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锚杆基本试验应采用循环加、卸荷法,每级荷载施加或卸除完毕后,应立(),在每次加、卸荷时间内应测读锚头位移(),连续()测读的变形量:岩石锚杆均小于()mm,砂质土,硬粘性土中锚杆小于()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填空题
锚杆基本试验应采用循环加、卸荷法,每级荷载施加或卸除完毕后,应立(),在每次加、卸荷时间内应测读锚头位移(),连续()测读的变形量:岩石锚杆均小于()mm,砂质土,硬粘性土中锚杆小于()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锚杆破坏标准为( )。 A.施加在锚杆上的荷载达到锚杆杆体承载力的标准值B.锚杆杆体拉断C.锚头位移不稳定D.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量达到前一级荷载产生的位移量的1.5倍时E.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量达到前一级荷载产生的位移量的2倍时

锚杆多循环张拉验收试验验收合格的标准包括()。 A.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在规定的持荷时间内锚杆的位移增量应小于10mm,不能满足时,则增加持荷时间至60min时,锚杆累计位移增量应小于20mmB.压力型锚杆或压力分散型锚杆的单元锚杆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所测得的弹性位移应大于锚杆自由杆体长度理论弹性伸长值的90%,且应小于锚杆自由杆体长度理论弹性伸长值的110%C.压力型锚杆或压力分散型锚杆的单元锚杆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所测得的弹性位移应大于锚杆自由杆体长度理论弹性伸长值的90%,且应小于锚杆自由杆体长度理论弹性伸长值的110%D.锚杆杆体不破坏

支护锚杆验收试验实测弹性位移量可取锚头取锚头总位移与卸载至初始荷载时的锚头位移之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压力型锚杆或压力分散型锚杆的单元锚杆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所测得的弹性位移应大于锚杆自由杆体长度理论弹性伸长值的( ),且应小于锚杆自由杆体长度理论弹性伸长值的( )。 A.80%、100%B.85%、105%C.90%、110%D.95%、110%

在承载力试验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终止加载( )。 A.锚杆杆体破坏(反力结构破坏)B.多循环加载法中,本次循环荷载产生的单位荷载下的锚头位移量达到或超过前一循环荷载产生的单位荷载下的位移量的5倍C.单循环加载法和分级维持荷载法中,本次循环荷载产生的单位荷载下的锚头位移量达到或超过前一循环荷载产生的单位荷载下的位移量的5倍D.规定的持荷时间内,锚头未达到稳定状态E.已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且锚头位移达到相对收敛标准

锚杆承载力验收试验,合格锚杆的判定依据( )。 A.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值不应小于锚杆验收荷载B.单循环验收试验与多循环验收试验结果相比,在同级荷载作用下,两者的荷载-位移曲线包络图相近似C.所测得的锚杆弹性位移值应符合规定要求D.反力结构未被破坏

锚杆验收试验中,合格的锚杆判定应符合下列那些要求() A.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值不应小于锚杆验收荷载B.拉力型支护锚杆实测锚头弹性位移量应大于杆体自由段长度的理论弹性伸长值的70%C.拉力型支护锚杆实测锚头弹性位移量应大于杆体自由段长度的理论弹性伸长值的80%D.拉力型支护锚杆实测锚头弹性位移量应小于于杆体自由段长度与1/2杆体粘结段长度之和的理论弹性伸长值E.拉力型支护锚杆实测锚头弹性位移量应大于杆体自由段长度与1/2杆体粘结段长度之和的理论弹性伸长值

关于持有荷载法测试锚杆锁定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初始荷载宜为锚杆设计锁定力值的30%B.初始荷载宜为锚杆承载力标准值的30%C.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锚杆设计锁定力值的5%D.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锚杆承载力标准值的5%E.当试验荷载加载至验收荷载,且未出现锚头位移突变或锚具松动时,应终止试验

持有荷载试验时,杆体的持有荷载分析,下列说服正确的是() A.拐点法测试时,当荷载-位移(P-s)关系曲线上位移突变明显时,应取其陡升起始点所对应的荷载值B.拐点法测试时,当荷载-位移(P-s)关系曲线难以准确确定其陡升起始点时,应取曲线两侧拟合直线的交汇点所对应荷载值的前一级荷载;C.当出现试验荷载加至验收荷载,且未出现锚头位移突变或锚具松动时,应取大于等于最大试验荷载;D.若使用插片法确定持有荷载时,宜取工作锚松动时对应荷载的前一级荷载E.若使用插片法确定持有荷载时,宜取工作锚松动时对应的荷载值

单向单循环试验加载时,每级荷载应维持20min,卸载时应维持10min,每隔5min应测读一次。全部卸载完后应每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30min()。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锚杆试验的有关规定,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A. 锚杆基本试验应采用循环加卸荷载法,每级加卸载稳定后测读锚头位移不应少于3次B. 锚杆的弹性变形应控制小于自由段长度变形计算值的80%C. 锚杆验收试验中的最大试验荷载应取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的1.3倍D. 如果某级荷载作用下锚头位移不收敛,可认为锚杆已经破坏

桥梁静载试验关于加载过程数据测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需测读加载前的初始值B.为提高效率和保证安全,荷载施加到位后应迅速测读并及时进行下一阶段加载C.荷载卸除后,稳定一定时间或在确定结构变形稳定后测读卸载值D.应对关键测点的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

关于隧道监控量测中锚杆轴力检测,表述正确的是( )。A:锚杆轴力属必测项目B:常采用钢弦式测力计进行测量C:拱腰上测孔应水平方向钻孔布置D:每根测力锚杆上布置1个测点

单桩水平静载检测,当采用单向多循环加载法的分级荷载应小于预估()。每级荷载施加后,恒载4min后测读水平位移,然后卸载至零,停()测读残余水平位移,至此完成一个加卸载循环。如此循环5次,完成一级荷载的位移观测。试验不得()停顿。

锚杆基本试验应采用循环加、卸荷法,每级荷载施加或卸除完毕后,应立(),在每次加、卸荷时间内应测读锚头位移(),连续()测读的变形量:岩石锚杆均小于()mm,砂质土,硬粘性土中锚杆小于()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锚杆拉拔基本试验破环标准()。A、锚头位移不稳定B、锚头位移达到锚杆直径0.06倍C、锚杆拉断D、后级荷载位移增量超过前一级2倍

在抗拔静载试验中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60min测读一次。

围岩内部位移量测每一量测断面应布设3~11个测点;要尽量离开锚杆或周边位移量测的测点处。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其试验步骤应符合以下规定()A、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B、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60min测读一次。C、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D、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60min,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

多选题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其试验步骤应符合以下规定()A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B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60min测读一次。C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D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60min,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

多选题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在正式测试时,应分级加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每级荷载应为预估破坏荷载值的5%B应在1.5min~2min内均匀加完,恒载2min后应测读变形值C当变形值接近开槽前的读数时,应适当减小加荷级差,并应直至实测变形值达到开槽前的读数,然后卸荷D以上说法都不对

判断题围岩内部位移量测每一量测断面应布设3~11个测点;要尽量离开锚杆或周边位移量测的测点处。A对B错

填空题单桩水平静载检测,当采用单向多循环加载法的分级荷载应小于预估()。每级荷载施加后,恒载4min后测读水平位移,然后卸载至零,停()测读残余水平位移,至此完成一个加卸载循环。如此循环5次,完成一级荷载的位移观测。试验不得()停顿。

单选题对基坑锚杆进行基本试验时,应采用()加卸荷方法。()A分级加荷、逐级卸荷法B多循环加载法或单循环加载法C一次加荷逐级卸荷法D分级加荷、一次卸荷法

单选题岩基载荷试验时,下述()不正确。()A有地区经验的破碎岩基可根据地区经验取值,不必进行载荷试验B宜采用单循环加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分级卸荷C终止加载的条件之一为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不能保持稳定D每级卸载应与加载级别相同,隔10min测读一次,测三次后可卸下一级荷载

多选题锚杆拉拔基本试验破环标准()。A锚头位移不稳定B锚头位移达到锚杆直径0.06倍C锚杆拉断D后级荷载位移增量超过前一级2倍

判断题在抗拔静载试验中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60min测读一次。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