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65岁,体健。胃镜发现胃窦黏膜上有一约2cm盘状隆起病灶,色暗红,易出血。取活检病理证实为腺瘤型重度异型增生。最佳治疗手段A、抗感染治疗B、密切随访C、中药治疗D、手术治疗E、免疫治疗

男性,65岁,体健。胃镜发现胃窦黏膜上有一约2cm盘状隆起病灶,色暗红,易出血。取活检病理证实为腺瘤型重度异型增生。最佳治疗手段

A、抗感染治疗

B、密切随访

C、中药治疗

D、手术治疗

E、免疫治疗


相关考题:

溃疡性病灶在溃疡边缘黏膜隆起的顶部或内侧黏膜多点胃镜取活检;局部黏膜病灶也可根据染色、放大内镜观察的结果,针对最可疑或最典型的病变部位进行活检。()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男性,40岁,上腹不适5年伴暖气,胃镜检查见胃窦黏膜苍白,皱襞变细而平坦,活检发现中度不典型增生,最重要的措施是( )。

男性,60岁。上腹隐痛半年就诊。胃镜检查见胃窦部小弯侧3cm×2cm溃疡,边缘隆起,质硬易出血,中央凹陷有厚苔,胃窦蠕动少,最可能的诊断是A.胃溃疡B.胃溃疡合并真菌感染C.胃癌D.胃淋巴瘤E.胃平滑肌肉瘤

病例摘要:男性,58岁。胃灼热、反酸半年余,胃镜诊断为Barrett食管。病理检查时应见到下列哪一种变化( )A、食管鳞状上皮增生B、黏膜固有层乳头向表面延伸C、上皮层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D、黏膜糜烂或溃疡形成E、齿状线2cm以上食管黏膜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代替胃镜检查时应见到下列哪一种变化( )A、黏膜粗糙不平,红斑出血点B、黏膜血管显露,皱襞细小C、黏膜糜烂、溃疡D、齿状线2cm以上可见岛状、舌状橘红色上皮E、黏膜巨大皱襞应给予下列哪一种处理( )A、积极抗反流治疗,6个月后复查内镜和活检B、每3个月重复内镜和活检C、行远端食管切除术D、立即重复内镜并多处取活检E、继续积极抗反流治疗,每2~3年行内镜检查和活检

男性,46岁,上腹部胀痛不适4年,近1个月来餐后饱胀感加重,近几天大便潜血阳性。胃酸正常。血清抗壁细胞抗体阴性。该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胃肠钡餐检查B、胃镜检查C、剖腹探查D、吞线实验E、血清胃泌素测定该患者胃镜检查见:胃窦部黏膜变薄,可见黏膜下血管网,可见散在小的隆起性病变。最可能的诊断是( )A、癌前病变B、萎缩性胃炎C、浅表性胃炎D、胃癌E、糜烂出血性胃炎该患者拟取活组织检查,最好的活检部位是( )A、黏膜变薄区B、黏膜出血区C、黏膜充血水肿区D、小的隆起性病变区E、胃体部

男,75 岁。反复上腹痛 20 余年,消瘦、黑便 3 个月。10 余年前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本次胃镜检查示:胃皱襞减少,黏膜不平、黏膜下血管透见,胃窦可见直径 2cm 深溃疡,周边隆起,溃疡周边活检病理学检查,最不可能出现的病理改变是A.胃腺癌B.胃窦黏膜异型增生C.胃体黏膜主细胞数量减少D.胃体黏膜壁细胞数量增加E.胃窦黏膜肠上皮化生

患者,男性,43岁,周期性上腹痛多年,近半年来疼痛无周期性规律,并渐消瘦。胃镜见胃窦部有1个2cm×2.5cm大小的溃疡,边缘呈不规则隆起,质脆易出血,应首先考虑的是A.慢性胃窦炎B.溃疡型胃癌C.疣状胃炎D.胃糜烂E.慢性胃炎急性发作

男性,50岁。上腹隐痛半年就诊。胃镜检查见胃窦部小弯侧3cm×2cm溃疡,边缘隆起,质硬易出血,中央凹陷有厚苔,胃窦蠕动少。最可能的诊断是A.胃溃疡B.胃淋巴瘤C.胃癌D.胃平滑肌肉瘤E.胃溃疡合并真菌感染

男性,60岁。上腹隐痛半年就诊。胃镜检查见胃窦部小弯侧3cm×2cm溃疡,边缘隆起,质硬易出血,中央凹陷有厚苔,胃窦蠕动少,最可能的诊断是()。A胃溃疡B胃溃疡合并真菌感染C胃癌D胃淋巴瘤E胃平滑肌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