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顶小母线应设置防护措施,屏顶引下线在屏顶穿孔处有胶套或()保护。

屏顶小母线应设置防护措施,屏顶引下线在屏顶穿孔处有胶套或()保护。


相关考题:

从屏背面看,屏内安装设备接线所需的各类端子排列,表明屏内设备连接与屏顶设备、屏外设备连接关系的图纸为屏背面接线图。()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61、直流系统对负载供电,应按电压等级设置( )供电方式,不应采用( )供电方式。A、分电屏,直流小母线B、直流小母线,分电屏C、分电屏,交流小母线D、交流小母线,分电屏

直流系统对负载供电,应按电压等级设置分电屏供电方式,应采用直流小母线供电方式。

36、直流系统对负载供电,应按电压等级设置直流小母线供电方式,不应采用分电屏供电方式。( 分电屏供电方式,不应采用直流小母线供电方式)

直流系统对负载供电,应按电压等级设置分电屏供电方式,不应采用直流小母线供电方式。其中( )kV 开关柜顶直流网络可采用环网供电方式。(A)10kV (B)35kV (C)110kV (D)220kV

站用交流电源柜竣工(预)验收屏柜电击防护中要求( )。(A)套屏柜应有防止直接与危险带电部分接触的基本防护措施,如绝缘材料提供基本绝缘、挡板或外壳 (B)每套屏柜都应有保护导体,便于电源自动断开,防止屏柜设备内部故障引起的后果,防止由设备供电的外部电路故障引起的后果 (C)是否按设计要求采用电气隔离和全绝缘防护 (D)屏柜应有明显不少于一点的可靠接地

18. 220kV失灵保护不是单独组屏的,内含失灵保护被应用的母线保护命名为第一套母线保护,另一套为第二套母线保护。

控制屏、保护屏屏顶绝缘的小母线宜采用()。A.φ4~6mm;B.φ5~7mm;C.φ6~8mm; D.φ8~10mm。

水电厂控制屏、保护屏上的设备与屏顶净距不应小于(),与左右侧净距不应小于()。A.100mm,120mm; B.120mm,100mm;C.100mm,50mm; D.120mm,50mm。

控制屏、保护屏屏顶绝缘铜棒小母线数量不超过()。A.20条;B.24条; C.28条; D.34条。

《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规定,双重化配置的继电保护装置应分别组在各自的保护屏(柜)内,保护装置退出、消缺或试验时,应整屏(柜)退出。

屏、柜内母线或继保屏屏顶小母线()与()距离符合规范要求。

变电所保护屏顶电压小母线B相为()色。A、红B、黄C、绿D、蓝

对直流配电屏应采取在直流屏输出端加装浪涌吸收装置,作为电源系统的第三级防护防雷措施。

220KV母线保护屏母线保护的“辅助启动”压板在什么运行方式下应投入?

董箐直流电源分配屏直流小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各交流电源分配屏交流小母线采用单母线不分段

数据中心用低压开关柜屏顶母线的最大容量为()A、6300AB、5000AC、4000AD、3150kA

控制屏及保护屏顶上的小母线不宜超过()条,最多不应超过()条。小母线宜采用Ø6~Ø8mm的铜棒A、A28B、B40C、C35D、D50

220kV失灵保护不是单独组屏的,内含失灵保护被应用的母线保护命名为第一套母线保护,另一套为第二套母线保护。

直流系统对负载供电,应按电压等级设置分电屏供电方式,不应采用直流小母线供电方式。其中()kV开关柜顶直流网络可采用环网供电方式。A、330kVB、220kVC、110kVD、35(10)kV

直流系统对负载供电,应按电压等级设置分电屏供电方式,不应采用直流小母线供电方式。其中()kV开关柜顶直流网络可采用环网供电方式,即在每段母线柜顶设置1组直流小母线,每组直流小母线由1路直流馈线供电,()kV开关柜配电装置由柜顶直流小母线供电。A、110(35)B、220(110)C、35(10)D、330(220)

电压互感器端子箱内和保护屏内二次回路小开关或熔断器,应该:()。A、三相设置,保护屏内的小开关设置在切换回路之前B、三相设置,保护屏内的小开关设置在切换回路之后C、分相设置,保护屏内的小开关设置在切换回路之前D、分相设置,保护屏内的小开关设置在切换回路之后

运行屏柜拆除的电缆端头应()。A、剪短B、套有标示号C、采取绝缘防护措施D、顺直放入电缆沟

控制屏及保护屏顶上的小母线不宜超过()条,最多不应超过()条。小母线宜采用6~8mm的铜棒A、28B、40C、35D、50

判断题董箐直流电源分配屏直流小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各交流电源分配屏交流小母线采用单母线不分段A对B错

填空题屏顶小母线应设置防护措施,屏顶引下线在屏顶穿孔处有胶套或()保护。

填空题屏、柜内母线或继保屏屏顶小母线()与()距离符合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