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不外于吾心”“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A.孟轲B.苟况C.朱熹D.王守仁

“物理不外于吾心”“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A.孟轲
B.苟况
C.朱熹
D.王守仁

参考解析

解析:壬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良知”是心的本质,是一切是非观念的根源,是天理,是社会一切伦理道德的本源。所谓“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即“物理不外于吾心”。良知容易受物欲的引诱,会受昏蔽。因此,教育的作用在于去除物欲对“良知”的昏蔽。所以,求学受教并不是为了增加什么新的内容,而是为了日减“人欲”,即“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

相关考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陆象山主张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调和折中主义的观点D、古代实证主义的观点

吉州窑瓷塑在轮廓和细节上除不求自然体的准确比例外,还()。A、不求达意只求形似,不求合情只求合理B、不求形似只求达意,不求合理只求合情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A、“格物致知”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存天理,灭人欲”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A、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朱熹认为“存天理,灭人欲”是有前提的。他认为吃饭穿衣是天理,但要吃好穿好是人欲。对于妇女守节,他为官之时从未大力提倡过,甚至认为特殊情况下妇女改嫁“似不可拘于大义”。这说明朱熹()A、认为天理与人欲并行不悖,相辅相成B、认同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C、主张人欲与天理冲突时,“存天理,灭人欲”D、承认人们正当欲望,反对笼统地倡导无欲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所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所要表达的本意是()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C、人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一概念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有()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B、“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D、“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A、自然从来不飞跃B、物理不外于吾心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下列观点中,与“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这一世界观相同的是()A、“物是观念的集合”B、“子不语怪、力、乱、神”C、“理生外物”、“理主动静”D、“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如何正确认识朱子之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的观点。A、陆九渊B、朱熹C、程颐D、叶适

在中国哲学中,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和“知行合一”观点的是()。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的观点:万事万物之理,理不外吾心。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以下言论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A、“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B、“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C、“知而不行,只是未知”D、“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的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以下言论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A、“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B、“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C、“知而不行,只是未知”D、“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下列言论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①“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③“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④“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单选题中国古代哲学家陆象山主张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调和折中主义的观点D古代实证主义的观点

单选题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的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以下言论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A“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B“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C“知而不行,只是未知”D“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单选题《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单选题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以下言论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A“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B“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C“知而不行,只是未知”D“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单选题提出“明天理,灭人欲”观点的是宋代理学家、教育家(  )。A二程B朱熹C胡瑷D范仲淹

单选题“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的观点。A陆九渊B朱熹C程颐D叶适

填空题在中国哲学中,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和“知行合一”观点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