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结肠一直肠息肉按其病理性质可分为()A肿瘤性息肉B错构瘤性息肉C炎性息肉D增生性息肉E溃疡性息肉

多选题
结肠一直肠息肉按其病理性质可分为()
A

肿瘤性息肉

B

错构瘤性息肉

C

炎性息肉

D

增生性息肉

E

溃疡性息肉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患者,男性,56岁。脓血便半年。行结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9cm处直肠前壁一直径1.3cm息肉,呈分叶状。活检病理示直肠息肉伴恶变。手术方式应选择A、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B、经腹直肠癌切除术C、经肛门直肠癌切除术D、乙状结肠造口术E、骶后径路直肠癌切除术

男性,50岁,脓血便半年余,纤维结肠镜发现距肛门11cm处直肠前壁有一分叶状息肉,直径lcm,基底宽,病理证实为直肠息肉恶性变,手术方式应选择( )A、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B、经腹直肠癌切除术C、经肛门局部切除术D、乙状结肠造瘘术E、骶后径路局部切除术

男性,50岁,脓血便半年余,纤维结距肛门11cm处直肠前壁有一息肉,直径1cm,基底宽,病理检查:直肠息肉恶性变,手术方式 A、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B、经腹直肠癌切除术C、经肛门局部切除术D、乙状结肠造瘘术E、骶后径路局部切除术

结肠息肉的多发部位在()。 A.直肠B.降结肠C.乙状结肠D.盲肠

男性,24岁,反复排黏液稀便和血便2年,行纤维结肠镜检发现全结肠和直肠遍布不带蒂的小息肉,行诊断性息肉切除术,病理检查最可能发现的息肉类型是A.绒毛性息肉B.增生性息肉C.腺瘤性息肉D.退行性息肉E.假性息肉

患者,男性,20岁。反复排黏液稀血便2年,、行纤维结肠镜检发现全结肠和直肠遍布不带蒂的小息肉。其病理类型多为A.绒毛性息肉B.增生性息肉C.腺瘤性息肉D.退行性息肉E.假性息肉

患者,男性,20岁。反复排黏液稀便和血便1年,行纤维结肠镜检发现全结肠和直肠遍布不带蒂的小息肉,最可能的病理类型是A.乳头状息肉B.增生性息肉C.家族性肠息肉病D.退行性息肉E.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有关肠息肉,下列说法哪项正确:( )A.肠息肉以乙状结肠及直肠多见B.家族性息肉病均癌变C.结肠腺瘤一经发现均应及时切除D.常见的是腺瘤性息肉

按病理性质分类可分为几类?

患者23岁,男性,久居北方未曾去过外地,偶尔粪便中带血,乙状结肠镜检查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可见一个直径1.5cm的短蒂息肉状物。该肿物最不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Peutz-Jephers息肉B、腺瘤C、血吸虫性息肉D、幼年性息肉E、增生性息肉

小儿肠息肉90%发生于()A、直肠及乙状结肠B、降结肠C、乙状结肠D、直肠E、升结肠

儿童便血,大便次数和性质无明显改变者。其为()A、内痔B、肛裂C、直肠息肉D、锁肛痔E、溃疡性结肠炎

男,50岁,脓血便半年余,纤维结肠镜发现距肛门11cm处直肠前壁有一分叶状息肉,直径1cm,基底宽,病理证实为直肠息肉恶性变,手术方式应选择()A、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B、经腹直肠癌切除术C、经肛门局部切除术D、乙状结肠造瘘术E、骶后径路局部切除术

患者,男性,20岁。反复排黏液稀便和血便1年,行纤维结肠镜检发现全结肠和直肠遍布不带蒂的小息肉,最可能的病理类型是()A、乳头状息肉B、增生性息肉C、家族性肠息肉病D、退行性息肉E、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大肠可分为()A、盲肠、直肠、肛管B、结肠、直肠、盲肠C、结肠、直肠、乙状结肠D、结肠、直肠、盲肠、肛管

患者,男性,20岁。反复排黏液稀血便2年,行纤维结肠镜检发现全结肠和直肠遍布不带蒂的小息肉。其病理类型多为().A、绒毛性息肉B、增生性息肉C、腺瘤性息肉D、退行性息肉E、假性息肉

单选题患者,男性,20岁。反复排黏液稀便和血便1年,行纤维结肠镜检发现全结肠和直肠遍布不带蒂的小息肉,最可能的病理类型是()A乳头状息肉B增生性息肉C家族性肠息肉病D退行性息肉E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单选题大肠可分为()A盲肠、直肠、肛管B结肠、直肠、盲肠C结肠、直肠、乙状结肠D结肠、直肠、盲肠、肛管

单选题患者23岁,男性,久居北方未曾去过外地,偶尔粪便中带血,乙状结肠镜检查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可见一个直径1.5cm的短蒂息肉状物。该肿物最不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Peutz-Jephers息肉B腺瘤C血吸虫性息肉D幼年性息肉E增生性息肉

单选题患者,男性,20岁。反复排黏液稀血便2年,行纤维结肠镜检发现全结肠和直肠遍布不带蒂的小息肉。其病理类型多为().A绒毛性息肉B增生性息肉C腺瘤性息肉D退行性息肉E假性息肉

单选题患者,男性,56岁。脓血便半年。行结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9cm处直肠前壁一直径1.3cm息肉,呈分叶状。活检病理示直肠息肉伴恶变。手术方式应选择()A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B经腹直肠癌切除术C经肛门直肠癌切除术D乙状结肠造口术E骶后径路直肠癌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