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砂浆地面起砂的防治措施中,也可以用纯水泥浆罩面的方法进行修补,其操作顺序是()。A、清理基层→充分冲洗湿润→铺设纯水泥浆(或撒干水泥面)1~2m→压光2~3遍→养护B、清理基层→充分冲洗湿润→铺设纯水泥浆(或撒干水泥面)1~2m→压光1~2遍→养护C、清理基层→充分冲洗湿润→压光2~3遍→铺设纯水泥浆(或撒干水泥面)1~2m→养护D、清理基层→铺设纯水泥浆(或撒干水泥面)1~2m→压光2~3遍→养护

水泥砂浆地面起砂的防治措施中,也可以用纯水泥浆罩面的方法进行修补,其操作顺序是()。

  • A、清理基层→充分冲洗湿润→铺设纯水泥浆(或撒干水泥面)1~2m→压光2~3遍→养护
  • B、清理基层→充分冲洗湿润→铺设纯水泥浆(或撒干水泥面)1~2m→压光1~2遍→养护
  • C、清理基层→充分冲洗湿润→压光2~3遍→铺设纯水泥浆(或撒干水泥面)1~2m→养护
  • D、清理基层→铺设纯水泥浆(或撒干水泥面)1~2m→压光2~3遍→养护

相关考题:

砌筑地面以下砌体时,应使用的砂浆是:A.混合砂浆B.石灰砂浆C.水泥砂浆D.纯水泥浆

下列关于水泥砂浆楼地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造价低B、耐磨性好C、装饰效果好D、易起砂、起灰E、施工方便

水泥砂浆地面的优点是造价较低、施工简便、使用耐久,但容易出现起灰、起砂、裂缝、空鼓等质量问题。

水泥砂浆地面起砂的防治措施中,也可以用纯水泥浆罩面的方法进行修补,其操作顺序是( )。A.清理基层→充分冲洗湿润→铺设纯水泥浆(或撒干水泥面)1~2m→压光2~3遍→养护B.清理基层→充分冲洗湿润→铺设纯水泥浆(或撒干水泥面)l~2m→压光1~2遍→养护C.清理基层→充分冲洗湿润→压光2~3遍→铺设纯水泥浆(或撒干水泥面)l~2m→养护D.清理基层→铺设纯水泥浆(或撒干水泥面)1~2m→压光2~3遍→养护

水泥砂浆楼地面起砂的主要防治措施是()。A、提高水泥强度B、严格控制水灰比C、合理安排工序流程D、加强养护

水泥砂浆地面抹灰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A、地面起砂B、空鼓裂纹C、地面不平D、倒反水

水泥砂浆地面施工不正确的做法是()。A、基层处理应达到密实、平整、不积水、不起砂B、水泥砂浆铺设前,先涂刷水泥浆黏结层C、水泥砂浆初凝前完成抹面和压光D、地漏周围做出不小于5%的泛水坡度

水泥砂浆地面小面积起砂且不严重时,下列哪种方法比较适宜()A、用纯水泥浆罩面的方法进行修补B、用108胶水泥浆修补C、应作翻修处理D、以上处理方法都不妥

锚杆注浆浆液通常选用灰砂比1∶1.5~1∶2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为0.6~0.65的纯水泥浆。

水泥砂浆地面面层,若水泥过少,地面强度低、粗糙易起砂。

修补混凝土表面破损的方法有()。A、水泥砂浆修补B、普通混凝土修补C、环氧材料修补D、喷浆修补E、灌泥浆

表面涂抹法修补涂抹时混凝土表面不能有流水,最好先用纯水泥浆涂刷一层底浆(厚度约0.5~1.0cm),再将水泥砂浆一次或分几次抹完。

固结灌浆采用纯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不能掺加粘土。

砌体墙体作为承重墙,在底层室内地面±0.000以下潮湿环境下应采用()砌筑。A、水泥砂浆B、混合砂浆C、石灰砂浆D、纯水泥浆

砌体墙体作为承重墙,在底层室内地面±0.000以上应采用()砌筑。A、水泥砂浆B、混合砂浆C、石灰砂浆D、纯水泥浆

砌筑地面以下砌体时,应使用的砂浆是:()A、混合砂浆B、石灰砂浆C、水泥砂浆D、纯水泥浆

对于严重起砂的水泥地面,应()。A、用纯水泥浆罩面的方法进行修补B、用108胶水泥浆修补C、作翻修处理D、以上处理方法都不妥

在地面构造形式中,水泥砂浆地面的做法为,在混凝土垫层上刷素水泥浆一道,铺()mm厚1:2水泥砂浆,抹实。A、10B、20C、30D、40

多选题修补混凝土表面破损的方法有()。A水泥砂浆修补B普通混凝土修补C环氧材料修补D喷浆修补E灌泥浆

判断题锚杆注浆浆液通常选用灰砂比1∶1.5~1∶2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为0.6~0.65的纯水泥浆A对B错

单选题水泥砂浆地面小面积起砂且不严重时,下列哪种方法比较适宜()A用纯水泥浆罩面的方法进行修补;B用108胶水泥浆修补;C应作翻修处理D以上处理方法都不妥。

单选题整体地面的水泥砂浆面层,砂应为()A中砂B粗砂C细砂D中粗砂

单选题砌筑地面以下砌体时,应使用的砂浆是()A混合砂浆B石灰砂浆C水泥砂浆D纯水泥浆

问答题简述水泥地面起砂、麻面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单选题对于严重起砂的水泥地面,应()。A用纯水泥浆罩面的方法进行修补B用108胶水泥浆修补C作翻修处理D以上处理方法都不妥

单选题砌体墙体作为承重墙,在底层室内地面±0.000以上应采用()砌筑。A水泥砂浆B混合砂浆C石灰砂浆D纯水泥浆

多选题水泥砂浆楼地面起砂的主要防治措施是()。A提高水泥强度B严格控制水灰比C合理安排工序流程D加强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