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体与埋地交流电缆、光缆、传输电缆交越或并行时,接地体与电缆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cm。A、10B、20C、30D、40

接地体与埋地交流电缆、光缆、传输电缆交越或并行时,接地体与电缆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cm。

  • A、10
  • B、20
  • C、30
  • D、40

相关考题:

直埋电缆应使用铠装电缆,铠装电缆的金属外皮两端要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0,埋深应不小于( )。A.1.3B.1.1C.1.0D.0.7

直埋电缆敷设的技术要求不包括( )。 A、电缆应使用铠装电缆 B、铠装电缆的金属外皮两端要可靠接地 C、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D、埋深不小于0.7m

埋式电缆与电车轨道交越时,应用的保护管,埋深距轨道不小于0.8米。

根据《SDH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机房通信电缆与电力电缆之间距离较近,宜应保持至少()以上的距离。A、20mmB、30mmC、40mmD、50mm

根据《固定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下列应分开布放的线缆有()。A、交、直流电力电缆B、用户线缆与信号线缆C、直流电缆与接地电缆D、交流电缆与接地电缆

接地体与埋地交流电缆、光缆、传输电缆交越或并行时,接地体与电缆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0cm。

在雷暴日数大于()的空旷区,架空光电缆应做系统的防雷保护接地。A、10B、20C、30D、40

直埋电缆回填中,首先应覆盖()cm沙土。A、10B、20C、30D、40

35kV户外电缆终端头、引线之间及引线与接地体之间的距离为0.4m()。

《铁路有线通信技术维护规则》规定,通信站地接地体与电力变电所地接地体之间地距离应不小于()m。A、30B、35C、40D、50

根据《GB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综合通信大楼应设立电缆入口设施,并应通过接地排将电缆入口设施各个户外电缆与主接地排或环形接地汇集线连接。

《维规》规定直埋光、电缆与35KV电力电缆平行最小接近距离为(),交越为(),与≥35KV电力电缆平行最小间距为≥2.0m,交越为()。与电杆最小间距为()。

地面自建机房要求采用交流铠装电力电缆埋地进入机房,埋地长度不小于();铠装电力电缆的铠装层应在其两端进行可靠的接地。A、5B、10C、15D、20

《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规定电缆下弯应均匀圆滑,排列整齐,电缆曲率半径应不小于电缆直径或厚度的()倍。A、10B、6C、8D、15

当变压器或电力线路终端杆与机房较近,电缆线地下埋设长度达不到()m时,可将电缆环绕机房迂回埋设。A、10B、20C、30D、40

接地体与埋地交流电缆、光缆、传输电缆交越或并行时,接地体与电缆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mm;与高压埋地电缆交越时,接地体与高压电缆之间宜满足500mm的最小距离,并行时宜满足1000mm的最小距离。A、100B、150C、250D、2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接地体与埋地交流电缆、光缆、传输电缆交越或并行时,接地体与电缆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00mmB、与高压埋地电缆交越时,接地体与高压电缆之间宜满足500mm的最小距离C、并行时宜满足1000mm的最小距离

电源配电系统防雷与接地的强制性规定有()A、交流供电线路应采用地下电力电缆入局,电力电缆应选用具有金属铠装层的电力电缆或将电力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机房,电缆金属护套两端或者钢管应就近与地网接地体焊接连接B、电力电缆与架空电力线路连接处应设相应等级的电源避雷器C、交流零线在入户处应与联合地网朝变压器方向专门预留的接地端子作重复接地D、楼内交流零线不得再作重复接地

接地体与电缆距离不应小于()m。

直埋光缆与埋式电力电缆交越时最小的净距为0.5米。

在110kV及以上电缆终端站内,电缆终端头的金属护层易通过()单独接地,电缆终端头接地设计无要求时,接地电阻(≦4)欧姆。电缆护层的单独接地极与架空避雷线接地体之间,应保持()m距离。

保护室与通信室之间信号优先采用光缆传输。若使用电缆,应采用()电缆并()

埋式电缆与35千伏以下电力电缆最小交越距离为()米。A、0.5B、0.75C、1.0

自建基站交流供电线路宜采用套钢管直埋地的方式引入机房,有困难的基站,也可以采用铠装电缆埋地引入方式,电缆两端钢带应就近接地。

保护室与通信室之间信号优先采用()传输。若使用电缆,应采用双绞双屏蔽电缆并可靠接地。A、232通讯B、以太网C、485通讯D、光缆

填空题在110kV及以上电缆终端站内,电缆终端头的金属护层易通过()单独接地,电缆终端头接地设计无要求时,接地电阻(≦4)欧姆。电缆护层的单独接地极与架空避雷线接地体之间,应保持()m距离。

判断题直埋光缆与埋式电力电缆交越时最小的净距为0.5米。A对B错