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某测绘单位承担大厦建设过程中的变形监测任务。该大厦位于城市的中部,设计楼层80层(含地下4层),楼高约360m,总建筑面积约250000m2,为钢结构地标性建筑物。已有资料:(1)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说明文档;(2)施工首级GPS控制网资料(城市独立坐标系);(3)周边地区一、二等水准点资料(1985国家高程基准);(4)其他相关资料。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1)0.5秒级全站仪l台套;(2)双频GPS接收机5台套;(3)精度为1/10万的激光垂准仪1台套;(4)DS 0.5型水准仪l台套;(5)50m钢卷尺1个。测绘单位按规范要求在建筑物基坑周边外埋设了2个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和4个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为钢管标;水平位移监测基点为带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其中2个建于周边10层楼的楼顶,2个建于地面上。变形监测的内容包括基坑支护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基坑回弹测量、基础沉降监测及主体工程倾斜测量、基坑周边50m范围内建筑物的沉降监测等。变形监测要求提交符合规范要求的以图和表形式表达的成果。【问题】1.为测定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的高程,应布设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简述垂直基准点布的位置和数量要求,以及垂直位移监测的等级要求。2.在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中,选择一种最适合用于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工作的稳定性的设备,并说明观测时的注意事项。3.简述变形监测成果中图和表的主要内容。

问答题
某测绘单位承担大厦建设过程中的变形监测任务。该大厦位于城市的中部,设计楼层80层(含地下4层),楼高约360m,总建筑面积约250000m2,为钢结构地标性建筑物。已有资料:(1)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说明文档;(2)施工首级GPS控制网资料(城市独立坐标系);(3)周边地区一、二等水准点资料(1985国家高程基准);(4)其他相关资料。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1)0.5秒级全站仪l台套;(2)双频GPS接收机5台套;(3)精度为1/10万的激光垂准仪1台套;(4)DS 0.5型水准仪l台套;(5)50m钢卷尺1个。测绘单位按规范要求在建筑物基坑周边外埋设了2个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和4个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为钢管标;水平位移监测基点为带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其中2个建于周边10层楼的楼顶,2个建于地面上。变形监测的内容包括基坑支护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基坑回弹测量、基础沉降监测及主体工程倾斜测量、基坑周边50m范围内建筑物的沉降监测等。变形监测要求提交符合规范要求的以图和表形式表达的成果。【问题】1.为测定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的高程,应布设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简述垂直基准点布的位置和数量要求,以及垂直位移监测的等级要求。2.在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中,选择一种最适合用于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工作的稳定性的设备,并说明观测时的注意事项。3.简述变形监测成果中图和表的主要内容。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报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品注册申报资料中需几套完整的资料A.1套B.2套C.3套D.4套E.5套

贯通工程测量1)工程概况××矿井田位于××中部黄土高原区,地形为低山丘陵或沙滩,海拔1680 ~1900m;区内河流无常年性流水,沙河及冲沟有季节性流水。矿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气候特征为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区均被第四系黄土覆盖,地形起伏较大,以黄土丘陵居多。区内有专用铁路和公路分别与××铁路和××国道连接,交通便利。该矿是1 9 72年建成投产,设计能力2 1万t/年,矿井曾连续三年产量达3 0万t/年。由于超生产能力服务和小窑破坏,使老采区资源枯竭。为了矿井接续,经原矿务局研究决定,对××矿实施深部接替改造设计。为此需将三矿主井筒继续延伸,使之与××矿三采区轨道上山贯通,从而解决矿井延伸后的总回风、提升等问题。该贯通测量工程属一矿副井与三矿主井两井间贯通,属重要贯通工程。两主井井口相距2100m,井下导线长度约2700m。2)作业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03)已有资料利用本设计所采用的起始数据为1968年××地质局测量六队的三角点成果和1 997年9月××公司地质队提交的三角点成果联测到井下的导线点成果资料,属1 9 5 4年北京坐标系,1 9 5 6年黄海高程系。经对已知点进行检查核实,起始资料正确可靠。4)仪器设备(1) SET22D防爆智能全站仪,技术指标:测距精度:±(2mm+2ppm*D)测角精度:±2″测程:井下大于500m,地面2400m(一块棱镜)(2)HD8200E型GPS接收机,技术指标:平面定位精度:静态测量±( 5mm+1ppm*D)高程精度:静态测量±(10mm+2ppm*D)(3)陀螺经纬仪,在洞内导线测量中加测陀螺定向边是提高贯通测量精度的一项重要措施。(4) S3型水准仪,高程测量。5)地面平面控制测量鉴于GPS测量具有精度高、施测简便的特点,本设计采用GPS网建立地面独立平面控制,并与矿区原有控制点进行联测。为此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中四等GPS测量要求施测。(1)布网原则: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进行设计;GPS网的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但应考虑其应用,每点应有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2)点位选择:点位的选择应符合《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要求,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距离大于50m),点位周围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的物体,并避开大面积水域,不宜选在山坡、山谷和盆地中,以防止多路径效应。(3)观测方法及要求:用广州中海达HD8200E型GPS接收机三台套,以静态定位法施测GPS控制网。新购置GPS接收机应按规定进行全面检验,合格后方可参加作业。(4)数据处理:数据后处理用HD8200E随机软件HDS2003进行。6)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两井间的地面高程控制测量按三等水准测量规定进行。采用S3型水准仪,配以区格式水准尺,独立施测两次,取两次测得的高程平均值作为最终值,以求得水准点和井口水准基点的标高。7)洞内控制测量(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导线测量方法,采用全站仪施测,用陀螺经纬仪加测陀螺定向边。(2)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采用S3型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规定进行。8)贯通工程测量技术总结技术总结编写提要如下:(1)贯通工程略图。(2)贯通工程概况:贯通巷道的用途、长度、施工方式、施工日期及施工单位。(3)测量工作情况:参加测量的单位、人员,完成的测量工作量及完成日期。(4)地面控制测量情况:GPS控制网的施测时间、单位,观测方法和精度要求,观测成果的精度评定,联测GPS近井网时所用三角点的精度,点位的完好情况等。(5)井下测量情况:贯通导线施测情况及实测精度的评定,高程测量的施测情况及实测精度的评定。(6)贯通精度情况:贯通工程的允许偏差值,贯通实际偏差值。(7)应附全部贯通测量资料明细表及附图。9)问题(1)简述建立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网的有关规定。(2)简述建立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的有关规定。(3)简述隧道高程控制测量的有关规定。(4)隧道的贯通误差分为哪几个部分?

为满足××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单位计划于××年××月开始在××区域进行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选点埋石、水准观测、数据处理。现处于任务设计阶段。1.已有资料(1)图件资料。测区现有1: 50000地形图及交通图、行政区划图可供设计、选点使用。(2)水准资料。测区原有二等水准点4个。高程成果为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有3个基本点和1个基岩点设计为本次永准测量的起算点。2.人员作业单位具有测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等技术职称人员和高、中、初级职业资格人员××名,长年从事水准测量工作,具有丰富的水准控制网布测经验,可组织×个水准测量班组同时作业。3.设备作业单位有×套经过检定合格的DSZ3水准仪,可同时满足×个水准测量班组作业的需求。根据测区实际情况,设计埋设三等点4 5个,全为普通标石点。【问题】1.简述三等高程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2.试述三等水准外业记录项目。3.简述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及设站要求。

某待建隧道长约10 km,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供的前期测绘成果和设计资料包括:1.进、出洞口各4个C级精度的GPS控制点,基准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中央子午线×××°50'00",投影面正常高为500m。2.进、出洞口各两个二等水准点,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3.隧道的设计坐标、高程、里程桩等。4.……由于现场地形条件的限制,该隧道未设计斜井,拟采用双向开挖施工,贯通面位于隧道的中部。隧道主体为南北偏西走向的直线隧道,隧道坡度一致,施工区中央子午线为×××°10'00",纬度为40°,进口施工面正常高为750 m,出口施工面正常高为850 m。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对已有成果进行了复测,并进行了中央子午线平移和旋工坐标系建立等工作。施工坐标系的X轴为进、出洞口中线点连线的水平投影方向,并重新选择投影面。洞内平面控制采用双导线分期布设,全站仪的测角精度不低于1'',导线边长控制在200-600m之间,角度观测6测回,导线在隧道内向前每推进2 km加测一条高精度陀螺定向边,高程控制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问题]1.说明施工单位在隧道施工前应复测的内容及复测方法。2.说明建立施工坐标系时重新选择投影面的理由,并指出所选最佳投影面的正常高。3.说明隧道内加测高精度陀螺定向边的目的和基本作业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二等精密水准测量项目设计书如下。1)概况(1)任务来源维持区域大地测量高程基准,为经济建设提供基础测绘服务,利用水准测量技术建立区域大地高程控制网。(2)测区范围(略)(3)任务情况(略)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略)(2)收集资料情况1:5000地形图。二等水准点4个,采用1 9 5 6黄海高程基准。3)技术依据与精度要求《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二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偶然中误差:±2.0mm 。4)方案设计(1)二等水准网布设(略)(2)技术标准①仪器:DS3光学水准仪;②视线长度≤80m;③前后视距差≤3.0m;……(3)外业观测①人员(略);②观测方式:采用单程双转点观测;……5)附录(略)6)问题(1)上面的项目设计中有多处条文不合适,请加以改正。(2)简述项目设计书包含的内容,该项目设计书是否完整?该项目设计书的方案设计是否完整?

施工测量1)工程概况××新城3号地块1号楼,包括地下2层、主体3 2层,建筑总高度101. 60m,地下2层面积3 012m2,地上3 2层面积46080m2,总建筑面积约49092m2。结构形式为高层剪力墙、框架结构。±0.00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标高26. 5m。××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通过竞标获得该项目的建设权,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业主方委托某甲级测绘单位对该项目进行第三方检测。2)检测工作内容检测工作内容包括平面控制网建立、建筑物施工放样测量、工程高程控制测量、建筑物垂直度控制(内控制)、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3)问题(1)简述建筑物高程控制测量的规定。(2)建筑物施工放样应具备哪些资料?(3)超高层建筑物垂直度控制形式主要是内控制,请简述内控制实施步骤。(4)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有哪些方法?

沿海某市为了港口建设,需要对甲地到乙地距海岸线10km水域进行水下地形测量。获取1:10000的水下地形图。1.指标要求(1)平面坐标系统:城市坐标系,高斯投影,3 0分带;(2)高程系统: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3)测图比例尺:测图比例尺为1:10000,等深线间距1m;(4)精度要求:定位精度要求2m,测深精度要求0.3%水深,交叉点测深不符值均方根要求小于0. 5m。2.现有资料(1)市区的1:10000的地形图;(2)测区附近有4个三等GPS控制点;(3)测区附近有3个二等水准点。3.设备水下地形测量采用的设备如下:(1)定位设备(GPS):根据测量比例尺、精度和测量环境采用信标GPS接收机。(2)测深设备:应根据要求采用单波束、多波束测深设备。(3)声速测量:应该根据水深以及区域温度、盐度变化采用声速剖面仪。(4)验潮仪:对于需要架设临时验潮站的情况,可采用水尺验潮、波潮流仪、压力式验潮计(5)水准测量:水准仪或者全站仪。(6)其他辅助设备:为实现精确测深,可考虑在测深中配备姿态传感器和光线罗经等辅助设备,辅助设备还包括计算机、发电机等其他区设备。【问题】1.简述海洋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2.简述测深线的布设要求。3.简述深度改正的内容。

沿海某市为了港口建设,需要对甲地到乙地距海岸线10km水域进行水下地形测量。获取1: 10000的水下地形图。 1.指标要求 (1)平面坐标系统:城市坐标系,高斯投影,3°分带;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 (3)测图比例尺:测图比例尺为1:10000,等深线间距1m; (4)精度要求:定位精度要求2m,测深精度要求o.3%水深,交叉点测深不符值均方根要求小于0. 5m。 2.现有资料 (1)市区的1:10000的地形图; (2)测区附近有4个三等GPS控制点; (3)测区附近有3个二等水准点。 3.设备 水下地形测量采用的设备如下: (1)定位设备(GPS):根据测量比例尺、精度和测量环境采用信标GPS接收机。 (2)测深设备:应根据要求采用单波束、多波束测深设备。 (3)声速测量:应该根据水深以及区域温度、盐度变化采用声速剖面仪。 (4)验潮仪:对于需要架设临时验潮站的情况,可采用水尺验潮、波潮流仪、压力式验潮计 (5)水准测量:水准仪或者全站仪。 (6)其他辅助设备:为实现精确测深,可考虑在测深中配备姿态传感器和光线罗经等辅助设备,辅助设备还包括计算机、发电机等其他区设备。1小题>简述海洋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2小题>简述测深线的布设要求。3小题>简述深度改正的内容。

工程任务:需遵照国家颁布的cjj/t 8-2011《城市测量规范》对该测区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期60天.1.已有资料情况(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二等点×××、d级gps点×××、这两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2)本工程收集到2个国家一等水准点×××和×××,系1956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2.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图幅分幅(1)平面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2)基本等高距1.0m.(3)图幅采用50×50正方形分幅;图幅号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x、y的千米数表示,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短线相连;图幅内有明显地形、地物名的应标注图名.3.提交成果资料(1)技术设计书.(2)仪器检验校正资料.(3)控制网网图.(4)控制测量外业资料.(5)控制测量计算及成果资料.(6)所有测量成果及图件电子文件.[问题]1.地形图的地形要素指什么?等高线有什么特性?2.图根点的测量常用哪些方法完成?简要叙述一种图根测量的作业流程.3.解释"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含义.

地铁施工测量。1、地铁东西走向,地铁站采用明挖法进行施工,设计的基坑大小为长200米,宽60米,深30米[1];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进行施工[2]。2、已有资料:(1)地铁沿线按GNSS C级网精度要求测制的首级平面控制网点;(2)沿线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测制的水准点。3、已有设备[3]:(1)双频GNSS接收机4台,标称精度5mm+2ppm;(2)高精度测量机器人1台,测角精度1秒,测距精度1mm+1ppm;(3)DS05数字水准仪一台;(4)高精度陀螺仪一台,精度5秒。4、主要任务:(1)施工控制网的建立与复测;(2)基坑变形监测;(3)施工放样。5、现场作业为方便施工,在建立地表施工控制网时,沿着基坑边[4]布设了两个带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A、B作为施工控制点,以A、B为工作基点[5],进行基坑变形监测和联系测量;为保证地下控制网与地面控制点的坐标系一致[6],在基坑底面布设了C、D两点,作为地下导线控制的起点[7],C、D距离约180米。问题:1、水准仪每千米测量高程中误差。2、选用合适的设备和方法,确定A、B两点平面坐标和高程,需要写出主要的作业流程。3、选用合适的设备和方法,确定C、D两点的三维坐标(Xc、Yc、Zc)、(Xd、Yd、Zd)[8](写出主要的作业流程),并写出根据坐标计算CD边坐标方位角αCD的公式[9]。

某测绘单位承担了某测区基础控制测量工作,测区面积约1800km2,地势平坦,无CORS网络覆盖。工作内容包括10个GPS C级点GPS联测、三等水准连测及建立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测量基准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及1 985国家高程基准。测区已有资料情况:测区周边均匀分布有3个国家GPS B级框架点,一条二等水准路线经过测区。观测设备采用经检验合格的双频GPS接收机(5mm+1ppm)3台套,DS1水准仪1套。技术要求:GPS C级网按同步环边连接式布网观测;按照三等水准连测GPS C级点高程;采用函数f(χ,y)=a0+a1x+a2y+a3χ2 +a4 y2+a5χy计算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经GPS观测、水准连测及数据平差处理,获得了GPS C级点的CGCS2000坐标及1985高程成果。某GPS三边同步环各坐标分量情况统计见表。拟合方法:利用GPS C级成果计算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经检验精度为±0.05m。问题:1.本工程共能建立几个同步环?计算本工程的独立基线数有几条?2.根据本项目给出的某同步环给出的数据(见表)计算各坐标分量残差与同步环闭合差。3.简述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的建立过程,如何检验本项目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的精度?

1.任务概况 某市对海滩涂实施1:1万的水下地形测量,为该市围垦工程、港航建设、海洋资源利用等提供基础性测绘资料。 2.目标 获取A地到B地距离海岸线5 km水域的1:1万的水下地形图。测量任务工期60天。 3.指标要求 (1)平面坐标系统:城市坐标系,高斯投影,3°分带。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 (3)测图比例尺:测图比例尺为1:1万,等深线间距1m。 (4)精度要求:定位精度要求2m,测深精度要求0.3%水深,交叉点测深不符值均方根要求小于0.5 m。 4.条件 1)测区条件 测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明显。东部受大面积海洋水体的调节作用,西北到西南部群山环列,对冬季寒风侵袭起到阻隔作用,从而形成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17.3℃~18.3℃,夏季受太平洋副高压控制,天气晴热少雨,月平均气温在28℃,极端最高值达40.5℃;7月至9月为台风雨期,雨量大,强度大,降水量占全年的20%~28%;夏季盛行东南风,夏、秋季节多台风,一般风力在7~8级以上,有时风力达12级以上。本海区均属强潮区半日型潮流,大潮期间多数地区流速大于1 m/s,属正规半日潮,一天二高二低现象明显。 2)人员 (1)水下地形测量需要3艘测量船,每船配备技术人员3人; (2)潮位测量人员3人,分别负责相关潮位站潮位观测; (3)后勤保障人员1人; (4)项目负责及领导各1人。 3)设备 水下地形测量采用的设备如下:①定位设备(GPS);②测深设备;③声速测量;④验潮仪;⑤水准测量;⑥其他辅助设备,为实现精确测深,可考虑在测深中配备姿态传感器和光线罗经等辅助设备。辅助设备还包括计算机、发电机等其他设备。 4)已有的资料 (1)测区内已有1:1万的地形图,可作为控制网设计、选点用图; (2)测区内及附近已有1954北京坐标系下的二、三等GPS控制点; (3)测区内及附近已有1985黄海高程系下的二等高程控制点。 5.提交成果 项目实施需要提交如下原始资料和成果资料。 (1)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调查、现场记录、光盘磁带等原始记录资料。 (2)成果资料:包括调查航次信息、测线/剖面信息、经处理的水深数据、声速剖面数据、验潮站水位观测数据以及水下地形图等。1小题>确定深度基准面有哪几种方法2小题>海图一般采用什么投影试述其特点。3小题>海底地貌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某测绘公司承接了某城市新区内1:500数字线划图(DLG)的修测任务。有关情况如下:1.新区概况新区面积约8km2,对原有的一些主要建筑物、道路和公园绿地进行了保留和整治,同时新建了大量的高层新写字楼、住宅小区及道路交通设施等。2.已有资料情况3个月前完成的全市范围内0.2m分辨率彩色数码航摄,满足相应比例尺测图要求;2013年测制的1:500地形图数据;覆盖全市范围的高精度卫星定位服务系统(CORS)及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等。3.公司拥有的主要测绘仪器和设备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双频GPS接收机、手持GPS接收机、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地理信息系统、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等。4.修测要求内容及精度满足1:500地形图测图相关规范的要求,现势性达到作业的当时,同时充分利用已有数据资料和仪器设备,合理设计作业方法和流程,尽可能减少作业量。问题:1.简述该项目修测1:500 DLG数据应采用的作业方法和理由。2.简述修测1:500 DLG数据的主要工作步骤。3.说明在内业如何发现1:500 DLG数据中不需要更新的要素。4.指出本项目最适合采用的仪器设备及其用途。

××测绘单位通过招标承担了××镇的1 :1 000数字地 形图测绘工程。本测区面积约20 km2。测区内约70%为平原地区、约 30%为丘陵地区;平原地区主要有村庄和耕地,丘陵地区主 要有村庄、山坡地和山丘,山丘较高,山沟较深,但山上树 木不多,以灌木为主。 测区内有国家二等点2个、GPS D级点4个、国家二等水 准点4个,这些点可作为本工程平面、高程控制起算点。 测绘单位用于该工程的测量设备有GPS接收机4台套、 2''全站仪4台套、S3光学水准仪2台。 [问题]1.简述测绘单位用于该工程的测量设备的作用。2.根据测区地形和已有测量设备情况,简述该测图工程可采用的碎部点数据采集方法。3.简述该测区碎部点的选择方法。4.地形图的地形要素指什么?等高线有什么特性?5.图根点的测量常用哪些方法完成?简要叙述一种图根测量的作业流程。6.解释“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含义。

某测量单位受某城市规划局委托,承担了该市建成区约20 km2的地下综合管线普查项目。地下综合管线包括供水、排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热力、燃气、工业管线八大类,要求通过实地调查、探测和测量,查明所有管线的平面位置、埋深(或高程)、走向,以及规格、性质、材料、权属等属性,并建立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 已有的档案资料记载,该城市的排水管道为水泥管或方沟,给水、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管线等为导磁金属管线。 管线普查技术依据:CJJ 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T 8-2011《城市测量规范》,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1:2 000地形图图式》。 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地下管线仪2台,地质雷达2台,双频GPS接收机4台,全站仪若干台。 测区已有成果资料:城市GPS D级点坐标成果,城市一、二级导线点成果,测区1:500数字地形图。 [问题]1.简述本项目地下管线普查的工作流程。2.简述本项目对给、排水管线拟采用的探测方法和仪器。3.简述管线探测质量的检验方法。

某测绘单位承担大厦建设过程中的变形监测任务。该大厦位于城市的中部,设计楼层8 0层(含地下4层),楼高约360m,总建筑面积约250000m2,为钢结构地标性建筑物。已有资料:(1)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说明文档;(2)施工首级GPS控制网资料(城市独立坐标系);(3)周边地区一、二等水准点资料(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4)其他相关资料。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1)0.5秒级全站仪1台套;(2)双频GPS接收机5台套;(3)精度为1/10万的激光垂准仪1台套;(4)DS0.5型水准仪1台套;(5)50m钢卷尺1个。测绘单位按规范要求在建筑物基坑周边外埋设了2个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和4个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为钢管标;水平位移监测基点为带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其中2个建于周边1 0层楼的楼顶,2个建于地面上。变形监测的内容包括基坑支护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基坑回弹测量、基础沉降监测及主体工程倾斜测量、基坑周边50m范围内建筑物得沉降监测等。变形监测要求提交符合规范要求的以图和表形式表达的成果。【问题】1.为测定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的高程,应布设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简述垂直基准点布设的位置和数量要求以及垂直位移监测的等级要求。2.在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中,选择一种最适合用于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工作的稳定性的设备,并说明观测时的注意事项。3.简述变形监测成果中图和表的主要内容。

沿海某市为了港口建设,需要对甲地到乙地距海岸线10 km水域进行水下地形测量。获取1:10 000的水下地形图。1.指标要求如下。1)平面坐标系统:城市坐标系,高斯投影,30分带。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3)测图比例尺:测图比例尺为1:10 000,等深线间距1 m。4)精度要求:定位精度要求2m,测深精度要求0.3%水深,交叉点测深不符值均方根要求小于0.5 m。2.现有资料如下。1)市区的1:10 000的地形图;2)测区附近有4个三等GPS控制点;3)测区附近有3个二等水准点。3.水下地形测量采用的设备如下。1)定位设备(GPS):根据测量比例尺、精度和测量环境采用信标GPS接收机。2)测深设备:应根据要求采用单波束、多波束测深设备。3)声速测量:应该根据水深以及区域温度、盐度变化采用声速剖面仪。4)验潮仪:对于需要架设临时验潮站的情况,可采用水尺验潮、波潮流仪、压力式验潮计。5)水准测量:水准仪或者全站仪。6)其他辅助设备:为实现精确测深,可考虑在测深中配备姿态传感器和光线罗经等辅助设备。辅助设备还包括计算机、发电机等其他设备。问题(1)筒述海洋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2)筒述测深线的布设要求。(3)简述深度改正的内容。

某测绘单位承担某商住楼建设过程中的变形监测任务.该楼位于城市的中心区,设计楼层14层(含地下2层),楼高约50m.本建筑的变形监测等级为三等. (1)已有资料: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说明文档;施工首级gps控制网资料(城市地方坐标系);周边地区一、二等水准点资料(1985国家高程基准);其他相关资料.(2)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0.5″级全站仪一台套;ds05型水准仪一台套.[问题]1.该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项目有哪些?2.简述该建筑的变形监测精度要求.3.简述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的方法.

为满足×x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X单位计划于××年X×月开始在××区域进行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选点埋石、水准观测、数据处理。现处于任务设计阶段。 l.已有资料 (l)图件资料。测区现有1:50000地形图及交通图、行政区划图可供设计、选点使用。 (2)水准资料。测区原有二等水准点4个,高程成果为1 9 85国家高程基准,有3个基本点和1个基岩点设计为本次水准测量的起算点。 2.人员 作业单位具有测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等技术职称人员和高、中、初级职业资格人员××名,长年从事水准测量工作,具有丰富的水准控制网布测经验,可组织×个水准测量班组同时作业。 3.设备 作业单位有×套经过检定合格的DSZ3水准仪,可同时满足×个水准测量班组作业的需求。根据测区实际情况,设计埋设三等点45个全为普通标石点。1小题>简述三等高程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2小题>简述三等水准外业记录项目。3小题>简述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及设站要求。

某特建隧道长约10km,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供的前期测绘成果和设计资料包括:1.进、出洞口各4个C级精度的GPS控制点,基准采用2 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中央子午线为×××°50′00",投影面正常高为500m;2.进、出洞口各2个二等水准点,采用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3.隧道的设计坐标、高程、里程桩等;4.……由于现场地形条件的限制,该隧道未设计斜井,拟采用双向开挖施工,贯通面位于隧道的中部。隧道主体为南北偏西走向的直线隧道,隧道坡度一致,施工区中央子午线为×××°10′00″,纬度为40°,进口施工面正常高为750m,出口施工面正常高为850m。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对已有成果进行了复测,并进行了中央子午线平移和施工坐标系建立等工作。施工坐标系的X轴为进、出洞口中线点连线的水平投影方向,并重新选择投影面。洞内平面控制采用双导线分期布设,全站仪的测角精度不低于1″,导线边长控制在200~600m之间,角度观测6测回,导线在隧道内向前每推进2km加测一条高精度陀螺定向边,高程控制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问题】1.说明施工单位在隧道施工前应复测的内容及复测方法。2.说明建立施工坐标系时重新选择投影面的理由,并指出所选最佳投影面的正常高。3.说明隧道内加测高精度陀螺定向边的目的和基本作业步骤。

我国在中南与西南地区拟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铁路,设计单位提供了线路的首级控制网数据。中铁某工程局中标铁路线上的一隧道施工任务,该隧道长近10km,平均海拔500m,进洞口和出洞口以桥梁和另外两标段的隧道相连。为了保证隧道双向施工的需要,需在线路首级控制的基础上,按gps c级网观测的要求布设隧道的地面施工控制网,并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对隧道进洞口和出洞口进行高程联测。该工程局可用的硬件设备包括双频gps接收机6台套、单频gps接收机6台套、s3光学水准仪5台套、数字水准仪2台套(每千米往返水准观测精度达0.3mm,最小显示0.01mm)以及2″全站仪3台套。软件包括gps数据处理软件、水准平差软件。人员方面,可根据项目的需要,配备测量技术人员。[问题]1.在现场采集数据之前,需要做哪些前期的准备工作?2.为满足工程需要,应选用哪些设备进行测量?并写出观测方案。3.最终提交的成果应包括哪些内容?4.抵偿坐标系的投影面应如何选取?

1)工程概况(1)任务来源为了满足产权登记的需要,××测绘技术公司受××公司委托,对××住宅小区进行房产测绘。该小区共有建筑5 6栋,规划建筑面积22.5万m2,有独栋、多层住宅、小高层和综合服务楼等多种建筑形式。(2)测区范围该项目测区位于××区,东起机场路,西至将军路,北临秦淮路,南达天源路。(3)测绘工作量测绘工作量主要包括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面积测算、房产图绘制、房产分户测量及成果资料检查与验收等。2)已有资料(1)测区附近的控制成果;(2)本建筑项目的房屋用地文件;(3)各建筑的规划审批、验收文件;(4)各建筑物的设计文件;(5)该项目房屋预售文件;(6)其他相关文件资料。3)引用技术文件(1)《房产测量规范》 (GB/T 17986. 1-2000);(2)《房产图图式》(GB/T 17986. 2-2000);(3)《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4)《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5)《××市房产测绘规则》;(6)本宗房屋相关的、有效的规划、城建、房地产主管部门批文或约定。4)测量技术方案(1)精度指标本项目采用二级房产面积测算精度,具体指标如表4-3所示。(2)房产平面控制①检核附近已有控制点,保证房产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末级相邻基本控制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2. 5cm。②加密控制点,保证房产平面控制点的密度在建筑物密集区的平均间距在100m左右,建筑物稀疏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在200m左右。(3)房产调查(参见规范,此处略)(4)房屋要素测量(5)房产图绘制(6)房产面积测算(7)权属备案5)测量组织及工作计划(1)人员安排项目负责人1人;两个测量小组队,每组配备技术人员2人。(2)投入设备全球定位GPS-RTK测量系统2台套;莱卡手持式测距仪4台,设备编号:CJY0301~CJY0304;便携式计算机4台;作业车1辆。(3)工作计划测量任务工期2个月,具体安排如下:20 1 2年5月1日一20 1 2年5月3 1日完成外业数据采集、调查工作;20 1 2年6月1日一20 1 2年6月30日完成内业数据处理、面积计算及绘图工作。6)提交成果资料(1)房产测绘技术设计书。(2)成果资料索引及说明。(3)控制测量成果资料。(4)房屋及房屋用地调查表、界址点坐标成果表。(5)图形数据成果和房产原图(分幅、分丘、分户)。(6)项目技术总结。(7)检查验收报告。(8)计算所依据的分摊文件、测算过程需要说明的文件。(9)数据库文件(符合本市房产管理系统要求)。(10)委托单位提供的其他文件。7)问题(1)现行房产测量规范对房产测绘的精度有哪些要求?(2)简述商住楼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方法。(3)房产变更测量的精度有哪些要求?

三等水准网1)项目概况为满足×××工程的需求,拟进行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选点埋石、外业水准观测、数据处理等。高程基准采用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2)已有资料情况(1)测区现有1:1万、1:5万地形图可供设计、选点使用。(2)国家二等水准点4个,其中2个基岩点,2个基本点,采用1 9 85国家高程基准。3)作业单位概况(1)技术人员:具有高、中、初级职业资格人员×××名,长年从事水准测量工作,具有丰富的水准控制网布测经验,可组织×××个水准测量班组同时作业。(2)仪器设备:具有×××套经过检定合格的DS1、DS05水准仪,可满足×××个水准测量班组同时作业需求。4)问题(1)简述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2)试列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不适合设立水准点的地点。(3)工程完成后应提交哪些成果?

任务:××测绘单位通过招标承担了××镇的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程.测区概况:本测区面积约20km2.测区内约70﹪为平原地区、约30﹪为丘陵地区;平原地区主要有村庄和耕地,丘陵地区主要有村庄、山坡地和山丘,山丘较高,山沟较深,但山上树木不多、以灌木为主.测区既有资料:测区内有国家二等点2个、d级gps点4个、国家二等水准点4个,这些点可作为本工程平面、高程控制起算点.设备:测绘单位用于该工程的测量设备有:gps接收机4台套、2″全站仪4台套、s3光学水准仪2台.[问题]1.简述测绘单位用于该工程的测量设备的作用是什么?2.根据测区地形和已有测量设备情况,简述该测图工程可采用的碎部点数据采集方法.3.简述该测区碎部点的选择方法.

建设单位的职责中的第3条,要求建设单位在设计和主要设备供货合同签订时就要充分考虑到现场需要的资料份数,至少要保证:存档资料2套、建设单位3套、监理单位1套、施工单位4套(按承包范围分别分发给不同的施工单位)、调试单位1套、生产单位()套。A、2;B、3;C、4;D、1。

建设单位的职责中的第3条,要求建设单位在设计和主要设备供货合同签订时就要充分考虑到现场需要的资料份数,至少要保证:存档资料2套、建设单位3套、监理单位1套、施工单位4套(按承包范围分别分发给不同的施工单位)、调试单位1套、生产单位3套。

问答题某待建隧道长约10km,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供的前期;烈绘成果和设计资料包括: 1.进、出洞口各4个C级精度的GPS控制点,基准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CGCS2000),中央子午线为×××°50′00″,投影面正常高为500m。 2.进、出洞口各2个二等水准点,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隧道的设计坐标、高程、里程桩等。 4.…… 由于现场地形条件的限制,该隧道未设计斜井,拟采用双向开挖施工,贯通面位于隧道的中 部。隧道主体为南北偏西走向的直线隧道,隧道坡度一致,施工区中央子午线为×××°10′00″,纬度为40°,进口施工面正常高为750m,出口施工面正常高为850m。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对已有成果进行了复测,并进行了中央子午线平移和施工坐标系建立等工作。施工坐标系的X轴为进、出洞口中线点连线的水平投影方向,并重新选择投影面 洞内平面控制采用双导线分期布设,全站仪的测角精度不低于l″,导线边长控制在200 -600m.角度观测6测回,导线在隧道内向前每推进2km加测一条高精度陀螺定向边,高程控制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 【问题】 1.说明施工单位在隧道施工前应复测的内容及复测方法。 2.说明建立施工坐标系时重新选择投影面的理由,并指出所选最佳投影面的正常高。 3.说明隧道内加测高精度陀螺定向边的目的和基本作业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