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9岁,因“绝经后1年阴道不规则出血2个月”来诊。子宫MRI:子宫内膜增厚,肿物充满宫腔;右侧附件区囊实性肿物,4cm×5cm;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大者直径2cm。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病理:子宫内膜中分化内膜样腺癌,肿瘤侵达浆膜层,未累及宫颈管、宫旁组织及阴道;右侧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考虑为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5/37,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8,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6。其分期(FIGO,2009年)为()。A、ⅢaB、ⅢbC、ⅢcD、ⅣaE、Ⅳb
患者女,49岁,因“绝经后1年阴道不规则出血2个月”来诊。子宫MRI:子宫内膜增厚,肿物充满宫腔;右侧附件区囊实性肿物,4cm×5cm;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大者直径2cm。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病理:子宫内膜中分化内膜样腺癌,肿瘤侵达浆膜层,未累及宫颈管、宫旁组织及阴道;右侧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考虑为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5/37,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8,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6。其分期(FIGO,2009年)为()。
- A、Ⅲa
- B、Ⅲb
- C、Ⅲc
- D、Ⅳa
- E、Ⅳb
相关考题:
患者女,56岁。绝经4年,水样白带半年,阴道少量不规则出血6天。检查:宫颈光,宫体正常大小,附件未触及肿物,诊断性分段刮宫,宫颈未刮出组织,宫腔8Cm,刮出较厚白色糟脆的内膜,病理为子宫内膜腺癌,GL正确的处理是A.子宫广泛性切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B.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C.子宫全切术D.放射治疗E.孕酮治疗
患者,58岁。绝经后阴道出血3个月,妇科检查:阴道黏膜正常,宫颈光滑,子宫稍大。诊刮刮出内膜为糜烂样。盆腔CT平扫及增强示:子宫增大,子宫腔内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肿块呈菜花状,密度低于正常强化的子宫肌,右侧附件区可见与子宫相连的软组织肿块,盆腔内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膀胱及直肠壁光整,其内未见异常密度影,骨盆未发现异常。分析上述病例,你认为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子宫颈癌Ⅱ期B、子宫内膜癌Ⅱ期C、子宫内膜癌Ⅲ期D、子宫内膜癌Ⅳ期E、卵巢癌Ⅳ期该病变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A、种植转移B、血行转移C、淋巴转移D、直接蔓延E、骨转移该患者恰当的治疗措施是A、全子宫切除B、全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术C、扩大子宫切除十双侧附件切除D、广泛子宫切除十盆腔淋巴结清除E、放疗后再行广泛子宫切除十盆腔淋巴结清扫十腹主动脉淋巴结活检术
患者女,49岁,因“绝经后1年阴道不规则出血2个月”来诊。子宫MRI:子宫内膜增厚,肿物充满宫腔;右侧附件区囊实性肿物,4 cm×5 cm;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大者直径2 cm。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样腺癌。首选的治疗方式为A、新辅助化学治疗后手术治疗B、直接手术治疗C、放射治疗D、同步放射化学治疗E、内分泌治疗术后病理:子宫内膜中分化内膜样腺癌,肿瘤侵达浆膜层,未累及宫颈管、宫旁组织及阴道;右侧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考虑为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5/37,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8,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6。其分期(FIGO,2009年)为A、ⅢaB、ⅢbC、ⅢcD、ⅣaE、Ⅳb根据NCCN指南,最佳的术后治疗为A、体外放射治疗B、体外放射治疗+腔内放射治疗C、内分泌治疗D、化学治疗±放射治疗E、参加临床试验
56岁,绝经4年,水样白带半年,阴道少量不规则出血6天。检查:宫颈光,宫体正常大小,附件未触及肿物,诊断刮宫,宫颈未刮出组织,宫腔8cm,刮出较厚白色具脆性的内膜,病理为宫体腺癌。应如何处理 A、子宫广泛性切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B、子宫次广泛切除术C、子宫全切术D、放射治疗E、孕酮治疗
女性,53岁,绝经2年,GP,有糖尿病史。绝经后阴道流血2个月余,量似以往月经量。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子宫内膜癌Ⅰ期,下述不需行盆腔淋巴结切除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的情况是A.可疑的腹主动脉旁及盆腔淋巴结转移B.特殊病理类型C.子宫内膜样腺癌G3D.肌层浸润深度≥1/2E.癌灶累及宫腔面积不足50%
女性,53岁,绝经2年,G0P0,有糖尿病史。绝经后阴道流血2个月余,量似以往月经量。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子宫内膜癌Ⅰ期,下述不需行盆腔淋巴结切除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的情况是()A、可疑的腹主动脉旁及盆腔淋巴结转移B、特殊病理类型C、子宫内膜样腺癌G3D、肌层浸润深度≥1/2E、癌灶累及宫腔面积不足50%
患者女,49岁,因“绝经后1年阴道不规则出血2个月”来诊。子宫MRI:子宫内膜增厚,肿物充满宫腔;右侧附件区囊实性肿物,4cm×5cm;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大者直径2cm。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样腺癌。首选的治疗方式为()。A、新辅助化学治疗后手术治疗B、直接手术治疗C、放射治疗D、同步放射化学治疗E、内分泌治疗
患者女,49岁,因“绝经后1年阴道不规则出血2个月”来诊。子宫MRI:子宫内膜增厚,肿物充满宫腔;右侧附件区囊实性肿物,4cm×5cm;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大者直径2cm。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样腺癌。根据NCCN指南,最佳的术后治疗为()。A、体外放射治疗B、体外放射治疗+腔内放射治疗C、内分泌治疗D、化学治疗±放射治疗E、参加临床试验
患者女,65岁,6-2-4-4,绝经10余年,不规则阴道出血6个月。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无压痛,双侧附件阴性。B型超声:子宫正常大小,宫腔略扩大,少量积液,内膜菲薄,可见点状血流。最终组织学诊断为()。(提示子宫切除手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内膜菲薄,肌层切面见散在灰白细腻小结节,直达浆膜层。镜下见类似刮宫组织的腺样结构不规则穿插于平滑肌组织间,腺样结构清晰,腺上皮轻度非典型增生,侵犯脉管,穿透浆膜层,宫颈无累及,双附件未见特殊改变。)A、子宫腺肌病B、子宫内膜癌累及腺肌病C、子宫内膜样腺癌Ⅰ级D、子宫内膜样癌腺Ⅱ级E、浆液性乳头状腺癌F、属于Ⅰ型子宫内膜癌G、属于Ⅱ型子宫内膜癌H、转移性癌
子宫内膜癌的转移途径,错误的是()。A、可直接蔓延至宫颈管,侵犯宫颈及阴道B、初起时癌灶沿子宫内膜生长扩散C、位于宫体上段或宫底部的病灶可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D、癌灶扩散至宫颈管后可转移至盆腔淋巴结E、血行转移较多见
配伍题女性,51岁,绝经后阴道出血,分段诊刮发现子宫内膜癌转移至宫颈黏膜|女性,56岁。绝经后出血,诊刮为内膜样癌(G1),手术分期为Ⅰa期|女性,62岁。绝经后出血,诊刮诊断子宫内膜癌,手术时发现闭孔淋巴结有癌转移|女性,65岁。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治疗3年后肝转移|女性,71岁。绝经后出血,诊刮为子宫内膜癌,CT提示肺转移,患者有严重心脏病A筋膜外子宫全切加双附件切除术B广泛子宫全切加双附件切除及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C放疗后行广泛子宫全切加双附件切除及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D大剂量孕激素治疗E放疗加化疗
配伍题子宫下段内膜癌灶主要转移至|子宫后壁内膜癌灶主要转移至|宫底部内膜癌灶主要转移至|宫角部内膜癌灶主要转移至|宫颈管内膜癌灶主要转移至A宫旁淋巴结B腹股沟淋巴结C直肠淋巴结D腹主动脉旁淋巴结E锁骨上淋巴结
单选题患者女,49岁,因“绝经后1年阴道不规则出血2个月”来诊。子宫MRI:子宫内膜增厚,肿物充满宫腔;右侧附件区囊实性肿物,4cm×5cm;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大者直径2cm。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样腺癌。根据NCCN指南,最佳的术后治疗为()。A体外放射治疗B体外放射治疗+腔内放射治疗C内分泌治疗D化学治疗±放射治疗E参加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