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整体式板桥板厚与跨径之比一般为()。A1/12-1/14B1/12-1/16C1/2-1/4D1/2-1/3

单选题
整体式板桥板厚与跨径之比一般为()。
A

1/12-1/14

B

1/12-1/16

C

1/2-1/4

D

1/2-1/3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矩形板是公路小跨径钢筋混凝土桥中最常用的桥型之一,整体式矩形板只适用于跨径小于( )的桥梁。A.5mB.8mC.10mD.12m

矩形板是公路小跨径钢筋混凝土桥中最常用的桥型之一。下列关于矩形板桥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整体式矩形板桥横向刚度较大B.装配式矩形板,板与板之间接缝用混凝土连接C.悬臂板桥两端悬臂长度约为中间跨径的0.5倍D.连续板桥边跨与中跨之比为0.7~0.8

钢筋\t空心板桥适用跨径为8.0~16.0m'板厚为0.8~1.2m。

矢跨比是指拱桥拱圈(或拱肋)的()。A、 净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B、 计算矢高与净跨径之比C、 净矢高与净跨径之比D、 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

拱桥的矢跨比是( )。A. 反映拱桥断面特性的指标 B. 计算矢高于计算跨径之比C. 净矢高与净跨径之比 D. 计算跨径与计算矢高之比

矢跨比是( )A.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B.计算矢高与净跨径之比C.净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D.净矢高与净跨径之比

实心平板的板跨一般不大于2.4m,板宽为(),板厚为()。

连续板一般都做成不等跨的结构,其边跨跨径为中跨的()倍。

对于整体式板桥,其跨径通常与板宽相差不大,故在荷载作用下()A、板处于双向受力状态B、板应纵横双向配筋C、横向分布筋不得少于纵向主筋的15%D、必须设置弯起钢筋E、主拉应力较小

板是桥梁的主要承重结构,整体式简支板桥一般使用跨径在()m以下,其桥面宽度往往()跨径。

当主梁抗扭能力小(行车道板厚h1与主梁高h之比大于1/4)时,多跨连续单向板跨中弯矩计算公式为M中=();支点弯矩计算公式为M支=()。其中M0是与之跨径相同的简支板跨中弯矩值。

矢拱度是指拱桥拱圈(或拱肋)的( )。A、净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B、计算矢高与净跨径之比C、净矢高与净跨径之比D、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

不等跨连续梁的边跨与中跨之比值一般为0.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心板桥一般使用跨径为4.0m~8.0mB、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适用跨径为8.0m~13.0mC、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适用跨径为8.0m~16.0mD、装配式简支板桥的板宽一般为0.9mE、装配式简支板桥的板宽一般为1.0m

材料的相对厚度是指材料的()之比。A、板厚与面积B、面积与板厚C、板厚与体积D、体积与板厚

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斜交板桥,当跨径与板宽之比大于或等于1.3时,根据受力特性,主钢筋方向应是()。A、垂直于支承边;B、垂直于自由边;C、平行于支承边D、平行于自由边

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斜交板桥,当跨径与板宽之比小于1.3时,根据受力特性,分布钢筋方向应为()。A、垂直于支承边;B、垂直于自由边;C、平行于支承边;D、平行于自由边

整体式板桥板厚与跨径之比一般为()。A、1/12-1/14B、1/12-1/16C、1/2-1/4D、1/2-1/3

填空题当主梁抗扭能力小(行车道板厚h1与主梁高h之比大于1/4)时,多跨连续单向板跨中弯矩计算公式为M中=();支点弯矩计算公式为M支=()。其中M0是与之跨径相同的简支板跨中弯矩值。

填空题连续板一般都做成不等跨的结构,其边跨跨径为中跨的()倍。

填空题板是桥梁的主要承重结构,整体式简支板桥一般使用跨径在()m以下,其桥面宽度往往()跨径。

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心板桥一般使用跨径为4.0m~8.0mB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适用跨径为8.0m~13.0mC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适用跨径为8.0m~16.0mD装配式简支板桥的板宽一般为0.9mE装配式简支板桥的板宽一般为1.0m

单选题整体式板桥的跨径通常与板宽相差不大,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的受力状态为哪种形式?(  )A纵向单向受力B横向单向受力C双向受力D三向受力

单选题整体式正交简支板桥的板厚通常取跨径的1/20~1/15,但不宜小于()。A50mmB100mmC150mmD200mm

单选题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斜交板桥,当跨径与板宽之比大于或等于1.3时,根据受力特性,主钢筋方向应是()。A垂直于支承边;B垂直于自由边;C平行于支承边D平行于自由边

单选题矢拱度是指拱桥拱圈(或拱肋)的()。A净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B计算矢高与净跨径之比C净矢高与净跨径之比D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

单选题矢跨比是指拱桥拱圈(或拱肋)的()。A净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B计算矢高与净跨径之比C净矢高与净跨径之比D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