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起重机液压顶升前应按说明书规定调整顶升部分重心位置,使其重心线位于顶升油缸轴线上,保证顶升平稳,减少液压系统负荷。()

塔式起重机液压顶升前应按说明书规定调整顶升部分重心位置,使其重心线位于顶升油缸轴线上,保证顶升平稳,减少液压系统负荷。()


相关考题:

塔式起重机在顶升加节前,必须将塔式起重机上部结构自重产生的力矩调整平衡,其方法是调节变幅小车在吊臂上的位置或吊配重物,使顶升或拆卸时上部结构的重心处于()A.上支座中心B.回转支承中心C.下支座中心D.油缸支承部位

主电机轴瓦顶升结构,除顶升油孔外,还有()。 A、油缸B、油池

《建筑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规定:自升式塔式起重机的顶升加节应符合下列( )规定: A、顶升系统必须完好结构件必须完好B、顶升前,塔式起重机下支座与顶升套架应可靠连接,确保顶升横梁搁置正确C、顶升前,应将塔式起重机配平,顶升过程中,应确保塔式起重机的平衡D、顶升加节的顺序,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顶升过程中,可以进行起升、回转、变幅等操作E、顶升结束后,应将标准节与回转下支座可靠连接

顶升套架(含金属结构及其附件)是液压顶升接高系统的惟一构成部分。()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规定,自升式塔式起重机在加节作业时,任一顶升循环中即使顶升油缸的活塞杆全程伸出,塔身上端面至少应比顶升套架上排导向滚轮(或滑套)中心线高()。 A.40mmB.60mmC.50mmD.80mm

塔式起重机的工作机构中,由顶升套架、顶升横梁、液压站及顶升液压缸组成的是( )。A.起升机构B.变幅机构C.顶升机构D.行走机构

1.事故经过发生事故塔式起重机于2018年4月3日在该工地安装使用,共进行了两次顶升作业,安装顶升n个标准节。第三次顶升作业时,共完成了6个标准节的安装,塔身高度104m,事故发生在第7个标准节与顶升套架连接的状态下内塔身顶升过程中,塔吊处于加完标准节已顶起内塔身第2个步距的状态,由顶升环节正转换至换步环节,左换步销轴已处于工作位置,右换步销轴处于非工作位置,此时塔身高度约110m,塔式起重机发生倾覆事故。  2.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事故造成7人死亡(其中1名顶升技术指导、1名塔式起重机司机、5名安拆工),2人受伤,事故塔式起重机受损。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30万元。  3.经调查:部分顶升人员违规饮酒后作业,未佩戴安全带。在塔式起重机右顶升销轴未插到正常工作位置,并处于非正常受力状态下,顶升人员继续进行塔式起重机顶升作业,顶升过程中顶升摆梁内外腹板销轴孔发生严重的屈曲变形,右项升爬梯首先从右顶升销轴端部滑落。右顶升销轴和右换步销轴同时失去对内塔身荷载的支承作用,塔身荷载连同冲击荷载全部由左爬梯与左顶升销轴和左换步销抽承担,终导致内塔身滑落,塔臂发生翻转解体,塔式起重机倾覆坍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也是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依据事故类型的统计,不属于建筑施工前五类安全事故类型的是(  )。A.高处坠落  B.物体打击C.火灾  D.机械伤害E.车辆伤害

事故经过发生事故塔式起重机于2018年4月3日在该工地安装使用,共进行了两次顶升作业,安装顶升11个标准节。第三次顶升作业时,共完成了6个标准节的安装,塔身高度104m,事故发生在第7个标准节与顶升套架连接的状态下内塔身顶升过程中,塔吊处于加完标准节已顶起内塔身第2个步距的状态,由顶升环节正转换至换步环节,左换步销轴已处于工作位置,右换步销轴处于非工作位置,此时塔身高度约110m,塔式起重机发生倾覆事故。 2.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事故造成7人死亡(其中1名顶升技术指导、1名塔式起重机司机、5名安拆工),2人受伤,事故塔式起重机受损。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30万元。 3.事故调查经调查:部分顶升人员违规饮酒后作业,未佩戴安全带。在塔式起重机右顶升销轴未插到正常工作位置,并处于非正常受力状态下,顶升人员继续进行塔式起重机顶升作业,顶升过程中顶升摆梁内外腹板销轴孔发生严重的屈曲变形,右项升爬梯首先从右顶升销轴端部滑落。右顶升销轴和右换步销轴同时失去对内塔身荷载的支承作用,塔身荷载连同冲击荷载全部由左爬梯与左顶升销轴和左换步销抽承担,终导致内塔身滑落,塔臂发生翻转解体,塔式起重机倾覆坍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也是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依据事故类型的统计,不属于建筑施工前五类安全事故类型的是(  )。A.高处坠落B.物体打击C.火灾D.机械伤害E.车辆伤害

塔式起重机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顶升,下列关于顶升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在顶升过程中不得随意拆卸液压元器件B.在顶升起重臂的正下方准备好顶升用的标准节,并选择好配平重物C.在顶升油缸的半程进行试运转D.吊起配平重物,调整变幅小车的位置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