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下面是关于“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任务:(1)说明上述实验中“逐次增挂钩码”的操作意图。(4分)(2)基于该实验,设计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简要过程。(8分)

问答题
下面是关于“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任务:(1)说明上述实验中“逐次增挂钩码”的操作意图。(4分)(2)基于该实验,设计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简要过程。(8分)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案例:下面是某教师讲授“金属的化学性质”的部分教学过程实录。问题:(1)试分析该教学设计体现了哪些教学理念(2)开展实验探究教学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结合案例举例说明。(3)“应用拓展”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课后设计实验比较Zn、Fe、Cu的金属活动性,请列举两种探究实验方案。

下列关于探究学习与教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A、探究学习重过程、轻结论B、探究学习中仍需要教师的指导C、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使用探究教学D、只有实验教学才是探究教学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要求:(1)探究实验中每个实验步骤相应的实验现象及原因。(2)完成“分子运动现象”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光的反射”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光的反射”一节。关于“探究光反射定律时的规律”的探究实验如下: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直线传播等。任务:(1)简述光的反射定律。(4分)(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光反射定律时的规律”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中“声音的传播”的演示实验如下: 声音的作用 在图3-7中的玻璃罩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当玻璃罩有空气时,你能听到音乐声。 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有什么变化 猜想,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声音吗 图3-7探究吉音传播的实验装置 (1)说明上述实验中“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的操作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体现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图10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节中关于“保险丝的作用”的一个演示实验。 任务: (1)说明该演示实验“观察保险丝的作用”的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下面是有关初中物理某教材“关于探究摩擦力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任务:(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上述材料,设计一个体现学生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案。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 图示为初中物理某教材“声音的特征”一节中’“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演示实验。 演示 如图2.2-1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任务: (1)说明教材中所述“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的实验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下面是某高中物理教材重力势能的一节中关于物体沿不同路径下落时重力做的功的实验示意图。 (1)重力势能这节课在教材中的作用。 (2)基于以上实验,设计一个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材料:如图8是某初中物理教科书“滑动变阻器”一节中的想想做做。任务:(1)说明实验中移动另一端的夹子的设计意图。(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结合“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简述物理探究式教学的过程。

材料图9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物体的浮与沉”一节中“浮沉条件的应用”的一个演示实验:任务:(1)说明教科书中演示实验“盐水选种”的设计意图。(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交流方案。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扩散”的内容标准为:“观察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加以说明。” 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内能和能量”一节中关于“实验探究:温度对扩散的影响”如下所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习过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等知识。 任务: (1)简述扩散的含义。(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探究:温度对扩散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24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某高中物理教材“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一节有如下演示实验。 如图16.1一1,A、B是两个悬挂起来的钢球,质量相等。使B球静止,拉起A球,放开后A与日碰撞.观察碰撞前后两球运动的变化。 换成质量相差较多的两个小球.重做以上实验。 任务:(1)说明教材所述“换成质量相差较多的两个小球,重做以上实验”的实验设计意图。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要求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一节中的实验探究如图10所示: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习过路程、速度等知识。任务:(1)简述速度的概念。(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速度的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浮力”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材料二义务教育九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浮力”一节.关于“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探究实验如下: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在图14.5-3中,塑料块浸入水中之后,从烧杯中溢出的水叫做塑料块所“排开”的水。 利用图中的器材,测出塑料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再测出塑料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你能不能发现塑料块所受的浮力等于什么 如果烧杯中的水没有溢出.我们怎样判断塑料块排水的多少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已学过浮力的概念。任务: (1)简述阿基米德原理。(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的演示实验如下: 任务: (1)说明上述实验中“把铝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操作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体现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材“声音的特性”一节中“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的演示实验如下: 如图2.2.3,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任务: (1)为什么要观察乒乓球的振幅。(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节中“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演示实验如下: 实验探究:让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动起来 如图8-4-2所示,把一根直导线ab放在磁体的磁场中,导体两端通过光滑金属导轨与电源、开关相连。接通电源,电流通过导线ab,观察发生的现象。 尝试进行各种变化.如改变电流的方向,或把磁铁的极性上下对调,探究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规律。 (1)说明上述实验中“改变电流的方向、磁铁的极性上下对调”的操作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体现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关于“焦耳定律” 的内容要求有:“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 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材料二 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焦耳定律” 一节中的演示实验如下所示: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已学习过电功、 电功率等知识。任务:(1) 简述焦耳定律的内容。(4 分)(2) 根据上述材料, 完成“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 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求包括: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等)。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 图 10 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光现象” 一章中的演示实验。任务:(1) 该演示实验最适合哪个物理知识点的教学? (4 分)(2) 基于该演示实验, 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互动的教学片段。(8 分)

下面是关于“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钩码的质量是已知的,实验中可以选取钧码为被测物体。如图7.3-2,把钧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 1.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 /kg重力G/N 任务: (1)说明上述实验中“逐次增挂钩码’’的操作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简要过程。(8分)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边讲授教学内容,一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或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属于哪种实验教学 (  )A.探究性实验B.验证性实验C.伴随教授实验D.模仿式实验

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是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有关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辅导用书。其内容不包括()。A、实验室规则、实验操作要求、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B、简要说明常见仪器、试剂、重要装置的用途、性能、操作与使用要求、简单维修方法等C、对具体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D、对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探究活动报告的指导

问答题[教学设计题]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事实-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氯气与硫氧化性强弱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

问答题结合“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简述物理探究式教学的过程。

问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光的反射”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光的反射”一节,关于“探究光反射定律时的规律”的探究实验,如图10: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直线传播等。任务:(1)简述光的反射定律。(4分)(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光反射定律时的规律”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