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2.66。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0。欲分析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均数是否不同,可采用()。A、配对设计的t检验B、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C、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D、成组设计的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的μ检验E、以上都不行

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2.66。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0。欲分析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均数是否不同,可采用()。

  • A、配对设计的t检验
  • B、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 C、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 D、成组设计的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的μ检验
  • E、以上都不行

相关考题:

正常人的肾糖阈为( )A、80~100mg/100ml(原尿)B、120~160mg/100ml(血液)C、160~180mg/100ml(原尿)D、160~180mg/100ml(血液)E、80~200mg/100ml

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2.66。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0欲分析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均数是否不同,可采用A、配对设计的t检验B、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C、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D、成组设计的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的μ检验E、以上都不行其假设检验的H0为A、μ4>μ2B、μ1<μ2C、μ1≠μ2D、μ1=μ2E、μ1≥μ2进行均数比较所计算的统计量值为A、3.45B、4.58C、3.32D、5.67E、2.53自由度为A、7B、8C、14D、15E、16若α=0.05(双侧),所下结论是A、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总体均数相同B、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样本均数相同C、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总体均数不同D、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样本均数不同E、以上都不对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依据是 A、血清铜蓝蛋白<60 mg/LB、血清铜蓝蛋白<80 mg/LC、血清铜蓝蛋白<100 mg/LD、血清铜蓝蛋白<150 mg/LE、血清铜蓝蛋白<200 mg/L

若要比较健康人与矽肺患者的血清黏蛋含量是否不同,测得两组的血清黏蛋白(mg/dl)如下(假设血清黏蛋白为正态分布):  应采用何种统计分析方法A.配对比较的t检验B.成组比较的t检验C.样本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D.卡方检验E.Z检验

若要比较健康人与矽肺患者的血清黏蛋含量是否不同,测得两组的血清黏蛋白(mg/dl)如下(假设血清黏蛋白为正态分布):  该资料属于何种类型A.配对计量资料B.成组计量资料C.配对计数资料D.成组计数资料E.等级资料

若要比较健康人与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含量是否不同,测得两组的血清黏蛋白(mg/dl)如下(假设血清黏蛋白为正态分布):该资料属于何种类型A.成组计量资料B.配对计量资料C.成组计数资料D.以上均不正确E.配对计数资料

若要比较健康人与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含量是否不同,测得两组的血清黏蛋白(mg/dl)如下(假设血清黏蛋白为正态分布):应采用何种统计分析方法A.配对比较的t检验B.样本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C.u检验D.卡方检验E.成组比较的t检验

正常人的肾糖阈为A.100mg/100mlB.120mg/100mlC.140mg/100mlD.160mg/100mlE.180mg/100ml

正常人的肾糖阈为A.80~100mg/100ml(原尿)B.120~160mg/100ml(血液)C.160~180mg/100ml(原尿)D.160~180mg/100ml(血液)E.80~200mg/100ml

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66 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6欲分析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均数是否不同,可采用A.成组设计的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B.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C.以上都不行D.配对设计的t检验E.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66 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6进行均数比较所计算的统计量值为A.5.67B.3.32C.2.53D.3.45E.4.58

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66 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6若α=0.05(双侧),所下结论是A.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样本均数相同B.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总体均数相同C.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样本均数不同D.以上都不对E.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总体均数不同

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2.66。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0。其假设检验的H0为()。A、μ4>μ2B、μ1<μ2C、μ1≠μ2D、μ1=μ2E、μ1≥μ2

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2.66。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0。若α=0.05(双侧),所下结论是()。A、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总体均数相同B、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样本均数相同C、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总体均数不同D、正常人和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样本均数不同E、以上都不对

正常人血糖约在(80~130)mg/100ml范围内,而糖尿病病人血糖多数在110~180mg/100ml范围内,据此你认为:将筛检阳性标准确定在哪个范围较合适()。A、(80~130)mg/100mlB、(110~180)mg/100mlC、(110~130)mg/100mlD、(80~180)mg/100mlE、(130~180)mg/100ml

与蛋白质有关的肝功能试验不包括()。A、血清总蛋白的测定B、血清脂蛋白的测定C、血清转氨酶的测定D、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测定E、血浆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机体缺铁,铁减少期最简便灵敏的诊断指标是()A、血红蛋白测定B、血清铁蛋白测定C、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测定D、血清铁测定E、血清总铁结合力

用凯氏微量定氮法,测定正常人血清含N量为11.584mg/mL,则此人血清蛋白含量为()mg/100mL。(提示:蛋白质含N量为16%)。

填空题用凯氏微量定氮法,测定正常人血清含N量为11.584mg/mL,则此人血清蛋白含量为()mg/100mL。(提示:蛋白质含N量为16%)。

单选题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2.66。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0。自由度为()。A7B8C14D15E16

单选题若要比较健康人与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含量是否不同,测得两组的血清黏蛋白(mg/dl)如下(假设血清黏蛋白为正态分布): 应采用何种统计分析方法()。A 配对比较的t检验B 成组比较的t检验C 样本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D 卡方检验E u检验

单选题正常人的肾糖阈为()A100mg/100mlB120mg/100mlC140mg/100mlD160mg/100mlE180mg/100ml

单选题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2.66。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0。进行均数比较所计算的统计量值为()。A3.45B4.58C3.32D5.67E2.53

单选题正常人的肾糖阈为(  )。A80~100mg/100ml(原尿)B120~160mg/100ml(血液)C160~180mg/100ml(原尿)D160~180mg/100ml(血液)E80~200mg/100ml

单选题正常人血糖约在(80~130)mg/100ml范围内,而糖尿病病人血糖多数在110~180mg/100ml范围内,据此你认为:将筛检阳性标准确定在哪个范围较合适()。A(80~130)mg/100mlB(110~180)mg/100mlC(110~130)mg/100mlD(80~180)mg/100mlE(130~180)mg/100ml

单选题测定了8例正常人与8例Ⅰ期矽肺病人的血清黏蛋白(mg/100ml),得如下结果8例正常人结果∶均数=58.09;标准差=12.66。8例Ⅰ期矽肺病人结果∶均数=79.03标准差=11.60。其假设检验的H0为()。Aμ4>μ2Bμ1<μ2Cμ1≠μ2Dμ1=μ2Eμ1≥μ2

多选题肝功能实验一般包括(  )。A肝炎病毒测定B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C血清总胆红素测定D血清总蛋白测定E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