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霉素的作用靶点是A.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B.二氢叶酸合成酶C.细菌胞膜上特殊蛋白PBPsD.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E.DNA螺旋酶

林可霉素的作用靶点是

A.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
B.二氢叶酸合成酶
C.细菌胞膜上特殊蛋白PBPs
D.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
E.DNA螺旋酶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洛伐他汀的作用靶点是查看材料

氨氯地平的作用靶点是查看材料

卡托普利的作用靶点是( )。

咪唑类抗真菌作用的靶点是( )。

特比萘芬抗真菌作用的靶点是( )。

洛伐他汀的作用的靶点是( )。

以下药物中,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靶点类似的药物为A、林可霉素类B、氟喹诺酮类C、氨基糖苷类D、β内酰胺类

药物作用靶点取决于致病相关基因。例如一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是X1、X2和X3,某治疗药物系针对致病基因X3为靶点,且为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过A→B→C途径代谢成活性形式,作用于靶点X3。不同患者用药效果截然不同。给予致病基因为X1或X2的患者用药,结果是A、无效B、效果良好C、无效,缘于非此药的作用靶点D、无效,缘于体内不能代谢为活性形式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剂量要调整给予致病基因为X3、但有变异的患者用药,结果是A、致病基因不同,无效B、针对作用靶点,效果良好C、无此药的作用靶点,无效D、不能代谢为活性形式,无效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剂量要调整给予致病基因为X3,且药酶基因A、B、C均无突变的患者,结果是A、非致病基因,无效B、正中作用靶点,效果良好C、无效,非此药作用靶点D、无效,缘于体内不能代谢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

林可霉素的作用靶点是A.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B.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C.细菌胞膜上特殊蛋白PBPsD.二氢叶酸合成酶E.DNA螺旋酶

硝苯地平的作用靶点是 ( )

[110~113]A.血管紧张素转化酶B.B肾上腺素受体C.钾离子通道D.钙离子通道E.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110.普萘洛尔的作用靶点是111.洛伐他汀的作用靶点是112.卡托普利的作用靶点是113.氨氯地平的作用靶点是

氨氯地平的作用靶点是A.B.C.D.E.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靶点是A.以真核生物DNA促旋酶为作用靶点B.以原核生物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为作用靶点C.以真核生物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为作用靶点D.以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为作用靶点E.阻碍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

林可霉素的作用靶点是A.D.NA.螺旋酶B.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C.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D.细菌胞膜上特殊蛋白PB.PsE.二氢叶酸合成酶

氨氯地平的作用靶点是( )。A:氨氯地平的作用靶点是B:β肾上腺素受体C: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D:钙离子通道E:钾高于通道

共用题干药物作用靶点取决于致病相关基因。例如一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是X1、X2和X3,某治疗药物系针对致病基因X3为靶点,且为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过A→B→C途径代谢成活性形式,作用于靶点X3。不同患者用药效果截然不同。给予致病基因为X3,且药酶基因A、B、C均无突变的患者,结果是A:非致病基因,无效B:正中作用靶点,效果良好C:无效,非此药作用靶点D:无效,缘于体内不能代谢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

共用题干药物作用靶点取决于致病相关基因。例如一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是X1、X2和X3,某治疗药物系针对致病基因X3为靶点,且为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过A→B→C途径代谢成活性形式,作用于靶点X3。不同患者用药效果截然不同。给予致病基因为X3、但有变异的患者用药,结果是A:致病基因不同,无效B:针对作用靶点,效果良好C:无此药的作用靶点,无效D:不能代谢为活性形式,无效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剂量要调整

抗侵袭转移药物的作用靶点。

作用不同的靶点的联合用药是()

林可霉素和红霉素联合应用可()A、降低毒性B、竞争靶位而造成拮抗作用C、增强抗菌活性D、增加毒性

作用不同的靶点的联合是()

林可霉素的作用靶点是()A、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B、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C、细菌胞膜上特殊蛋白PBPsD、二氢叶酸合成酶E、DNA螺旋酶

合理药物设计是依据生命科学研究中揭示以离子通道为药物作用靶点、()、以酶为药物作用靶点、以受体为药物作用靶点,以发现选择性作用靶点的新药。

单选题给予致病基因为X3、但有变异的患者用药,结果是(  )。A致病基因不同,无效B针对作用靶点,效果良好C无此药的作用靶点,无效D不能代谢为活性形式,无效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剂量要调整

单选题林可霉素的作用靶点是()A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B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C细菌胞膜上特殊蛋白PBPsD二氢叶酸合成酶EDNA螺旋酶

单选题林可霉素和红霉素联合应用可()A降低毒性B竞争靶位而造成拮抗作用C增强抗菌活性D增加毒性

填空题合理药物设计是依据生命科学研究中揭示以离子通道为药物作用靶点、()、以酶为药物作用靶点、以受体为药物作用靶点,以发现选择性作用靶点的新药。

单选题给予致病基因为X3,且药酶基因A、B、C均无突变的患者,结果是(  )。A非致病基因,无效B正中作用靶点,效果良好C无效,非此药作用靶点D无效,缘于体内不能代谢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