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的递减距离,至导曲线起点为3m,至导曲线终点为()m。A、1B、2C、3D、4

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的递减距离,至导曲线起点为3m,至导曲线终点为()m。

  • A、1
  • B、2
  • C、3
  • D、4

相关考题:

9号普通单开道岔,轨距S=1435mm,导曲线终端直线段长度K=2115mm,导曲线终点支距为()mm。A.1223B.1200C.1228D.1248

9号普通单开道岔,轨距S=1435mm,导曲线终端直线段长度K=2115mm,导曲线终点支距为( )mm。A、1200B、1223C、1228D、1248

12号AT道岔导曲线中部轨距为()mm。 A.1435B.1437C.1439D.1450

复曲线地段轨距加宽递减,应在()。 A.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轨距加宽向较小轨距加宽递减,递减率为2‰B.在较大轨距曲线内递减C.在较小轨距曲线内递减D.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轨距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

容许速度不超过160Km/h的线路,复曲线地段轨距加宽递减,应在()。 A、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轨距加宽向较小轨距加宽递减递减率按2‰B、在较大轨距曲线内递减C、在较小轨距曲线内递减D、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轨距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

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直尖轨时向两端递减至距尖轨跟端()m处,距辙叉前端4m处。 A、1B、2C、3D、4

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直尖轨时向两端递减至距尖轨跟端3m处,距辙叉前端()m处。

普通线路道岔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直尖轨时向两端递减至尖轨跟端为( ),至辙叉前端为4m。A.1mB.2mC.3mD.4m

普通线路道岔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直尖轨时向两端递减至尖轨跟端为4m,距辙叉前端为3m。

曲线轨距加宽递减说法错误的有()A、曲线轨距加宽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递减。如无缓和曲线,则在直线上递减,递减率不得大于1.5‰B、复曲线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轨距加宽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C、两曲线轨距加宽按1.5‰递减,其终点间的直线长度不应短于10mD、特殊条件下轨距加宽递减,铁路局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但不得大于2‰

12号道岔曲线尖轨导曲线中部轨距Sc为()mm。A、1435B、1437C、1438D、1445

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直尖轨时向两端递减至距尖轨跟端3m处,距辙叉前端2m处,曲尖轨时按标准图或设计图办理。

普通单开道岔导曲线后部应在()处检查。A、距尖轨跟端1.5mB、距导曲线起点3mC、距导曲线终点4mD、钢轨接头

普通单开道岔直股前部应在()处检查。A、距尖轨跟端1.5mB、距导曲线起点3mC、距导曲线终点4mD、钢轨接头

普通线路道岔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直尖轨时向两端递减至尖轨跟端为(),至辙叉前端为4m。A、1mB、2mC、3mD、4m

普通线路道岔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直尖轨时向两端递减至尖轨跟端为(),距辙叉前端为4m。A、1.5mB、6mC、3mD、4m

曲线轨距加宽值规定正确的是()。A、曲线轨距加宽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递减B、复曲线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轨距加宽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C、两曲线轨距加宽按1‰递减,其终点间的直线长度不应短于10mD、在困难条件下,站线上的轨距加宽可按2‰递减

曲线轨距加宽递减标准有()。A、曲线轨距加宽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递减。如无缓和曲线,则在直线上递减,递减率不得大于1‰B、复曲线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轨距加宽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C、两曲线轨距加宽按1‰递减,其终点间的直线长度不应短于10m。不足10m时,如直线部分的两轨距加宽相等,则直线部分保留相等的加宽,如不相等,则直线部分从较大轨距加宽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D、特殊条件下轨距加宽递减,铁路局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但不得大于2‰

单选题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的递减距离,至导曲线起点为3m,至导曲线终点为()m。A1B2C3D4

判断题普通线路道岔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直尖轨时向两端递减至尖轨跟端为4m,距辙叉前端为3m。A对B错

单选题普通单开道岔导曲线前部应在()处检查。A距尖轨跟端1.5mB距导曲线起点3mC距导曲线终点4mD钢轨接头

单选题导曲线两端轨距递减距离至尖轨跟端为()。A2mB3mC4mD5m

单选题复曲线地段轨距加宽递减,应在()。A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轨距加宽向较小轨距加宽递减,递减率为2‰B在较大轨距曲线内递减C在较小轨距曲线内递减D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轨距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

单选题12号道岔曲线尖轨导曲线中部轨距Sc为()mm。A1435B1437C1438D1445

多选题曲线轨距加宽递减说法错误的有()A曲线轨距加宽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递减。如无缓和曲线,则在直线上递减,递减率不得大于1.5‰B复曲线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轨距加宽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C两曲线轨距加宽按1.5‰递减,其终点间的直线长度不应短于10mD特殊条件下轨距加宽递减,铁路局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但不得大于2‰

判断题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直尖轨时向两端递减至距尖轨跟端3m处,距辙叉前端2m处,曲尖轨时按标准图或设计图办理。A对B错

多选题关于曲线轨距加宽递减的正确说法是()A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递减。B复曲线从较大轨距加宽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C两曲线轨距加宽按1‰递减,其终点间的直线长度不D在困难条件下,站线上的轨距加宽可按2‰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