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简述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问答题
简述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下列属于明清的文教政策的是( )。 A、重振儒术B、尊孔崇儒C、尊孔崇儒,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D、文化专制,禁锢思想

下面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及其改革运动对应正确的有()。A.李悝一任贤重农,法治强秦B.王安石——庆历新政,功败垂成C.管仲——选贤任能.尊王攘夷D.汉武帝——尊儒重法,全面改革

自汉武帝以来,儒法表里成为帝王施政的不二法门。

下列关于《史记》成书错误的事()A、公元前136年(汉武帝建元五年),10岁,在夏阳耕读。《太史公自序》:“耕牧河山阳,年十岁,则诵古文。”B、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11岁。窦太后死,汉武帝罢黜黄老之言,发动尊儒C、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元封元年),36岁。汉武帝封禅泰山,司马谈病死南阳。司马迁到泰山参加封禅D、公元前126年(汉武帝元朔三年),20岁,开始外出游历,回长安后,为汉武帝近侍郎中,随汉武帝到过平凉、崆峒,又奉使巴蜀

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思想可以概括为外儒内法。

汉武帝之后的两千年里,历史基本的状态是()。A、儒表道里B、法表儒里C、道表儒里D、儒表法里

汉武帝时代的“儒”和孔孟时代的“儒”具有本质的区别。

汉碑“三杰”内容均与()有关。A、尊儒B、祭孔C、狩猎D、祈天

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辽金元时期文教政策的集中体现是尊孔崇儒和()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A、尊儒抑法B、抑儒尚法C、抑儒抑法D、尊儒尚法

简述汉武帝中央集权的措施。

简述汉武帝加强统一的主要措施。

简述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宋代尊孔崇儒的首要步骤是修复被战乱破坏的各地文宣王庙。

单选题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只是剥夺了其他学派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就是在官场之中,汉武帝也重用了一批具有法家、黄老道家、阴阳家色彩的人物。据此可知下列关于汉武帝在治国用人方面的策略的说法正确的是()A外儒内法B外法内儒C博采众长D法表儒里

单选题下列关于《史记》成书错误的事()A公元前136年(汉武帝建元五年),10岁,在夏阳耕读。《太史公自序》:“耕牧河山阳,年十岁,则诵古文。”B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11岁。窦太后死,汉武帝罢黜黄老之言,发动尊儒C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元封元年),36岁。汉武帝封禅泰山,司马谈病死南阳。司马迁到泰山参加封禅D公元前126年(汉武帝元朔三年),20岁,开始外出游历,回长安后,为汉武帝近侍郎中,随汉武帝到过平凉、崆峒,又奉使巴蜀

填空题辽金元时期文教政策的集中体现是尊孔崇儒和()

判断题汉武帝时代的“儒”和孔孟时代的“儒”具有本质的区别。A对B错

多选题下面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及其改革运动对应正确的有( )。A李悝——任贤重农,法治强秦B王安石——庆历新政,功败垂成C管仲——选贤任能,尊王攘夷D汉武帝——尊儒重法.全面改革

单选题“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A尊儒抑法B抑儒尚法C抑儒抑法D尊儒尚法

问答题简述汉武帝加强统一的主要措施。

问答题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问答题简述汉武帝中央集权的措施。

判断题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思想可以概括为外儒内法。A对B错

单选题汉武帝之后的两千年里,历史基本的状态是()。A儒表道里B法表儒里C道表儒里D儒表法里

判断题自汉武帝以来,儒法表里成为帝王施政的不二法门。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