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作业者实作工时时,属于“倒算法”计算的公式为()。A、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B、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C、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D、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计算作业者实作工时时,属于“倒算法”计算的公式为()。

  • A、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 B、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 C、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 D、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相关考题:

已知某企业工人的劳动工时资料如下表: 项目单位人数或工时数工人平均人数人932制度工时工时1 871 456缺勤工时工时92 372停工工时工时38 285非生产工时工时104 382停工被利用工时工时436795.该企业的工人出勤率为( )。A.97.1%B.95.1%C.93.0%D.87.7%E.87.4%

根据下列文字材料回答 126~130 题。对某企业工时利用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是:实行44小时(每周)工时制和进行人员精简等改革前,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85%,也就是说有15%的制度工时没有被利用。其中缺勤占去50%,停工占去40%,非生产性工时占去10%。实行40小时(每周)工时制并进行人员精简等改革后,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缺勤时间和非生产性工时都有所下降,其中人均每周缺勤时间和非生产性工时分别为1.6小时和0.4小时。第126题:实行40小时工时制后,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 )。A.80%B.90%C.20%D.10%

:若实行35小时的工时制,而人均每周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性工时分别是1.6、1.5、0.4小时,则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 )。A.80%B.85%C.90%D.95%

下列各项中,属于“工时用量标准”组成内容的是( )。A.由于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B.必要的间歇或停工工时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D.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

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的有( )。A、必要的间歇和停工工时?B、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C、由于生产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D、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的有( )。A、必要的间歇和停工工时B、由于更换产品产生的设备调整工时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D、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

为减少工作量,节约时间,在具体核算时可采用倒算的方法,求得本单位或个人加工某产品时的实耗工时。其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实耗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B.实耗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C.实耗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D.实耗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已知某车间报告期内工时消耗及产品产量的统计资料如下。(1)产品产量(件)1)合格品(Q’1)80002)非因员工过失而造成的废品(Q1′)160(2)工时定额(工时,件)1)基本定额(tn)2.02)追加定额(tn′)0.5(3)工时消耗1)实耗工时总数(t1)176802)停工工时总数(t2)12203)非生产工时总数(t3)4404)缺勤工时总数(t4)1456试计算该企业在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工时利用不充分时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

为减少工作量,节约时间,在具体核算时可采用倒算的方法,求得本单位或个人加工某产品时的实耗工时。其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实耗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下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B.实耗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下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C.实耗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下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D.实耗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下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2015年5月)以下关于工作时间核算的表述,错误的是( )。A.缺勤分为全日缺勤和非全日缺勤B.制度工作工日=日历工日-制度公休工日C.出勤工日=制度工作工日-缺勤工日D.停工工时=全日停工工时-非全日停工工时

下列关于制度工时利用率指标的计算方法,不正确的是( )。A.制度工时利用率=作业率×出勤率B.制度工时利用率=出勤率×出勤时间利用率C.制度工时利用率=100%×实际工作工时总数/制度工作工时总数D.制度工时利用率=100%×实际工作工时总数/出勤工作工时总数

以下关于工作时间核算的表述,错误的是( )。A.缺勤分为全日缺勤和非全日缺勤B.制度工作工日=日历工日-制度公休工日C.出勤工日=制度工作工日-缺勤工日D.停工工时=全日停工工时-非全日停工工时

企业从业人员年人均工作时数的计算方式是(  )。A. (年制度工时+年度加班工时-休假工时)×企业年平均人数B. (年制度工时+年度加班工时-缺勤工时)÷企业年平均人数C. (年制度工时+年度加班工时-损耗工时)÷企业年平均人数D. (年制度工时-年度加班工时-损耗工时)×企业年平均人数

(2015年11月)采用倒算的方法,核算本单位或个人加工某产品时的实耗工时指标,需掌握的统计数据应当包括( ) 。A.制度工时和缺勤工时B.加班加点工时C.停工工时和非生产工时D.停工被利用工时E.有效工时和被占用工时

以“工时”为单位计算,实际消耗工时只包括()。A、缺勤工时B、停工工时C、无定额工作工时D、从事有定额工作的消耗工时

编制机械台班消耗定额不应考虑()A、工人迟到,机械停工时间B、工人休息,机械停工时间C、操作人员未能供应燃料,机械停工时间D、暴雨,机械停工时间E、机械工作面转移,机械停工时间

在工作时间统计中停工被利用的时间包括()。A、制度工作时间B、停工时间C、出勤时间D、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E、管理人员的停工时间

停工被利用时间在工作时间核算中应计入()。A、损失时间B、非生产时间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D、缺勤工时

为了防止铬钼钢的回火脆化现象,应采用热态开停工方案,应()A、开工时先升压温后升,停工时先降压再降温B、开工时先升温后升压,停工时先降压再降温C、开工时先升温后升压,停工时先降温再降压D、开工时先升压后升温,停工时先降温再降压

非生产时间包括()及其他停工时间。A、事故时间B、循环时间C、组织停工时间D、处理复杂时间

对于Cr-Mo钢材料的加氢反应器,开停工时应遵循下列原则()。A、开工时先升温后升压B、开工时先升压后升温C、停工时先降压后降温D、停工时先降温后降压

单选题停工被利用时间在工作时间核算中应计入()。A损失时间B非生产时间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D缺勤工时

多选题在工作时间统计中停工被利用的时间包括()。A制度工作时间B停工时间C出勤时间D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E管理人员的停工时间

多选题非生产时间包括()及其他停工时间。A事故时间B循环时间C组织停工时间D处理复杂时间

单选题下列计算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的公式正确的是()A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B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D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缺勤时间-非生严时间

单选题计算作业者实作工时时,属于“倒算法”计算的公式为()。A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B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C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D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单选题以“工时”为单位计算,实际消耗工时只包括()。A缺勤工时B停工工时C无定额工作工时D从事有定额工作的消耗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