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工程测量1)工程概况××矿井田位于××中部黄土高原区,地形为低山丘陵或沙滩,海拔1680 ~1900m;区内河流无常年性流水,沙河及冲沟有季节性流水。矿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气候特征为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区均被第四系黄土覆盖,地形起伏较大,以黄土丘陵居多。区内有专用铁路和公路分别与××铁路和××国道连接,交通便利。该矿是1 9 72年建成投产,设计能力2 1万t/年,矿井曾连续三年产量达3 0万t/年。由于超生产能力服务和小窑破坏,使老采区资源枯竭。为了矿井接续,经原矿务局研究决定,对××矿实施深部接替改造设计。为此需将三矿主井筒继续延伸,使之与××矿三采区轨道上山贯通,从而解决矿井延伸后的总回风、提升等问题。该贯通测量工程属一矿副井与三矿主井两井间贯通,属重要贯通工程。两主井井口相距2100m,井下导线长度约2700m。2)作业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03)已有资料利用本设计所采用的起始数据为1968年××地质局测量六队的三角点成果和1 997年9月××公司地质队提交的三角点成果联测到井下的导线点成果资料,属1 9 5 4年北京坐标系,1 9 5 6年黄海高程系。经对已知点进行检查核实,起始资料正确可靠。4)仪器设备(1) SET22D防爆智能全站仪,技术指标:测距精度:±(2mm+2ppm*D)测角精度:±2″测程:井下大于500m,地面2400m(一块棱镜)(2)HD8200E型GPS接收机,技术指标:平面定位精度:静态测量±( 5mm+1ppm*D)高程精度:静态测量±(10mm+2ppm*D)(3)陀螺经纬仪,在洞内导线测量中加测陀螺定向边是提高贯通测量精度的一项重要措施。(4) S3型水准仪,高程测量。5)地面平面控制测量鉴于GPS测量具有精度高、施测简便的特点,本设计采用GPS网建立地面独立平面控制,并与矿区原有控制点进行联测。为此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中四等GPS测量要求施测。(1)布网原则: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进行设计;GPS网的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但应考虑其应用,每点应有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2)点位选择:点位的选择应符合《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要求,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距离大于50m),点位周围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的物体,并避开大面积水域,不宜选在山坡、山谷和盆地中,以防止多路径效应。(3)观测方法及要求:用广州中海达HD8200E型GPS接收机三台套,以静态定位法施测GPS控制网。新购置GPS接收机应按规定进行全面检验,合格后方可参加作业。(4)数据处理:数据后处理用HD8200E随机软件HDS2003进行。6)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两井间的地面高程控制测量按三等水准测量规定进行。采用S3型水准仪,配以区格式水准尺,独立施测两次,取两次测得的高程平均值作为最终值,以求得水准点和井口水准基点的标高。7)洞内控制测量(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导线测量方法,采用全站仪施测,用陀螺经纬仪加测陀螺定向边。(2)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采用S3型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规定进行。8)贯通工程测量技术总结技术总结编写提要如下:(1)贯通工程略图。(2)贯通工程概况:贯通巷道的用途、长度、施工方式、施工日期及施工单位。(3)测量工作情况:参加测量的单位、人员,完成的测量工作量及完成日期。(4)地面控制测量情况:GPS控制网的施测时间、单位,观测方法和精度要求,观测成果的精度评定,联测GPS近井网时所用三角点的精度,点位的完好情况等。(5)井下测量情况:贯通导线施测情况及实测精度的评定,高程测量的施测情况及实测精度的评定。(6)贯通精度情况:贯通工程的允许偏差值,贯通实际偏差值。(7)应附全部贯通测量资料明细表及附图。9)问题(1)简述建立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网的有关规定。(2)简述建立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的有关规定。(3)简述隧道高程控制测量的有关规定。(4)隧道的贯通误差分为哪几个部分?


贯通工程测量


1)工程概况


××矿井田位于××中部黄土高原区,地形为低山丘陵或沙滩,海拔1680 ~1900m;区内河流无常年性流水,沙河及冲沟有季节性流水。矿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气候特征为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区均被第四系黄土覆盖,地形起伏较大,以黄土丘陵居多。区内有专用铁路和公路分别与××铁路和××国道连接,交通便利。


该矿是1 9 72年建成投产,设计能力2 1万t/年,矿井曾连续三年产量达3 0万t/年。由于超生产能力服务和小窑破坏,使老采区资源枯竭。为了矿井接续,经原矿务局研究决定,对××矿实施深部接替改造设计。为此需将三矿主井筒继续延伸,使之与××矿三采区轨道上山贯通,从而解决矿井延伸后的总回风、提升等问题。该贯通测量工程属一矿副井与三矿主井两井间贯通,属重要贯通工程。两主井井口相距2100m,井下导线长度约2700m。


2)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0


3)已有资料利用


本设计所采用的起始数据为1968年××地质局测量六队的三角点成果和1 997年9月××公司地质队提交的三角点成果联测到井下的导线点成果资料,属1 9 5 4年北京坐标系,1 9 5 6年黄海高程系。经对已知点进行检查核实,起始资料正确可靠。


4)仪器设备


(1) SET22D防爆智能全站仪,技术指标:


测距精度:±(2mm+2ppm*D)


测角精度:±2″


测程:井下大于500m,地面2400m(一块棱镜)


(2)HD8200E型GPS接收机,技术指标:


平面定位精度:静态测量±( 5mm+1ppm*D)


高程精度:静态测量±(10mm+2ppm*D)


(3)陀螺经纬仪,在洞内导线测量中加测陀螺定向边是提高贯通测量精度的一项重要措施。


(4) S3型水准仪,高程测量。


5)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鉴于GPS测量具有精度高、施测简便的特点,本设计采用GPS网建立地面独立平面控制,并与矿区原有控制点进行联测。为此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中四等GPS测量要求施测。


(1)布网原则: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进行设计;GPS网的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但应考虑其应用,每点应有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


(2)点位选择:点位的选择应符合《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要求,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距离大于50m),点位周围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的物体,并避开大面积水域,不宜选在山坡、山谷和盆地中,以防止多路径效应。


(3)观测方法及要求:用广州中海达HD8200E型GPS接收机三台套,以静态定位法施测GPS控制网。新购置GPS接收机应按规定进行全面检验,合格后方可参加作业。


(4)数据处理:数据后处理用HD8200E随机软件HDS2003进行。


6)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两井间的地面高程控制测量按三等水准测量规定进行。采用S3型水准仪,配以区格式水准尺,独立施测两次,取两次测得的高程平均值作为最终值,以求得水准点和井口水准基点的标高。


7)洞内控制测量


(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导线测量方法,采用全站仪施测,用陀螺经纬仪加测陀螺定向边。


(2)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采用S3型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规定进行。


8)贯通工程测量技术总结


技术总结编写提要如下:


(1)贯通工程略图。


(2)贯通工程概况:贯通巷道的用途、长度、施工方式、施工日期及施工单位。


(3)测量工作情况:参加测量的单位、人员,完成的测量工作量及完成日期。


(4)地面控制测量情况:GPS控制网的施测时间、单位,观测方法和精度要求,观测成果的精度评定,联测GPS近井网时所用三角点的精度,点位的完好情况等。


(5)井下测量情况:贯通导线施测情况及实测精度的评定,高程测量的施测情况及实测精度的评定。


(6)贯通精度情况:贯通工程的允许偏差值,贯通实际偏差值。


(7)应附全部贯通测量资料明细表及附图。


9)问题


(1)简述建立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网的有关规定。


(2)简述建立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的有关规定。


(3)简述隧道高程控制测量的有关规定。


(4)隧道的贯通误差分为哪几个部分?





参考解析

解析:

贯通工程测量


(1)简述建立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网的有关规定。


①控制网宜布设成自由网,并根据线路测量的控制点进行定位和定向。


②控制网可采用GPS网、三角形网或导线网等形式,并沿隧道两洞口的连线方向布设;在进、出口线路中线上布设进、出口点,进、出口再各布设3个定向点,进、出口点与相应的定向点之间要通视。


③隧道的各个洞口,均应布设2个以上且相互通视的控制点。


(2)简述建立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的有关规定。


①洞内的平面控制网宜采用导线形式,并以洞口投点为起始点沿隧道中线或隧道两侧布设成直伸的长边导线或狭长多环导线。


②导线的边长宜近似相等,直线段不宜短于200m,曲线段不宜短于70m;导线边距离洞内设施不小于0. 2m。


③当双线隧道或其他辅助坑道同时掘进时,应分别布设导线,并通过横洞连成闭合环。


④当隧道掘进至导线设计边长的2~3倍时,应进行一次导线延伸测量。


⑤对于长距离隧道,可加测一定数量的陀螺经纬仪定向边。


⑥当隧道封闭采用气压施工时,对观测距离必须作相应的气压改正。


(3)简述隧道高程控制测量的有关规定。


①隧道洞内、外的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


②隧道两端的洞口水准点、相关洞口水准点(含竖井和平洞口)和必要的洞外水准点,应组成闭合或往返水准路线;


③洞内水准测量应往返进行,结合洞内施工特点,每隔200~500m设立一对高程点以便检核。


(4)隧道的贯通误差分为哪几个部分?


隧道的控制测量的主要作用是保证隧道的正确贯通。隧道的贯通误差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①贯通误差在线路中线方向上的投影称为纵向贯通误差;


②在垂直于中线方向上的投影称为横向贯通误差;


③在高程方向上的投影称为高程贯通误差。




相关考题:

已知某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差额16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为-100亿美元,误差与遗漏为1o亿美元,则该国储备资产增减额为(  )。A.70亿元B.-70亿美元C.+60亿美元D.+27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