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林分平均高20米,入选个体平均高25米,入选个体子代平均高23米,则该群体的现实遗传力为()。A、0.3B、0.4C、0.6D、1.0

某林分平均高20米,入选个体平均高25米,入选个体子代平均高23米,则该群体的现实遗传力为()。

  • A、0.3
  • B、0.4
  • C、0.6
  • D、1.0

相关考题:

某林场拟转让 10 公顷 5 年生态锥栗林,该林每公顷析数 440 株,平均树高 3.5 米,平均冠幅 3.0 米。当地同年龄参照林分株数 400 株/公顷,平均树高 3.4 米,平均冠幅 3.2 米 、运用重置成本评估时,其株数调整系数评估取值为()。A.1.00B.1.10C.1.03D.0.94

入选群体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原始群体同一性状平均值之差称()。 A.选择强度B.选择反应C.选择差D.入选率

假定YP代表被选择个体供选性状的平均表型值,Y为选择前整个群体该性状的平均表型值,则选择差(S)为:()。

反映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程度的是()。A、平均数B、标准差C、遗传力D、狭义遗传力

在树高曲线上,与()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地位指数是根据林分平均高与优势木平均高而决定的。

一块林分第一次调查时平均年龄为20年,平均高12.0m,平均直径为14cm,第二次调查时平均年龄为30年,平均高15.5m,平均直径20cm,计算该林分树高、直径的净增量是多少?

一毛白杨林分,林分平均高15m,某一优树20m,高生长单株遗传力为0.4,求优树基因型值。

假定一个个体与一些从群体随机抽取的个体交配,所产生的子代平均值距其群体平均数的平均离差的两倍,即称为该个体的()。A、选择响应B、选择差C、一般配合力D、育种值

一林分平均高20m,某优树高30m。已知单株遗传力为0.2.如果子代是全同胞,则平均高为()m。

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亲本后代构成群体的平均值与最初原始群体平均值之差,称为() 。A、遗传力B、选择差C、遗传进度D、选择强度

多基因病的群体易患性阈值与平均值距离越远,则()。A、个体易患性平均值越高,群体发病率越高B、个体易患性平均值越低,群体发病率越低C、个体易患性平均值越高,群体发病率越低D、个体易患性平均值越低,群体发病率越高E、个体易患性平均值与群体发病率无关

立地指数法是用标准年龄时的()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A、林分平均高B、优势木平均高C、最近5年高生长D、胸高以上高生长

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高低的重要依据。

标准木是指在林分中选出的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和平均干形都相同的树木。

林分平均高比林分优势木平均高受抚育间伐措施的影响大

林分平均高

某轮在海上航行,用测深仪测得读数为5米,该船吃水为9米,当时潮高为1.0米,该水域的平均海面为1.0米,潮高基准面在平均海面下为1.0米,则当时海面水深为()A、15米B、13米C、17米D、11米

判断题林分平均高比林分优势木平均高受抚育间伐措施的影响大A对B错

名词解释题林分平均高

单选题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亲本后代构成群体的平均值与最初原始群体平均值之差,称为() 。A遗传力B选择差C遗传进度D选择强度

填空题一林分平均高20m,某优树高30m。已知单株遗传力为0.2.如果子代是全同胞,则平均高为()m。

单选题某轮在海上航行,用测深仪测得读数为5米,该船吃水为9米,当时潮高为1.0米,该水域的平均海面为1.0米,潮高基准面在平均海面下为1.0米,则当时海面水深为()A15米B13米C17米D11米

单选题反映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程度的是()。A平均数B标准差C遗传力D狭义遗传力

单选题假定一个个体与一些从群体随机抽取的个体交配,所产生的子代平均值距其群体平均数的平均离差的两倍,即称为该个体的()。A选择响应B选择差C一般配合力D育种值

单选题某林分平均高20米,入选个体平均高25米,入选个体子代平均高23米,则该群体的现实遗传力为()。A0.3B0.4C0.6D1.0

问答题一毛白杨林分,林分平均高15m,某一优树20m,高生长单株遗传力为0.4,求优树基因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