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自动熄灭的蜡烛利用了蜡烛的“重量”和()这两个特性。A形状B颜色C运动状态D外界条件
单选题
自动熄灭的蜡烛利用了蜡烛的“重量”和()这两个特性。
A
形状
B
颜色
C
运动状态
D
外界条件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有粗细不同的两支蜡烛,细蜡烛的长度是粗蜡烛长度的2倍,点完细蜡烛需要1小时,点完粗蜡烛需要2小时。有一次停电,将这样两支蜡烛同时点燃,来电时,发现两支蜡烛所剩长度一样,则此次停电共停了( )。A.10分钟B.20分钟C.40分钟D.60分钟
两根同样长的蜡烛,点完粗蜡烛要3小时,点完细蜡烛要1小时。同时点燃两根蜡烛,一段时间后,同时熄灭,发现粗蜡烛的长度是细蜡烛的3倍。问两根蜡烛燃烧了多长时间? A.30分钟B.35分钟C.40分钟D.45分钟
如图所示,将点燃的一高一矮两只蜡烛放入圆筒,圆筒顶端不封闭,并从圆筒侧壁缓慢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则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高蜡烛先熄灭B.矮蜡烛先熄灭C.两只蜡烛的火苗没有变化D.两支蜡烛的火苗都变矮并逐渐熄灭
有两支蜡烛,粗细不同,长度相同,粗蜡烛燃尽需要2小时,细蜡烛燃尽需要1小时。一天晚上停电,同时点燃两支蜡烛,若干分钟来电,将两支蜡烛同时熄灭,此时粗蜡烛的长度是细蜡烛的2倍,则停电了几分钟()A. 30B. 35C. 40D. 45
两根同样长的蜡烛,点完粗蜡烛要3小时,点完细蜡烛要1小时。同时点燃两根蜡烛,一段时间后,同时熄灭,发现粗蜡烛的长度是细蜡烛的3倍。两根蜡烛燃烧了( )。A.30分钟B.35分钟C.40分钟D.45分钟
案例下面是某教师“蜡烛及其燃烧”的教学片断实录学生实验1:点燃蜡烛,取一根火柴梗,拿出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图1)约1s后取出。老师提问1:仔细观察燃着的蜡烛,注意蜡烛燃烧时发生的什么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显?哪层最暗?学生实验2: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图2)老师提问2: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学生实验3:熄灭蜡烛后,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图3)。问题:(1)上述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哪些能力?(2)从此教学片断分析,说明这些实验内容在选材上有哪些特点?(3)①图1实验中火焰温度最高的部分是哪个部分?②图2实验中两个烧杯壁上的现象分别是什么?推此现象可推测出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③图3实验中蜡烛是否可以重新燃烧?(4)在该内容的后续教学中,学生讨论得出了“蜡烛中含有C,H,O元素”的结论。判断该结论是否正确并分析学生得出这个结论的推理过程。
将蜡烛固定在花艺作品中,除使用蜡烛座外,还可使用哪些方法?()A、将竹签插入蜡烛底部后插入花艺作品中B、将铁线插入蜡烛底部后插入花艺作品中C、用竹签在蜡烛外围加以固定后插入花艺作品中D、用铁线在蜡烛外围加以固定后插入花艺作品中
两根蜡烛:将两根长短不一的蜡烛竖立在托盘上并点燃,往托盘里注入适量的水,然后将透明的钟罩把两根蜡烛罩住。钟罩中长短蜡烛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根蜡烛同时熄灭B、短蜡烛先熄灭C、长蜡烛先熄灭
燃点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对于蜡烛、松香、布匹、豆油来说,其燃点由低到高的排序是()。A、蜡烛-松香-豆油-布匹B、布匹-豆油-蜡烛-松香C、蜡烛-布匹-松香-豆油D、布匹-蜡烛-松香-豆油
单选题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单选题小芳有两支同等长度但粗细不同的蜡烛,已知点完一支粗蜡烛要2小时,而点完一支细蜡烛要1小时。某天晚上突然停电,小芳同时点燃了这两支蜡烛,来电后又同时熄灭了这两支蜡烛,发现剩下的粗蜡烛长度是细蜡烛的2倍。那么,停电了多少分钟?()A30B40C48D50
单选题两根同样长的蜡烛,点完粗蜡烛要3小时,点完细蜡烛要1小时。同时点燃两根蜡烛,一段时间后,同时熄灭,发现粗蜡烛的长度是细蜡烛的3倍。问两根蜡烛燃烧了多长时间?( )A30分钟B35分钟C40分钟D45分钟
单选题燃点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对于蜡烛、松香、布匹、豆油来说,其燃点由低到高的排序是()。A蜡烛-松香-豆油-布匹B布匹-豆油-蜡烛-松香C蜡烛-布匹-松香-豆油D布匹-蜡烛-松香-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