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双干线隧道的中间隔墙按相同距离设有开放式人员疏散通道,保障人员安全。()
多数双干线隧道的中间隔墙按相同距离设有开放式人员疏散通道,保障人员安全。()
相关考题:
关于地铁车站疏散楼梯和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说法正确的有( )。A.站台至站厅以及站厅至地面的每一组出人口应至少设置1处人行楼梯,或备用自动扶梯B.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高架车站,站台两端应加设直达地面的封闭楼梯间C.单洞双线载客运营区间隧道的线路间不设防火隔墙时,应在区间隧道内每隔600m设置直通地面的疏散井D.轨行区的配线段道床面应铺设宽度不小于700mm的连续疏散通道E.两条单线载客运营区间隧道之间应设置联络通道,相邻两个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800m
下列关于通行机动车的双孔隧道,其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设置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底隧道车行横通道的间隔和隧道通向车行疏散通道入口的间隔宜为1000m~1500mB.非水底隧道车行横通道的间隔和隧道通向车行疏散通道人口的间隔不宜大于1000mC.车行横通道应沿垂直隧道长度方向布置,并应通向相邻隧道D.车行横通道和车行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4.5m,净高度不应小于4.0m
下列关于双孔隧道设置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行疏散通道应沿隧道长度方向布置在双孔中间,并应直通隧道外B.人行横通道可利用车行横通道C.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2m,净高度不应小于2.1mD.隧道与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的连通处,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关于地铁车站疏散楼梯和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说法正确的有()。A、站台至站厅以及站厅至地面的每一组出入口应至少设置1处人行楼梯,或备用自动扶梯B、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高架车站,站台两端应加设直达地面的封闭楼梯间C、单洞双线载客运营区间隧道的线路间不设防火隔墙时,应在区间隧道内每隔600m设置直通地面的疏散井D、轨行区的配线段道床面应铺设宽度不小于700mm的连续疏散通道E、两条单线载客运营区间隧道之间应设置联络通道,相邻两个通道之间距离不应大于800m
地铁区间隧道设疏散平台,疏散平台宽度在矩形和马蹄形隧道内不小于600mm。在圆形隧道内不小于()mm;疏散平台站立最小高度(垂直)()mm。疏散平台在经过防淹门、人防门及经过辅助线时断开,中间设有楼梯上下连接。
根据《公路隧道消防技术规程》,专用避难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隧道与专用避难疏散通道之间应设置前室B、专用避难疏散通道的承重结构体耐火极限应与隧道的相同C、专用避难疏散通道及其前室的净宽度不应小于2.00m,净空高度不应低于2.50m,前室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0m2D、专用避难疏散通道及其前室内必须设置独立的防烟排烟设施
多选题安全通道根据隧道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A利用横洞作为疏散联络道,两座隧道互为安全疏散通道B利用平行导坑作为疏散通道C利用一种辅助坑道组合设置人员疏散通道D利用竖井、斜井等设置人员疏散通道E利用多种辅助坑道组合设置人员疏散通道
多选题根据《公路隧道消防技术规程》,专用避难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隧道与专用避难疏散通道之间应设置前室B专用避难疏散通道的承重结构体耐火极限应与隧道的相同C专用避难疏散通道及其前室的净宽度不应小于2.00m,净空高度不应低于2.50m,前室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0m2D专用避难疏散通道及其前室内必须设置独立的防烟排烟设施
单选题有关火灾疏散方向描述正确的是()A车头火灾,乘客向后方车站或通过最近的联络通道向相邻隧道疏散B车头火灾,乘客向前方车站或通过最近的联络通道向相邻隧道疏散C若车尾火灾,乘客向前方车站或通过最近的联络通道向相邻隧道疏散;D若车尾火灾,乘客向后方车站或通过最近的联络通道向相邻隧道疏散;
填空题地铁区间隧道设疏散平台,疏散平台宽度在矩形和马蹄形隧道内不小于600mm。在圆形隧道内不小于()mm;疏散平台站立最小高度(垂直)()mm。疏散平台在经过防淹门、人防门及经过辅助线时断开,中间设有楼梯上下连接。
单选题关于双孔隧道设置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说法正确的是( )。A人行横通道的间隔和隧道通向人行疏散通道入口的间隔,宜为200m~350mB人行疏散横通道应沿垂直双孔隧道长度方向布置,并应通向相邻隧道C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2m,净高度不应小于2.2mD隧道与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的连通处,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