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20岁。反复排黏液稀便和血便1年,行纤维结肠镜检发现全结肠和直肠遍布不带蒂的小息肉,最可能的病理类型是A.乳头状息肉B.增生性息肉C.家族性肠息肉病D.退行性息肉E.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患者,男性,20岁。反复排黏液稀便和血便1年,行纤维结肠镜检发现全结肠和直肠遍布不带蒂的小息肉,最可能的病理类型是

A.乳头状息肉

B.增生性息肉

C.家族性肠息肉病

D.退行性息肉

E.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相关考题:

女性,30岁,黏液血便和血水样便2年余,结肠镜检见直肠和乙状结肠黏膜多发性糜烂、溃疡,伴黏膜桥及假息肉形成。本例最可能患有A、急性细菌性痢疾B、肠伤寒C、伪膜性肠炎D、缺血性肠病E、溃疡性结肠炎

(65~67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40岁。排便次数增多伴稀便2个月,间断出现血便和黏液便。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直肠指检阴性。 为明确诊断,此时最适宜的检查手段是A.腹部B超B.钡剂灌肠造影C.乙状结肠镜检D.上消化道造影E.腹部CT

男性,50岁。下腹隐痛不适,偶有黏液血便,按慢性结肠炎治疗效果不佳,此时首选的检查方法是A.直肠指诊B.直肠镜检C.腹部CTD.X线钡灌肠E.纤维结肠镜检查

男性,24岁,反复排黏液稀便和血便2年,行纤维结肠镜检发现全结肠和直肠遍布不带蒂的小息肉,行诊断性息肉切除术,病理检查最可能发现的息肉类型是A.绒毛性息肉B.增生性息肉C.腺瘤性息肉D.退行性息肉E.假性息肉

患者,男性,20岁。反复排黏液稀血便2年,、行纤维结肠镜检发现全结肠和直肠遍布不带蒂的小息肉。其病理类型多为A.绒毛性息肉B.增生性息肉C.腺瘤性息肉D.退行性息肉E.假性息肉

大便时排出鲜血,肉眼见血与便不混,可见成形便。应首选的检查是A.钡灌肠B.大便常规镜检C.纤维结肠镜D.乙状结肠镜E.肛门直肠指检,直肠镜检查

患者,男性,20岁。反复排黏液稀便和血便1年,行纤维结肠镜检发现全结肠和直肠遍布不带蒂的小息肉,最可能的病理类型是()A、乳头状息肉B、增生性息肉C、家族性肠息肉病D、退行性息肉E、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男性,55岁,黏液稀便2个月,脐周及下腹部隐痛不适,腹平软,无压痛及肿块,便化验隐血(+)。应先选择哪种检查()A、乙状结肠镜检查B、纤维结肠镜检查C、大便培养D、直肠指诊E、肛门镜检查

患者,女性,55岁。排便次数增多、不成形2个月,间断出现血便和黏液便。腹部查体无异常发现,直肠指检阴性。为明确诊断,此时最适宜的检查手段是()A、腹部CTB、钡剂灌肠造影C、乙状结肠镜检D、下消化道造影E、肛门镜

患者,女性,40岁。排便次数增多伴稀便2个月,间断出现血便和黏液便。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直肠指检阴性。为明确诊断,此时最适宜的检查手段是()A、腹部B超B、钡剂灌肠造影C、乙状结肠镜检D、上消化道造影E、腹部CT

患者大便变细,便意频繁,首先应行()A、直肠指检B、粪便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C、X线钡剂灌肠检查D、纤维结肠镜检查E、乙状结肠镜检查

患者,男性,20岁。反复排黏液稀血便2年,行纤维结肠镜检发现全结肠和直肠遍布不带蒂的小息肉。其病理类型多为().A、绒毛性息肉B、增生性息肉C、腺瘤性息肉D、退行性息肉E、假性息肉

单选题患者,男性,20岁。反复排黏液稀便和血便1年,行纤维结肠镜检发现全结肠和直肠遍布不带蒂的小息肉,最可能的病理类型是()A乳头状息肉B增生性息肉C家族性肠息肉病D退行性息肉E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单选题患者,男性,20岁。反复排黏液稀血便2年,行纤维结肠镜检发现全结肠和直肠遍布不带蒂的小息肉。其病理类型多为().A绒毛性息肉B增生性息肉C腺瘤性息肉D退行性息肉E假性息肉

单选题男性,55岁,黏液稀便2个月,脐周及下腹部隐痛不适,腹平软,无压痛及肿块,便化验隐血(+)。应先选择哪种检查()A乙状结肠镜检查B纤维结肠镜检查C大便培养D直肠指诊E肛门镜检查

单选题患者,女性,40岁。排便次数增多伴稀便2个月,间断出现血便和黏液便。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直肠指检阴性。为明确诊断,此时最适宜的检查手段是()A腹部B超B钡剂灌肠造影C乙状结肠镜检D上消化道造影E腹部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