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在应用速率法测定乳酸脱氢酸(P→L)活性时,将NADH氧化为NAD,引起()A340nm吸光度增加B340nm吸光度降低C505nm吸光度增加D505nm吸光度降低E630nm吸光度增加

单选题
在应用速率法测定乳酸脱氢酸(P→L)活性时,将NADH氧化为NAD,引起()
A

340nm吸光度增加

B

340nm吸光度降低

C

505nm吸光度增加

D

505nm吸光度降低

E

630nm吸光度增加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下列哪种情况使丙酮酸脱氢酶活性降低() A、ATP/ADP升高B、ATP/ADP降低C、NAD+/NADH升高D、乙酰CoA/CoA升高E、NAD+/NADH降低

在应用速率法测定乳酸脱氢酸(P→L)活性时,将NADH氧化为NAD,引起A、340nm吸光度增加B、340nm吸光度降低C、505nm吸光度增加D、505nm吸光度降低E、630nm吸光度增加

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酶的正确叙述是A.Ca2+可抑制其活性B.当NADH/NAD+比值增高时活性较高C.在血糖较低时,活性较低D.主要位于线粒体外膜E.氧化磷酸化的速率可调节其活性

在应用速率法测定乳酸脱氢酶(P—L)活性时,将NADH氧化为NAD,引起A.340nm吸光度增加B.340nm吸光度降低C.405nm吸光度降低D.405nm吸光度增加无改变E.该方法设计不合理,无相应波长吸光度改变

乙醇主要通过其代谢产物乙醛引起肝细胞坏死,并由此继发炎症导致肝纤维化,其毒性作用表现在于A、引起肝细胞线粒体损伤,使呼吸链和脂肪酸氧化能力降低B、与儿茶酚胺缩合形成类似吗啡的前体物质C、导致NADH/NAD+比值增加D、导致NAD+/NADH比值增加E、易致乳酸性酸中毒

糖酵解时丙酮酸不会堆积,因为A、乳酸脱氢酶活性很强B、丙酮酸可在丙酮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乙酰CoAC、NADH/NAD+太低D、乳酸脱氢酶对丙酮酸的Km值很高E、丙酮酸可作为3-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生成的NADH的受氢体

用乳酸脱氢酶作指示酶,用酶耦联测定法进行待测酶的测定时,其原理是A、NAD+在340 nm波长处有吸收峰B、NADH在340 nm波长处有吸收峰C、NAD+ 在280 nm 波长处有吸收峰D、NADH在280 nm 波长处有吸收峰E、只是由于乳酸脱氢酶分布广,容易得到

连续监测法测定活性时,血清用量10μl,底物量350μl,光径lcm,NADH在340nm的摩尔吸光系数为6300,计算K值为A.3376B.4127C.4920D.5714E.6508

糖酵解时丙酮酸不会堆积,因为A.乳酸脱氢酶活性很强生成乙酰CoAB.丙酮酸可在丙酮酸脱氢酶作用下C.NADH/NAD+太低D.乳酸脱氢酶对丙酮酸的Km值很高E.丙酮酸可氧化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反应中生成的NADH

在应用速率法测定乳酸脱氢酸(P→L)活性时,将NADH氧化为NAD,引起A.340nm吸光度增加B.340nm吸光度降低C.405nm吸光度增加无改变D.405nm吸光度降低E.该方法设计不合理,无相应波长吸光度改变

连续监测法测定ALT活性时,血清用量10μl,底物量350μl,光径1cm,NADH在340nm的摩尔吸光系数为6300,计算K值为A.3376B.4127C.4920D.5714E.6508

糖酵解时丙酮酸不会堆积,因为A.乳酸脱氢酶活性很强B.丙酮酸可在丙酮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乙酰CoAC.NADH/NAD+太低D.乳酸脱氢酶对丙酮酸的Km值很高

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酶的正确叙述是A、主要位于线粒体外膜B、Ca2+可抑制其活性C、当NADH/NAD+比值增高时活性较高D、氧化磷酸化的速率可调节其活性E、当血糖较低时,活性较低

对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酶的正确叙述是A.主要位于线粒体外膜B.Ca可抑制其活性C.当NADH/NAD比值增高时活性较高D.氧化磷酸化的速率可调节其活性E.当血糖较低时,活性较低

关于β-羟基丁酸酶法测定中β-羟基丁酸转化为A.丙酮酸B.乳酸C.β-羟丁酸D.乙酰乙酸E.NAD

在血清碳酸氢根酶法测定过程中,首先产生的是()A、苹果酸B、草酰乙酸C、草酰乙酸和磷酸D、NAD+E、NADH+

用乳酸脱氢酶作指示酶,用酶耦联测定法进行待测酶的测定时,其原理是()A、NAD+在340nm波长处有吸收峰B、NADH在340nm波长处有吸收峰C、NAD+在280nm波长处有吸收峰D、NADH在280nm波长处有吸收峰E、只是由于乳酸脱氢酶分布广,容易得到

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酶的正确叙述是()A、主要位于线粒体外膜B、Ca可抑制其活性C、当NADH/NAD比值增高时活性较高D、氧化磷酸化的速率可调节其活性E、当血糖较低时,活性较低

关于三羧酸循环的酶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位于线粒体外膜B、Ca2+可抑制其活性C、当NADH/NAD比值增高时活性较高D、氧化磷酸化的速度可调节其活性E、在血糖较低时,活性较低

关于β-羟基丁酸酶法测定中β-羟基丁酸转化为()。A、丙酮酸B、乳酸C、β-羟丁酸D、乙酰乙酸E、NAD+

关于三羧酸循环的酶,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位于线粒体外膜B、Ca2+可抑制其活性C、当NADH/NAD+比值增高时活性较高D、氧化磷酸化的速率可调节其活性E、在血糖较低时,活性较低

连续监测法测定活性时,血清用量10μl,底物量350μl,光径1cm,NADH在340nm的摩尔吸光系数为6300,计算K值为()A、3376B、4127C、4920D、5714E、6508

糖酵解时丙酮酸不会堆积的原因是()A、乳酸脱氢酶活性很强B、丙酮酸可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C、NADH/NAD+比例太低D、丙酮酸作为3-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中生成的NADH的受氢体

单选题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酶的正确叙述是()A主要位于线粒体外膜BCa可抑制其活性C当NADH/NAD比值增高时活性较高D氧化磷酸化的速率可调节其活性E当血糖较低时,活性较低

单选题下列关于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Ca2+可抑制其活性B主要位于线粒体外膜C当NADH/NAD+比值增高时活性较高D氧化磷酸化的速率可调节其活性E在血糖较低时,活性较低

单选题关于直接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浓度,下述错误的是()A在不停止酶反应条件下测底物的变化量B在不停止酶反应条件下测产物的变化量C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有NAD(P)H反应系统测定脱氢酶D常测定NAD(P)H→NAD(P)+在340nm波长下吸光度上升E可利用所谓色原底物颜色变化测定某些水解酶和一些转移酶

单选题在应用速率法测定乳酸脱氢酶(P→L)活性时,将NADH氧化为NAD,引起()A340nm吸光度增加B340nm吸光度降低C405nm吸光度增加无改变D405nm吸光度降低E该方法设计不合理,无相应波长吸光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