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58岁。绝经后阴道出血3个月,妇科检查:阴道黏膜正常,宫颈光滑,子宫稍大。诊刮刮出内膜为糜烂样。盆腔CT平扫及增强示:子宫增大,子宫腔内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肿块呈菜花状,密度低于正常强化的子宫肌,右侧附件区可见与子宫相连的软组织肿块,盆腔内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膀胱及直肠壁光整,其内未见异常密度影,骨盆未发现异常。分析上述病例,你认为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子宫颈癌Ⅱ期B、子宫内膜癌Ⅱ期C、子宫内膜癌Ⅲ期D、子宫内膜癌Ⅳ期E、卵巢癌Ⅳ期该病变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A、种植转移B、血行转移C、淋巴转移D、直接蔓延E、骨转移该患者恰当的治疗措施是A、全子宫切除B、全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术C、扩大子宫切除十双侧附件切除D、广泛子宫切除十盆腔淋巴结清除E、放疗后再行广泛子宫切除十盆腔淋巴结清扫十腹主动脉淋巴结活检术

患者,58岁。绝经后阴道出血3个月,妇科检查:阴道黏膜正常,宫颈光滑,子宫稍大。诊刮刮出内膜为糜烂样。盆腔CT平扫及增强示:子宫增大,子宫腔内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肿块呈菜花状,密度低于正常强化的子宫肌,右侧附件区可见与子宫相连的软组织肿块,盆腔内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膀胱及直肠壁光整,其内未见异常密度影,骨盆未发现异常。分析上述病例,你认为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子宫颈癌Ⅱ期

B、子宫内膜癌Ⅱ期

C、子宫内膜癌Ⅲ期

D、子宫内膜癌Ⅳ期

E、卵巢癌Ⅳ期

该病变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A、种植转移

B、血行转移

C、淋巴转移

D、直接蔓延

E、骨转移

该患者恰当的治疗措施是A、全子宫切除

B、全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C、扩大子宫切除十双侧附件切除

D、广泛子宫切除十盆腔淋巴结清除

E、放疗后再行广泛子宫切除十盆腔淋巴结清扫十腹主动脉淋巴结活检术


相关考题:

女,56岁,绝经后阴道出血3个月,妇科检查:阴道黏膜正常,宫颈光滑,子宫稍大。诊刮刮出内膜为"烂肉样",最可能的诊断是 A、子宫内膜结核B、老年性阴道炎C、黏膜下子宫肌瘤D、子宫内膜癌E、功能性子宫出血

60岁女性,绝经后10年,阴道出血2个月,妇科检查:阴道黏膜正常,宫颈光滑,子宫稍大。诊刮宫腔内物为"豆渣样"组织,最可能的诊断是 A、子宫内膜结核B、子宫内膜炎C、子宫内膜癌D、黏膜下肌瘤变性E、功能性子宫出血

56岁,绝经后阴道出血3个月,妇科检查:阴道黏膜正常,宫颈光滑,子宫稍大。诊刮刮出内膜为"烂肉样",最可能的诊断是 A、子宫内膜结核B、老年性阴道炎C、黏膜下子宫肌瘤D、子宫内膜癌E、功能性子宫出血

患者女,54岁。绝经2年,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半月余。妇科检查:阴道壁不充血,宫颈光滑。子宫较正常稍大。诊断性刮宫刮出内膜为豆渣样。最大可能为 A、更年期月经不调B、子宫内膜癌C、生殖器结核D、黏膜下子宫肌瘤E、老年性阴道炎

马女士,54岁,绝经2年,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半月余。妇科检查:阴道壁不充血,宫颈光滑,子宫较正常稍大。诊断性刮宫刮出内膜为豆渣样,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 )A.阴道壁不充血B.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C.阴道排液D.疼痛E.子宫增大

患者女,54岁。绝经2年,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半月余。妇科检查:阴道壁不充血,宫颈光滑。子宫较正常稍大。诊断性刮宫刮出内膜为豆渣样。最大可能为A、更年期月经不调B、子宫内膜癌C、生殖器结核D、黏膜下子宫肌瘤E、老年性阴道炎

女性,56岁,绝经后阴道出血3个月。妇科检查:阴道黏膜正常,宫颈光滑,子宫稍大。诊刮刮出内膜为"烂肉样"。最可能的诊断是A.子宫内膜结核B.老年性阴道炎C.黏膜下子宫肌瘤D.子宫内膜癌E.功能性子宫出血

患者女,54岁。绝经2年,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半月余。妇科检查:阴道壁不充血,宫颈光滑。子宫较正常稍大。诊断性刮宫刮出内膜为豆渣样。最大可能为A、子宫内膜癌B、生殖器结核C、黏膜下子宫肌瘤D、老年性阴道炎E、更年期月经不调

患者女,54岁。绝经2年,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半月余。妇科检查:阴道壁不充血,宫颈光滑。子宫较正常稍大。诊断性刮宫刮出内膜为豆渣样。最大可能为A.更年期月经不调B.子宫内膜癌C.生殖器结核D.黏膜下子宫肌瘤E.老年性阴道炎

女性,59岁,绝经5年,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伴下腹部胀痛3个月。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略小、光滑,子宫稍大、稍软,双附件正常。诊刮时探查宫腔深度7.0cm,刮出少许豆渣样内膜组织,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其临床分期是A.Ⅰb期B.Ⅱb期C.Ⅱ期D.Ⅰa期E.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