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比较健康人与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含量是否不同,测得两组的血清黏蛋白(mg/dl)如下(假设血清黏蛋白为正态分布):应采用何种统计分析方法A.配对比较的t检验B.样本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C.u检验D.卡方检验E.成组比较的t检验

若要比较健康人与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含量是否不同,测得两组的血清黏蛋白(mg/dl)如下(假设血清黏蛋白为正态分布):

应采用何种统计分析方法
A.配对比较的t检验
B.样本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C.u检验
D.卡方检验
E.成组比较的t检验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菌斑获得性薄膜的形成,主要来源于A、唾液糖蛋白B、血清黏蛋白C、血清糖蛋白D、唾液脂蛋白E、唾液黏蛋白

血清蛋白凝胶过滤第1组成分是A.IgMB.IgGC.白蛋白D.转铁蛋白E.血清黏蛋白

若要比较健康人与肺硅沉着病患者的血清黏蛋白量是否不同,应当采用何种统计分析方法A.成组比较t检验B.回归分析C.秩和检验D.卡方检验E.U检验

临床复发诊断标准包括哪些( ) A.血清M蛋白相关的高黏滞血症B.血红蛋白下降≥20g/L(与治疗或非MM因素无关)C.176.8μmol/L(2mg/dl)D.新骨病变(骨质疏松性骨折除外)或骨病变增加

下列符合渗出液特点的项目有A.黏蛋白定性试验阳性B.积液蛋白/血清蛋白比值为0.7C.积液LD/血清LD比值为1.0D.有核细胞数为0.6×109/LE.比密为1.025

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2.66。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0欲分析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均数是否不同,可采用A、配对设计的t检验B、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C、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D、成组设计的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的μ检验E、以上都不行其假设检验的H0为A、μ4>μ2B、μ1<μ2C、μ1≠μ2D、μ1=μ2E、μ1≥μ2进行均数比较所计算的统计量值为A、3.45B、4.58C、3.32D、5.67E、2.53自由度为A、7B、8C、14D、15E、16若α=0.05(双侧),所下结论是A、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总体均数相同B、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样本均数相同C、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总体均数不同D、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样本均数不同E、以上都不对

不符合渗出液的是 A、葡萄糖1.018C、积液蛋白/血清蛋白30g/LE、黏蛋白定性试验阳性

鸡蛋血清中含有的致敏成分主要是(  )。A.卵球蛋白B.类卵黏蛋白C.卵胶黏蛋白D.卵黄球蛋白E.卵白蛋白

若要比较健康人与矽肺患者的血清黏蛋含量是否不同,测得两组的血清黏蛋白(mg/dl)如下(假设血清黏蛋白为正态分布):  应采用何种统计分析方法A.配对比较的t检验B.成组比较的t检验C.样本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D.卡方检验E.Z检验

若要比较健康人与矽肺患者的血清黏蛋含量是否不同,测得两组的血清黏蛋白(mg/dl)如下(假设血清黏蛋白为正态分布):  该资料属于何种类型A.配对计量资料B.成组计量资料C.配对计数资料D.成组计数资料E.等级资料

若要比较健康人与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含量是否不同,测得两组的血清黏蛋白(mg/dl)如下(假设血清黏蛋白为正态分布):该资料属于何种类型A.成组计量资料B.配对计量资料C.成组计数资料D.以上均不正确E.配对计数资料

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66 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6欲分析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均数是否不同,可采用A.成组设计的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B.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C.以上都不行D.配对设计的t检验E.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66 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6进行均数比较所计算的统计量值为A.5.67B.3.32C.2.53D.3.45E.4.58

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66 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6若α=0.05(双侧),所下结论是A.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样本均数相同B.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总体均数相同C.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样本均数不同D.以上都不对E.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总体均数不同

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2.66。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0。其假设检验的H0为()。A、μ4>μ2B、μ1<μ2C、μ1≠μ2D、μ1=μ2E、μ1≥μ2

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2.66。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0。若α=0.05(双侧),所下结论是()。A、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总体均数相同B、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样本均数相同C、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总体均数不同D、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样本均数不同E、以上都不对

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2.66。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0。欲分析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均数是否不同,可采用()。A、配对设计的t检验B、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C、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D、成组设计的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的μ检验E、以上都不行

鸡蛋血清中含有的致敏成分主要是()A、卵球蛋白B、卵白蛋白C、卵胶黏蛋白D、卵黄球蛋白E、类卵黏蛋白

血清蛋白凝胶过滤第2组成分是()A、IgMB、IgGC、白蛋白D、转铁蛋白E、血清黏蛋白

单选题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2.66。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0。自由度为()。A7B8C14D15E16

单选题若要比较健康人与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含量是否不同,测得两组的血清黏蛋白(mg/dl)如下(假设血清黏蛋白为正态分布): 应采用何种统计分析方法()。A 配对比较的t检验B 成组比较的t检验C 样本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D 卡方检验E u检验

单选题菌斑获得性薄膜的形成,主要来源于(  )。A唾液脂蛋白B唾液糖蛋白C血清糖蛋白D血清黏蛋白E唾液黏蛋白

单选题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2.66。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0。进行均数比较所计算的统计量值为()。A3.45B4.58C3.32D5.67E2.53

单选题血清蛋白凝胶过滤第2组成分是()AIgMBIgGC白蛋白D转铁蛋白E血清黏蛋白

单选题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2.66。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0。其假设检验的H0为()。Aμ4>μ2Bμ1<μ2Cμ1≠μ2Dμ1=μ2Eμ1≥μ2

单选题鸡蛋血清中含有的致敏成分主要是()A卵球蛋白B卵白蛋白C卵胶黏蛋白D卵黄球蛋白E类卵黏蛋白

单选题若要比较健康人与矽肺病人的血清粘蛋白量是否不同,应采用下列哪种统计分析方法?(  )A成组比较的t检验B回归分析Cγ2检验D秩和检验Eu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