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相位穿越频率ωg是()A开环相频曲线-1800的频率B开环对数幅频曲线交0db线的频率C闭环相频特性最大处的频率D闭环幅值比初值下降3db时的频率

多选题
相位穿越频率ωg是()
A

开环相频曲线-1800的频率

B

开环对数幅频曲线交0db线的频率

C

闭环相频特性最大处的频率

D

闭环幅值比初值下降3db时的频率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对数相频特性曲线与-180°线相交处的频率,或者说频率特性函数的相位等于-180°时的频率,称为相位穿越频率或相位交界频率。()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以下性能指标中不能反映系统响应速度的指标为() A、上升时间trB、调整时间tsC、幅值穿越频率ωcD、相位穿越频率ωg

相位编码将导致相位编码方向上的像素A、相位不同,频率不同B、相位不同,频率相同C、相位相同,频率不同D、相位相同,频率相同E、与频率无关

单级共射极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在相位和频率的关系是( ): A 同相位,频率相同B 相位差90º,频率相同C 相位差180º,频率相同D 相位差360º,频率不同

相位编码可导致相位编码方向上的像素A.相位不同,频率不同B.相位不同,频率相同C.相位相同,频率不同D.相位相同,频率相同E.与频率无关

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 )上相等。 A.幅频特性的频率B.最小幅值C.相位变化率D.穿越频率

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相等。 A.幅频特性的斜率B.最小幅值C.相位变化率D.穿越频率

设ωc为幅值穿越频率,φ(ωc)为开环频率特性幅值为1时的相位角,则相位裕量为()。 A.180°-φ(ωc)B.φ(ωc)C.180°+φ(ωc)D.90°+φ(ωc)

在纯电阻元件中,流过的正弦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是()A、同频率、同相位B、同频率、不同相位C、同频率、电流相位超前D、同频率、电流相位滞后电压

相位编码将导致Y轴上的像素()A、与频率和相位无关B、相位相同,频率相同C、相位相同,频率不同D、相位不同,频率相同E、相位不同,频率不同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输出信号的衰减振荡角频率为()A、无阻尼固有频率B、有阻尼固有频率C、幅值穿越频率D、相位穿越频率

系统的相位穿越频率是开环极坐标曲线与()相交处的频率。

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上相等。A、幅频特性的斜率B、最小幅值C、相位变化率D、穿越频率

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是开环极坐标曲线与()A、负实轴相交处频率B、单位圆相交处频率C、Bode图上零分贝线相交处频率D、Bode图上-180°相位线相交处频率

相位穿越频率ωg是()A、开环相频曲线-1800的频率B、开环对数幅频曲线交0db线的频率C、闭环相频特性最大处的频率D、闭环幅值比初值下降3db时的频率

系统的相位穿越频率是开环极坐标曲线与()A、负实轴相交处频率B、单位圆相交处频率C、Bode图上零分贝线相交处频率D、Bode图上-180°相位线相交处频率

在MR成像过程中,三个梯度磁场启动的先后顺序是()A、层面选择-相位编码-频率编码B、层面选择-频率编码-相位编码C、相位编码-频率编码-层面选择D、频率编码-相位编码-层面选择E、相位编码-层面选择-频率编码

单选题系统的相位穿越频率是开环极坐标曲线与()A负实轴相交处频率B单位圆相交处频率CBode图上零分贝线相交处频率DBode图上-180°相位线相交处频率

单选题相位编码将导致Y轴上的像素()A与频率和相位无关B相位相同,频率相同C相位相同,频率不同D相位不同,频率相同E相位不同,频率不同

单选题MR成像空间定位的顺序是(  )。A频率编码、相位编码、层面选择B层面选择、频率编码、相位编码C相位编码、频率编码、层面选择D层面选择、相位编码、频率编码E相位编码、层面选择、频率编码

单选题欠阻尼二阶系统的输出信号的衰减振荡角频率为()A无阻尼固有频率B有阻尼固有频率C幅值穿越频率D相位穿越频率

单选题相位编码将导致相位编码方向上的像素(  )。A相位相同,频率相同B相位不同,频率不同C相位相同,频率不同D相位不同,频率相同E与频率无关

填空题系统的相位穿越频率是开环极坐标曲线与()相交处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