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A匡正皇帝过失B执行皇帝意旨C草拟皇帝政令D审批决策机要

单选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
A

匡正皇帝过失

B

执行皇帝意旨

C

草拟皇帝政令

D

审批决策机要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在"客曰:唯唯"中,"唯唯"之义为( )A、仅仅B、哼哼C、应答之辞,"对,对"D、否认之辞,"不,不"

下面各句,“是”词性为指示代词的是A、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B、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C、过而不改,是谓过矣。D、是非君子之道也。

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驳日:“校尉不觉与无忌带入,同为误耳。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太宗日:“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阿之 ”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驳奏日:“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太宗乃免校尉之死。是时朝廷盛开选举,或有诈伪资荫者,太宗令其自首,不首者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太宗日:“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流,是示天下以不信矣。”胄日:“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即付所司,臣不敢亏法。”太宗日:“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 ”胄日:“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太宗日:“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选自《贞观政要》)请根据文段内容说明戴胄对法律的态度是怎样的

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驳日:“校尉不觉与无忌带入,同为误耳。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太宗日:“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阿之 ”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驳奏日:“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太宗乃免校尉之死。是时朝廷盛开选举,或有诈伪资荫者,太宗令其自首,不首者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太宗日:“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流,是示天下以不信矣。”胄日:“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即付所司,臣不敢亏法。”太宗日:“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 ”胄日:“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太宗日:“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选自《贞观政要》)请根据文段内容评价戴胄和唐太宗。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1)解释文中画横线字的含义。猥以:当:笃:(2)简述这一段的主旨。(3)在这一段中,作者是如何阐明自己的矛盾心理的

阅读材料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中外宇莞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位版、流外较考,诸司附奏抉名而已。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人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官典领,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故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与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左右谏议无言责,而起居郎、起居舍人不执记事之笔。中书常阙舍人,门下罕除常侍,补阙、拾遗改为司谏、正言,而非特旨供职,亦不任谏浄。至于仆射、尚书、丞、郎、郎中、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七八。 ——选自《文献通考》卷四七《职官考一》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与“门下并列于外”的中书和置于“禁中”的中书各指什么机构,其职能如何?(2)材料中说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那么“正官”在北宋前期的用途何在?(3)材料所见北宋前期职官制度有哪些主要特点?

翻译:房玄龄与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之曰:“北门近来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太宗谓玄龄、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卿事?”玄龄等拜谢。魏征进曰:“臣不解陛下责,亦不解玄龄等谢。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责其访问官司,臣所不解。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此乃事君之道。玄龄等问既无罪,而陛下责之,玄龄等不识所守,臣实不喻。”太宗深纳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蔡邕《独断》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乾隆初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然拟旨犹军机大臣之事。”──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这一机构是哪一皇帝设置的?它的设立有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蔡邕《独断》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乾隆初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然拟旨犹军机大臣之事。”──赵翼《檐曝杂记》卷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有何影响?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伐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A、以民为本,与民休息B、以农为本,重农抑商C、以民为本,兼听纳谏D、以农为本,精兵简政

唐太宗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诏敕出自()。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皇帝

翻译: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於鲁君,与之俱。至於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於君曰:“宓子不得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

翻译: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食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A、匡正皇帝过失B、执行皇帝意旨C、草拟皇帝政令D、审批决策机要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贞观之风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对农业工具进行了哪些创新?(至少举出两例)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贞观之风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贞观之风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请你举出唐朝对世界影响的史实。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唐太宗曾对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比来(近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对唐太宗的话理解正确的是()A、中书、门下之间在运作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B、中书与门下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C、中书与门下相互制约,可抑制宰相权力的膨胀D、中书、门下之间易相互扯皮,降低行政效率

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A、匡正皇帝的过失B、传达执行皇帝意旨C、替皇帝草拟政令D、审批决策机要事务

问答题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贞观之风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

问答题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日:“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盂尝君笑而受之,日:“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选自《冯谖客孟尝君》冯谖使人属孟尝君曰“客无好”、“客无能”的目的是什么?

问答题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贞观之风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请你举出唐朝对世界影响的史实。

问答题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日:“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盂尝君笑而受之,日:“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选自《冯谖客孟尝君》冯谖与孟尝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问答题先标点后翻译。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天道与性不可得而闻也已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蔑由也己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牢曰子云不试故艺

问答题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日:“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盂尝君笑而受之,日:“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选自《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表现了孟尝君的什么心态?

单选题在“客曰:唯唯”中,“唯唯”之义为()A仅仅B哼哼C应答之辞,对,对D否认之辞,不,不

问答题翻译:房玄龄与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之曰:“北门近来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太宗谓玄龄、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卿事?”玄龄等拜谢。魏征进曰:“臣不解陛下责,亦不解玄龄等谢。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责其访问官司,臣所不解。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此乃事君之道。玄龄等问既无罪,而陛下责之,玄龄等不识所守,臣实不喻。”太宗深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