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驳日:“校尉不觉与无忌带入,同为误耳。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太宗日:“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阿之 ”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驳奏日:“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太宗乃免校尉之死。是时朝廷盛开选举,或有诈伪资荫者,太宗令其自首,不首者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太宗日:“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流,是示天下以不信矣。”胄日:“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即付所司,臣不敢亏法。”太宗日:“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 ”胄日:“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太宗日:“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选自《贞观政要》)请根据文段内容说明戴胄对法律的态度是怎样的

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驳日:“校尉不觉与无忌带入,同为误耳。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太宗日:“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阿之 ”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驳奏日:“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太宗乃免校尉之死。是时朝廷盛开选举,或有诈伪资荫者,太宗令其自首,不首者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太宗日:“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流,是示天下以不信矣。”胄日:“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即付所司,臣不敢亏法。”太宗日:“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 ”胄日:“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太宗日:“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选自《贞观政要》)

请根据文段内容说明戴胄对法律的态度是怎样的


参考解析

解析:(1)从长孙无忌佩刀入阁一案可以看出,戴胄认为:法律应当公平,无论贵贱一视同仁,严格依法处置。 (2)从诈伪资荫一案可以看出,戴胄认为:法律是取信于民的根本,不能以言代法。

相关考题:

(一)阅读下文,按要求作答。(5分)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日:“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日:“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日:“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日:“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叉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因日:“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坐:获罪B.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 令:美好C.令因请假,临召因悉令归家耕种 请假:请求休假D.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为狱:主掌讼事

《唐律疏议》编纂工作的主持者是( )。A.长孙无忌B.魏征C.陈群D.武则天

关于晋《泰始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首创了八议制度B.共十二篇三十卷C.确立了准五服以制罪制度D.由长孙无忌等制定

唐太宗以善于求谏纳谏著称,而能直言极谏的著名文臣武将有( )等。 A魏征B房玄龄C杜如晦D长孙无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是唐太宗李世民对大臣()的评价。 A.长孙无忌B.魏徵C.尉迟敬德D.秦琼

《贞观律》的作者有( )A.长孙无忌B.李林甫C.房玄龄D.唐玄宗

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驳日:“校尉不觉与无忌带入,同为误耳。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太宗日:“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阿之 ”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驳奏日:“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太宗乃免校尉之死。是时朝廷盛开选举,或有诈伪资荫者,太宗令其自首,不首者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太宗日:“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流,是示天下以不信矣。”胄日:“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即付所司,臣不敢亏法。”太宗日:“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 ”胄日:“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太宗日:“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选自《贞观政要》)请根据文段内容评价戴胄和唐太宗。

《唐律疏议·名例》中说:“诸八议者,犯死罪者,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诸犯私罪者,以官当徒者,五品以上,一官当德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若犯公罪者,各加一年当。”请就此予以分析。

()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A、长孙无忌B、房玄龄C、魏征(钜鹿郡人,今河北地界)D、杜如晦

翻译:房玄龄与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之曰:“北门近来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太宗谓玄龄、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卿事?”玄龄等拜谢。魏征进曰:“臣不解陛下责,亦不解玄龄等谢。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责其访问官司,臣所不解。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此乃事君之道。玄龄等问既无罪,而陛下责之,玄龄等不识所守,臣实不喻。”太宗深纳之。

唐太宗对谁的妻子说“若宁不妒而生,宁妒而死”?()A、魏征B、长孙无忌C、房玄龄D、秦叔宝

以下当“只”讲的是()A、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B、今之奉行,惟八卷尔C、在昔未臻,惟帝时宪D、洪惟我后,勤哀兆庶E、深惟针艾之法,旧列王官之守

大唐法律《唐律疏议》的编写者是()。A、姚崇B、魏征C、长孙无忌D、孔颖达

翻译: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扎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弃世为通好也。”元扎及宾客莫不奇之。大中大夫陈题后至,人以其言语之,起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住。”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关于晋《泰始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首创了“八议”制度B、共十二篇三十卷C、确立了“准五服以制罪”制度D、由长孙无忌等制定

“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这反映出唐代()A、宰相有职无B、皇权至高无上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D、尚书省地位下降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值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唐太宗时,命长孙元忌、()等人修定《武德律》。

唐太宗时期先后进谏200多次的名臣是()A、长孙无忌B、褚遂良C、魏征

单选题“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李世民对大臣()的评价。A长孙无忌B魏徵C尉迟敬德D秦琼

单选题唐太宗对谁的妻子说“若宁不妒而生,宁妒而死”?()A魏征B长孙无忌C房玄龄D秦叔宝

单选题“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这反映出唐代()A宰相有职无B皇权至高无上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D尚书省地位下降

问答题翻译: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犹言各部。亦借指各部的官员。曹:曹等,辈:尔曹(你们)。吾曹。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案典(司法部门的官吏),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单选题唐太宗时期先后进谏200多次的名臣是()A长孙无忌B褚遂良C魏征

单选题唐太宗选择保护高宗的核心人物是:()A长孙无忌B刘季C张亮D以上答案都正确

填空题唐太宗时,命长孙元忌、()等人修定《武德律》。

问答题翻译:房玄龄与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之曰:“北门近来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太宗谓玄龄、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卿事?”玄龄等拜谢。魏征进曰:“臣不解陛下责,亦不解玄龄等谢。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责其访问官司,臣所不解。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此乃事君之道。玄龄等问既无罪,而陛下责之,玄龄等不识所守,臣实不喻。”太宗深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