职业中拥有相同技能的劳动者之间也存在工资差别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流动受到人为限制C劳动力流动成本的存在是导致劳动者不会因为存在工资差别就一定流动的主要原因D从存在劳动力流动成本角度来看,劳动力在不同雇主之间的流动实际上并不是完全自由的

不定项题小罗大学毕业后的求职经历表明,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 )。A某种类型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状况B劳动者是否加入工会C劳动者本人的技术、能力和经验D某种类型劳动者的市场工资水平

单选题劳动力市场均衡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在现实中,经常会存在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状态,这与劳动力供求双方在劳动力市场上遭遇的摩擦力有关。例如,企业并不都是按照所谓的通行市场工资率来支付工资,也不总是根据需要任意调整雇佣的劳动力数量;而对于劳动者来说,他们也并非为获得更高的工资就经常性地变换雇主,或者因为对当前雇主支付的工资水平不满意就立即辞职。关于理想的劳动力市场均衡的说法,正确是()。A劳动力市场均衡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劳动者和企业的劳动力供求调整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可以在无成本情况下完成B劳动力市场均衡意味着在某一个既定的市场工资率上,劳动力供给数量和劳动力需求数量正好相等C在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下,不存在失业情况,但可能会存在劳动力短缺D劳动力市场均衡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被打破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劳动力供给方遇到的摩擦力的相关表述的是( )。A劳动力流动是有成本的,导致劳动力流动受到限制B工资刚性或工资黏性:劳动者很不愿意接受工资水平的下降C在现实中劳动力并非是同质的,而是存在明显的质量差异的D一旦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则市场工资率就会趋于下降,这是不以劳动者方面的意志为转移的

单选题关于内部劳动力市场,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企业通常从内部调动填补较低级别岗位的劳动者B采用内部劳动力市场做法也会存在较高的成本C内部的中高层职位一般都是通过内部晋升来实现D内部劳动力市场不能脱离外部劳动力市场而独立存在

多选题向上倾斜的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A可以被用来描述一个充分利用自己劳动力资源的社会所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情况B反映的是比较常见的市场劳动力供给状况C表明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市场劳动力供给总量不断增加D是在劳动者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劳动力市场曲线E当某一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率提高时,有可能从其他劳动力市场上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甚至把原来不愿意工作的人也拉入到劳动力市场中来

多选题关于劳动力市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力市场是一种有形的市场B在劳动力市场交易中转移的是劳动力所有权C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决定因素并非仅仅工资这一个条件D当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供小于求的情况时,劳动者的议价能力更强E对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对象进行衡量并不困难

多选题岗位性质在()方面对招聘的设计有影响。A工作岗位的需求B产品、服务市场状况C劳动力市场D岗位的挑战和职责E岗位的发展和晋升机会

单选题决定劳动力在市场上议价能力的因素不包括(  )。A劳动者所属的同种劳动力在市场上的供求状况B劳动者个人的技术、能力和经验等C劳动力质量要素水平D劳动者的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