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时放卫星声称粮食亩产可达万斤,这种荒谬的错误应证了如下哪些说法?()A、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存在的B、未重视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改变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表现形式C、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亩产应该是递减的D、因为边际报酬递减,固定土地上的粮食产量最终会停止增加(如果技术不变)

大跃进时放卫星声称粮食亩产可达万斤,这种荒谬的错误应证了如下哪些说法?()

  • A、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存在的
  • B、未重视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改变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表现形式
  • C、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亩产应该是递减的
  • D、因为边际报酬递减,固定土地上的粮食产量最终会停止增加(如果技术不变)

相关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材料二 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 07亿吨。凤阳县粮食产 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量5.02亿公斤,1981年产量6. 70亿公斤,1982年产量7. 15亿公斤。材料三 1973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亩产可达650公斤,被称为“东方魔稻”。到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时期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分)(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密切关系,你知道是什么会议吗?(2分)(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的“东方魔稻”叫什么?这则材料充分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4)通过阅读以上材料,你觉得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是什么?(3分)

王斌同学在讨论中引用了下列材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十万斤,一颗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他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得出“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出现的浮夸风现象”的判断,并进而得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的结论。你对王斌同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是( )。A.引用真实的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正确的判断、得出正确结论B.引用真实的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与形成的判断不一致、得出的结论错误C.引用材料不存在、无依据发表评论、形成的判断错误、得出的结论错误D.引用材料有力论证了所形成的正确判断,但得出的结论错误

大跃进时期,一篇新闻报道了湖北某公社亩产三万多斤粮食的“业绩”,并解说这一高产源于深耕密植和科学施肥。但实际上,是当地把其他多亩地上种植的已然成熟的水稻移栽到一亩地上,才形成了这个亩产量。我们说,相关报道是不真实的,因为它()。 A.夸大事实B.凭空捏造C.合理想象D.因果不符

2018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以上 A.1.1亿万斤B.1.3亿万斤C.1.5亿万斤D.1.7亿万斤

一个生产队的粮食产量,两年内从60万斤增加到79.35万斤,问平均每年增A.15%B.20%C.10%D.25%

2003年亩产量最低的谷物类粮食的种植面积约占谷物类粮食种植面积的( )。A.2.31%B.4.57% ()C.6.29%D.74.82%

王斌同学在讨论中引用了下列材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十万斤,一颗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他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得出“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出现的浮夸风现象”的判断,并进而得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的结论。你对王斌同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是( )。

A 和B 两块农田种植不同品种的粮食,总产量相同。已知A 农田亩产为0.2×吨,B 农田亩产为0.375×吨。问两块农田总体平均亩产多少吨?

现期与基期相比,某地粮食总产量增长了10%,粮食播种面积增长了5%,则粮食平均亩产增长了()A、2%B、0.5%C、5%D、4.8%

现期与基期相比,某地粮食总产量增长了10%,粮食播种面积增长了5%,则粮食平均亩产量增长了()A、0.5%B、2%C、4.8%D、5%

下列指标属于数量指标的是()。A、人均粮食生产量B、人均粮食消费量C、粮食平均亩产量D、粮食总产量

“粮食亩产量”属于离散型变量。

粮食平均亩产量是一个()指标。

浮夸风、大跃进、放卫星违背什么领导原则?()A、群众路线原则B、效率效益原则C、实事求是原则D、下级服从上级原则

媒体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A、1956年B、1958年C、1960年D、1962年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没有万斤的思想,就没有万斤的收获”,这些“豪言壮语”出现在()A、土地改革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运动中D、改革开放后

有一段时期,《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过渡时期B、“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时期C、文革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中,某些生产队甚至汇报说水稻亩产达到十几万斤。改革开放后,水稻专家通过反复试验提出了我国水稻能够实现亩产过吨的目标。2003年,我国培育出了亩产900公斤的水稻,从而为进一步实现亩产吨级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以上事实说明()。A、提出水稻亩产十几万斤的人混淆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之间的区别B、水稻专家提出的目标和实践的成果体现了可能性总是向现实性转化的关系C、“亩产过吨”目标与“水稻亩产十几万斤”的提法都具有抽象的可能性D、“亩产900公斤”是朝着“亩产过吨”目标发展过程中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的存在

属于数量指标的是()。A、粮食总产量B、粮食平均亩产量C、人均粮食生产量D、人均粮食消费量

已知某村粮食亩产量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2成,去年的粮食亩产量为420公斤,则今年的粮食亩产量为()公斤。

某乡粮食总产量增长了15%,粮食的播种面积减少了4%,则粮食亩产指数为()。

填空题某乡粮食总产量增长了15%,粮食的播种面积减少了4%,则粮食亩产指数为()。

单选题属于数量指标的是()。A粮食总产量B粮食平均亩产量C人均粮食生产量D人均粮食消费量

单选题浮夸风、大跃进、放卫星违背什么领导原则?()A群众路线原则B效率效益原则C实事求是原则D下级服从上级原则

单选题媒体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A1956年B1958年C1960年D1962年

单选题有一段时期,《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过渡时期B“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时期C文革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单选题下列指标属于数量指标的是()。A人均粮食生产量B人均粮食消费量C粮食平均亩产量D粮食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