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成数等于()时,成数的方差最大。A、1B、0C、0.5D、-1

当成数等于()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 A、1
  • B、0
  • C、0.5
  • D、-1

相关考题:

用抽样指标设计估计总体指标,应满足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的要求。其中,无偏性是指()。 A、样本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B、样本成数等于总体成数C、抽样平均数(或成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或成数)D、样本指标等于总体指标

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时,若缺少总体方差和总体成数,可采用的方法有( )。A.用样本方差来代替总体方差,用样本成数代替总体成数B.用过去全面调查的资料代替C.用过去抽样调查的资料代替D.用估计资料代替E.用样本资料代替

在计算样本容量时,成数方差P(1-P)在完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可用成数方差p(1-p)的极大值0.25来代替。( )A.正确B.错误

若有多个成数资料可供参考时,确定样本容量时计算成数的方差应该使用( )。 A. 数值最大的那个成数B. 0.5C. 数值最小的那个成数D. 数值最接近或等于0.5的那个成数

在下列若干个成数数值中,哪一个成数数值的方差最大()。A、0.2B、0.4C、0.5D、0.9

当成数等于()时,成数的方差最大。A1B0C0.5D-1

用抽样指标设计估计总体指标,应满足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的要求。其中,无偏性是指()。A、样本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B、样本成数等于总体成数C、抽样平均数(或成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属(或成数)D、样本指标等于总体指标

成数与成数方差的关系是()A、成数的数值越接近0.5,成数的方差越大B、成数的数值越接近0.25,成数的方差越大C、成数的数值越接近1,成数的方差越大D、成数的数值越接近0,成数的方差越大

无偏性是指()A、抽样指标等于总体指标B、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C、样本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D、样本成数等于总体成数

如果总体成数方差或大子样成数方差未知,计算必要抽样数目时,可以用总体方差最大值代替,此值为()。A、0.24B、0.25C、0.5D、1

比例(成数)和比例(成数)方差的关系是()A、比例越接近于0,比例方差越大B、比例越接近于1,比例方差越大C、比例越接近于0.5,比例方差越大D、比例越接近于0.25,比例方差越大

当成数为0或1时,其方差有最小值为();当成数为0.5时,其方差有最大值为()。

成数P的平均数为(),方差为()。

抽样平均误差()。A、是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平均数;B、是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方差;C、是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标准差;D、是反映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与总体平均数(或总体成数)的平均误差程度;E、是计算抽样极限误差的衡量尺度

二项成数方差分析时当百分数小于30%或者大于70%,数据转换用()。

在下列几个成数数值中,方差最大的成数是()A、0.9B、0.8C、0.7D、0.6

若有多个成数资料可供参考时,确定样本容量或计算抽样平均误差应该使用()A、数值最大的那个成数B、数值最小的那个成数C、0.5D、数值最接近或等于0.5的那个成数

如果总体方差未知,就无法对总体成数进行区间估计。

估计量的无偏性是指()A、样本指标等于总体指标B、样本指标值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参数值C、样本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D、样本成数等于总体成数

若有多个成数资料可供考察时,确定样本容量或计算抽样平均误差应采用()A、数值最小的成数B、数值最大的成数C、方差最大的成数D、0.5

成数方差取最大值的条件是成数等于()。A、0B、1C、0.5D、0.25

填空题二项成数方差分析时当百分数小于30%或者大于70%,数据转换用()。

单选题比例(成数)和比例(成数)方差的关系是()A比例越接近于0,比例方差越大B比例越接近于1,比例方差越大C比例越接近于0.5,比例方差越大D比例越接近于0.25,比例方差越大

单选题无偏性是指()A抽样指标等于总体指标B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C样本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D样本成数等于总体成数

单选题若有多个成数资料可供考察时,确定样本容量或计算抽样平均误差应采用()A数值最小的成数B数值最大的成数C方差最大的成数D0.5

单选题当成数等于()时,成数的方差最大。A1B0C0.5D-1

单选题成数方差取最大值的条件是成数等于()。A0B1C0.5D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