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

单选题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大跃进”运动


参考解析

解析: B项内容是在1953年开始的,不是1978年正式开始的,所以排除B项。C项和D项内容出现在1958年。题干中所说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以小岗村为表率,实行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才能获得丰收。所以答案选择A项。

相关考题:

明中都皇故城和明皇陵位于我省( )A、毫州B、凤阳县C、萧县D、寿县

假如你带领学生参观安徽省的凤阳县,请你分别介绍1953~1956年、1958~1964年、1966~1976年和1978年以来该地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凤阳县的农村发生巨大变革的原因。(10分)

明末,是()带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凤阳,并火烧龙兴寺。

《凤阳歌》流行于安徽凤阳地区,但它与()在曲调上有一定的区别。

凤阳花鼓

结束了“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现象的是()A、粉碎“四人帮”B、恢复高考C、实行包产到户D、拨乱反正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

安徽凤阳的明皇陵是谁的陵墓?

凤阳三年粮食产量: 1980年 粮食产量5.02亿公斤 1981年 粮食产量6.70亿公斤 1982年 粮食产量7.15亿公斤按此趋势,农村改革将向什么方向发展?

凤阳三年粮食产量: 1980年 粮食产量5.02亿公斤 1981年 粮食产量6.70亿公斤 1982年 粮食产量7.15亿公斤从凤阳的变化可见到农村改革的作用如何?

凤阳三年粮食产量: 1980年 粮食产量5.02亿公斤 1981年 粮食产量6.70亿公斤 1982年 粮食产量7.15亿公斤凤阳的三大步与农村改革什么制度有直接关系?

()安徽何处有个女子使九节鞭,丁不四见是女的就只斩了她的双手?A、铜陵B、凤阳C、黄石D、芜湖

《凤阳花鼓》是流传于福建、广东等地的一种民间歌舞曲。

《凤阳花鼓》源于()。A、河南B、河北C、安徽D、湖北

“凤阳酿豆腐”出自()的家乡安徽凤阳县,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A、越王勾践B、乾隆C、朱元璋D、清光绪帝

什么叫“凤阳花鼓”?

1976年之前凤阳地区流传“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凤阳()A、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国家对土地实行了赎买政策C、建成了人民公社制D、实行了包产到户的责任制

填空题明末,是()带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凤阳,并火烧龙兴寺。

单选题有“拦路祭”丧葬风俗的是(  )。A凤阳B砀山C歙县D利辛

多选题凤阳花鼓是安徽省地方曲艺剧种,主要流行于凤阳县、(  )一带。A怀宁县B舒城县C怀远县D泗县

单选题凤阳花鼓是安徽省地方曲艺剧种,起源于明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曲子是(  )。A《凤阳歌》B《凤阳花鼓》C《王三姐赶集》D《要饭歌》

单选题凤阳花鼓流传于准河两岸的凤阳、(  )一带。A蒙城B涡阳C怀远D泗县

填空题凤阳府五湖门的掌门是()

填空题《凤阳歌》流行于安徽凤阳地区,但它与()在曲调上有一定的区别。

名词解释题凤阳花鼓

单选题“凤阳酿豆腐”出自()的家乡安徽凤阳县,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A越王勾践B乾隆C朱元璋D清光绪帝

单选题朱元璋的老家在()A凤阳B芜湖C合肥D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