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是( )。A、户调制B、宗主督护制C、九品混通D、十五税一

北魏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是( )。

A、户调制

B、宗主督护制

C、九品混通

D、十五税一


相关考题:

北魏的地方基层政权组织是(),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是()。

阅读下列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回答问题。西晋末年到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多修筑坞壁,拥有家兵、役使众多的佃客、部曲,这些佃客、部曲没有户籍,是地主的“包荫户”,地主则被称作“包荫户”的宗主,地主既是宗族的宗主,也是土地的主人。北魏初期,就承认了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权,于是就形成“宗主督护制”。当时实行的赋税制度又叫作九品混通法。即根据贫富,将民户分成9等征收,正税为每户平均纳调帛2匹,絮2斤、丝1斤、粟20斤。此外另有附加税.每户平均纳帛1匹2丈。作为调外之费。可是,事实上在征收中,官吏与大族豪门相勾结,向广大农民转嫁负担。同时,徭役频繁,凶年国民无法生活。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地方守宰不论政绩优劣,一律任期六年,而且没有俸禄。官吏到任后,任意搜刮。改革后规定:地方守宰的任期按政绩好坏为准,不拘年限,制定俸禄制度,严惩贪赃枉法者。为了稳定社会制度,制止大量人口流动,保证赋税征收。规定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20亩露田加倍或加2倍以备休耕,年满70岁还田于官府。桑田为世业,不需还官。按照规定,桑田需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宜桑田的地区,改授麻田,男子10亩,妇人5亩。废除宗主督护制度,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田亩,以便征收租调和征发徭役。废除九品混通制,规定一夫一妇,纳户调帛一匹,田租粟二石,未婚男女4人,从事耕织劳动的奴婢8人,耕牛20头,每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之家的数量。494年,迁都洛阳,凡迁都洛阳的鲜卑人即洛阳为籍贯,不得归葬平城。下令改革鲜卑族的习俗。定姓族,确认汉人士族的合法地位,同时改变鲜卑族原来的姓氏为汉姓,鼓励鲜卑皇族和贵族与汉人士族通婚,禁止鲜卑人穿胡服,改穿汉服,禁止在朝廷中讲鲜卑语,改为汉语,如有违反,加以降黜。改革曾遭到鲜卑族保守势力的反对,但力量甚微,很快被平息下去。(1)概述上述教学内容的主题。(2分)(2)请为该材料撰写一份教学提纲。(9分)(3)如果讲授上述教学内容,你打算采取哪些方式呈现 (5分)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租庸调制;②屯田制;③两税法;④初税亩A.①③②④B.④②①③C.②④③①D.④①②③

西汉到北魏赋税制度的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由贡赋向地租转变B.由人头税向土地税转变C.由必须服役向允许代役转变D.由按人头向按户征收转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选官制度的是()A.九品中正B.察举C.九品混通D.流外入流

下列改革措施中,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是()A.实行均田制B.建立宗主督护C.实行三长制D.改用汉姓

下列选项中,对西晋实行的户调制和北魏实行的户调制二者描述均正确的是()A.都加重了自耕农的负担B.都以户为征收单位C.赋税征收比前代更重D.都加重了地主阶级的负担

宗主督护

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A分封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